南京市科睿小學以“睿享童年”為教育理念,立足“兒童在場”的德育主張,以道德研學地圖為品格提升的支持工具,以“閱寧行動”為品格提升的實踐方式,鼓勵學生行閱美好金陵,用腳步去丈量、用智慧去探尋、用身心去體悟,在項目化學習中培養學生陽光樂學、智慧合作、勇擔責任等優秀品質。
【關鍵詞】“閱寧行動”;項目化學習;品格提升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6-0032-03
南京市科睿小學倡導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春秋游、寒暑假等時間,通過個人研學、伙伴研學、小隊研學、集體研學、家庭研學等方式,手持道德研學地圖,圍繞“金陵文脈”“鐘山風雨”“石城變遷”“城市脈動”“南京非遺”“湖風向山”“夢想基地”“金陵寶藏”八個主題項目,以“制定行動方案—設計研學地圖—制作研學盒子”為項目實施流程,開展豐富多樣的“閱寧行動”,培養學生陽光樂學、智慧合作、勇擔責任等優秀品質。
一、與“寧”相約:“早知道·會安排”促樂學
每學期期初,學校都會面向全體學生發布研學主題和研究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在學習、生活中的體驗和發現選擇研學方式,聚焦研學項目,提前進行“閱寧行動”的思考和準備,從而確定研學項目的驅動問題,逐步提高規劃意識和能力,培養陽光樂學的品質。
三(6)中隊“小飛象小隊”的學生第一次聽白局是在一次全校的主題晨會上。六年級學姐展示的一首白局《城門謠》,引來了大家的關注:“咦,怎么唱的是我們平時在家聽大人們說的南京話???”“白局?好稀奇的名字啊!”“這是我們南京特有的嗎?原來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厲害!我以前都不知道呢!”活動后的議論紛紛轉化為學生對南京白局的無限好奇與期待。于是,“小飛象小隊”的學生就將暑期研學的方向聚焦“南京非遺”這一項目,確定研學主題為“最美鄉音 說唱南京——跟著大師學白局”。
行動方案的合理制定是“閱寧行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放假前,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幫助下,通過網絡搜索、圖書館查閱等途徑在線上和線下尋找有關白局的資料,自主閱讀后找到自己感興趣和有困惑的內容,整理出“早知道清單”。學生積極、自覺地參與研學活動,閱讀教科書,查找、收集文獻資料,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午會時間,他們在輔導員張老師的幫助下申請了活動室開展小組研討會。會上,學生逐一分享了自己感興趣的白局知識并提出問題。張老師根據學生了解的資料,確定了本次研學的地點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又結合學生聚焦的困惑,確定了本次研學的三個驅動型問題:“白局的表演道具有哪些?它們是如何配合演奏的?”“白局可以唱些什么?怎么唱?”“目前南京白局的非遺傳承人有哪些?他們為南京白局做出了哪些貢獻?”明確了驅動問題,就有了行動的目標和方向。通過與伙伴的思想交流與合作,學生逐步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恰當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體諒、謙讓的優秀品質在研學過程中逐漸形成。
二、向“寧”探秘:“我設計·能落實”慧合作
無論是研學地圖的設計還是研學計劃的落實,都建立在共同討論和商議的基礎上。學生需要通過小組合作與對話去一一實現,逐步提升有效傾聽與平等協商的能力。
研學地圖是學生在研學實踐中隨身攜帶的任務清單,是研學前的學習資源,是研學中的支持工具,也是研學后的分享平臺,它貫穿道德研學全過程,是學生在小學六年中道德研學的成長檔案。學校堅持“教師主動引領,學生主體設計,家長和社會協同參與”的原則,自主開發、設計“n”個滿足個體需要的研學地圖,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
確定了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后,學生開始設計研學地圖。他們從網上下載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的場館分布圖,經過研究發現,南京白局館在梨園雅韻茶館內,是民俗館的一小部分。甘熙宅第中的甘氏家族歷史陳列以及非遺綜合展示區也是值得觀摩和學習的地方,“金陵刻經”“南京剪紙”“南京云錦”都是學生感興趣的非遺內容。于是,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將研學路線設計為“梨園雅韻茶館—友恭堂甘氏家族歷史陳列館—非遺綜合展示廳”,研學內容也增加了甘氏故居以及南京其他非遺文化的觀摩學習,這是學生在傾聽、詢問、商議之后共同決定的,是智慧合作的體現。
在明確了行動方案和設計好研學地圖后,學生于2023年7月13日走進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的白局館,參加“第十三屆南京白局暑期公益傳習培訓班”的開班儀式。學生跟著南京金陵風白局曲藝團的老師們用地道的南京話唱南京的故事,感受濃濃的鄉情。南京白局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玲玲老師與學生進行了零距離互動,帶領白局表演團隊的老師們為學生展示醬油碟、小酒盅、鼓板等打擊樂器的用法,還將南京白局的經典曲牌配上唐詩,為學生現場表演。南京白局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許茹老師先從教學生說南京話開始,一字一句地耐心傳授《靜夜思》《憫農》《烏衣巷》《秦淮風味小吃》等經典曲目。學生個個全情投入,學用白局的伴奏樂器,學唱經典白局。一個上午的時間,學生和白局大師們一起學習用南京白局唱誦傳統古詩詞,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小飛象小隊”的學生將自己暑期白局研學的收獲向全校師生進行了展示。
三、為“寧”點贊:“巧制作·促反思”明責任
“研學盒子”是學生在項目化研學過程中的知識存儲平臺,也是成果展示平臺。它不僅陪伴學生攀登文化學習的山峰,而且帶領他們去雨花臺烈士陵園尋找紅色根脈,去南京六朝博物館進行傳統文化的“十朝穿越”,去認識、使用、創造勞動工具,共享“勞動的盛會”,讓南京城成為學生獲取知識與美德的“書房”。一個個主題鮮明的“研學盒子”以“閱寧行動”為實踐方式釋放出品格提升、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
白局研學活動后,學生在組內分享和展示自己的收獲,有的學生深感白局樂器的日常化,于是從家里找來了醬油碟和小酒杯模仿白局表演藝術家使用的演奏樂器,進行表演;有的學生還從自己收藏的《唐詩》中選出自己喜歡的詩歌,配上黃老師教的白局曲牌進行新曲創作;還有的學生興致勃勃地向家中的爺爺奶奶學習地道的南京方言,在班級掀起一陣學習南京話的熱潮……就這樣,“最美鄉音”背后的這份非遺傳承責任也根植于學生心中。
學校通過搭建展現個性化成果和發展綜合素質的平臺,如“交流分享會”“優秀研學盒子展覽”等,呈現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每一個全情投入的學生“點贊”,通過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自主性發展。
如今,“閱寧行動”已經成為學校的品牌德育課程,成為學生研學實踐的代名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板塊,也是校內學習方式的有益補充?!伴唽幮袆印睂W校教育與學生現實生活融通,穩步推動學校的德育品牌建設與特色文化形成,在項目化學習中逐步促進學生的道德進階,實現學生的品格提升。
【作者簡介】周雅婷,南京市科睿小學(南京,210036)德育處主任,一級教師,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