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賦予教育事業的任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黨中央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議題。新時代背景下,班主任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構建家校共育新模式,進一步促進家校溝通、強化協同,凝聚家校育人合力。當家校發展需求不一致時,班主任可以通過構建多層支持系統、指導家長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等,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長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模擬情景】小麗是學校的文藝骨干,經常參與學校的一些文藝表演和主持工作。她主演的情景劇獲得區級一等獎,取得了參加市級比賽的資格。為了在市級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學校決定組織暑假集訓,而小麗的媽媽堅決反對她參加集訓。她認為小麗最近的成績之所以下降,是因為訓練占用了過多學習時間。可比賽時間緊迫,來不及臨時換主演。班主任嘗試說服小麗的媽媽,但她的態度非常堅決,表示如果班主任無法處理,就直接找校長。
【關鍵詞】全面發展;協同共生;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0-0058-02
學生的成長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同教育,需要家長、教師育人理念的交互,在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中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成長。情景中,小麗的媽媽認為小麗參加表演占用了過多時間,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堅決反對小麗參加集訓。這是對文藝活動和學科學習的關系認識不當導致的。當家庭和學校育人理念不一樣、教育目標不一致、教育思路不統一時,矛盾就會隨之而來。
一、自我叩問: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2023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指出:“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也就是“在健全人格的基礎上,讓個體生命的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發展”。
1.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班主任需要立足社會需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班主任要在促進學生體力和智力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注重精神、道德、情感等的全面和諧發展,即從“實踐廣度”來培養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各類課程的學習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等;參與多樣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同發展。學生在和諧的班集體中,受到環境熏陶,和同伴關系相互影響,獲得身心發展。
2.發展獨特個性
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其差異性,關懷學生的生命成長,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對其“實踐深度”進行培養。人本主義指出,真正的學習經驗能使學習者發現自己的獨特品質,發現自己作為人的特征。班主任首先要研究學生,才能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尊重學生,做到以人為本,目中有人。最后,要保全學生鮮活自由的生命姿態,讓他們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靈動起來,生命自由起來。學生在自由的狀態下,才能成長為美好的人。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目的是育人,培養自覺的、自動的、發展的、創造的、社會的人,促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情景中,小麗是學校的文藝骨干,經常參與學校的文藝表演和主持工作,說明小麗的潛能已被激發,并在逐步獲得培養。基于此,班主任要攜手家長,不能只看見分數,而看不見成長,應該尊重其生命成長,并進行深度挖掘,向著“全人”的目標前進。
二、攜手家長:如何進行全人教育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發展的“重要他人”,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攜手家長進行全人教育,是值得所有教師深思的重要問題。情景中,小麗經常參加學校的表演和主持活動,表明小麗的媽媽很重視小麗的能力培養。然而,一旦小麗的成績下滑,小麗的媽媽就會選擇暫停其他活動,這說明小麗的媽媽在孩子發展的認識上還存在模糊性。班主任需要和她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其認識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1.針對性家訪,轉換評價多視角
家訪是一種精準教育,點對點的溝通更容易產生共情。家訪中,班主任應該讓小麗的媽媽認識到分數不是教育的追求;引導小麗的媽媽將對小麗的評價從橫向評價轉向縱向評價,即與自己比。班主任還可以與小麗的媽媽交流小麗最近的變化與發展;一起翻看小麗參加活動的照片,引導小麗的媽媽體會小麗成長中的多方面進步,從而減少分數焦慮。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向小麗的媽媽推薦一些與教育有關的書,如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她從專業的書中收獲新知、更新理念。
當然,班主任還可以聯合學科教師,針對小麗的學習薄弱點,答疑解惑、查漏補缺,以消除小麗媽媽的顧慮,取得她的理解和支持。
2.廣渠道活動,樹立育人新理念
學校在牽手家長共育時,可以有目的地分組合作,把育人方式不同的家庭安排在同一個組中,建立成長共同體;再創造機會、搭建平臺,讓家長在班集體中看到育人方式、理念的差異性,從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在這樣多渠道的活動體驗中,家長了解學校,學校引領家長,家校理念融合、力量匯聚,從而取得更大的育人成效。
班主任平時可以多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的活動,讓家長對學校活動有更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如開展親子活動,讓家長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共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召開多元化家長會,促進家校間的整體聯系;舉辦家長沙龍,讓不同的育人理念在家長間碰撞、生成,促進家長觀念的轉變;邀請家長進課堂,了解學科教學中對學生五育融合的教育,了解五育并舉的重要性;等等。
3.個性化定制,激發共育生命力
班主任可以定期將班級學生的情況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發給家長,讓家長真切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激發共育生命力。情景中,小麗的媽媽堅決反對孩子參加集訓,可能源于沒有看到孩子精彩展現的瞬間,她看到的只是孩子在活動中投入的時間和孩子學習成績的暫時下降。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可以邀請小麗的媽媽觀看表演,或者專門為小麗辦一場表演秀,讓小麗的媽媽感受到孩子文藝活動方面的特長和個性展現時滿滿的自信,發現小麗的潛能。
個體的某種潛能得到較好發揮時,才更有可能全面發展。正如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冰山理論,淹沒在水下的、看不到的部分,占絕大部分,且這個潛能是巨大的。這樣的個性化定制,能讓家長對教育的觀念從傳統知識性教育向發展性教育轉變。
教育是理念的觸動,是思想的相擁,是精神的傳遞,是師生的美好相逢,是家校的攜手共赴。教師、家長的協同共生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簡介】倪紅美,江蘇省南通市郭里園小學(江蘇南通,226001)教師,一級教師,南通市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