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考試焦慮;敘事治療;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0-0087-04
【設計理念】
考試焦慮指學生在考前或考試過程中由于擔心消極的考試后果或過于渴望獲得好的成績而導致的緊張和憂慮,包括認知成分、生理成分和行為成分,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聯系,而適度的考試焦慮對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具有積極作用。隨著學習內容和考試科目的增多,部分初中生在面臨重要考試時會不同程度地呈現焦慮、緊張等狀態,進而影響復習效率、考試時正常水平的發揮。本課立足敘事治療的外化技術,采用冥想、繪畫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考試焦慮,掌握應對考試焦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團體熱身階段:誰在敲門
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玩個熱身游戲。老師先說出敲門對象,大家依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師生活動,敲門對象依次為:美食、作業、考試。
教師:當考試焦慮敲門時,你的感受如何?
學生1:不想理睬它。
學生2:緊張又激動,緊張是因為復習任務重,激動是因為考完就會放假。
教師:我們將在下周迎來期末考試,不少同學面對復習和考試時感到焦慮。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聊聊考試焦慮。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游戲,引導學生反思面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時的狀態,進而導入本課主題。
二、團體轉換階段:考試焦慮的表現
教師:從小學到初中,我們經歷過很多考試。當考試焦慮來敲門時,我們的身體、情緒、行為可能有什么樣的表現?
學生1:沒反應。
教師:沒反應也是可以的,我們尊重自己的狀態。同時,我們要認真覺察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學生2: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學生3:復習備考時,我感覺還好。進入考場后,我有一點慌。拿到答題卡后,我頭腦中一片空白。
教師:當考試焦慮來敲門時,身體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焦慮可能讓我們退縮,也可能激勵我們更加努力。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面對考試焦慮時的表現和反應。
三、團體工作階段:與考試焦慮同行
1.覺察考試焦慮
教師帶領學生冥想。冥想指導語:我們一起來覺察面對期末復習和考試時的焦慮狀態。接下來,請閉上眼睛,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讓身體放松下來,深呼吸。下周,你將要面對期末考試,請大家想象一下自己正在房間復習。此時,“焦慮小精靈”正在敲門。試著觀察一下“焦慮小精靈”的形狀、顏色、數量,以及它和你的距離;如果現在“焦慮小精靈”對你說了一句話,它說了什么呢?請慢慢睜開眼睛。
設計意圖:通過冥想體驗,帶領學生將焦慮和自己分開,以便更清晰地覺察、反思自己和焦慮的關系。
2.外化考試焦慮
教師:請大家把冥想時出現的畫面畫出來。
PPT出示活動規則:選擇1張能夠代表自己復習狀態的卡通頭像貼在學習任務單中的門左側,若卡通頭像無法代表自己的復習狀態,也可選擇直接畫出;畫出“焦慮小精靈”的樣子,并標注出它對你說的一句話。
學生活動并在全班分享。
學生1:我用兩只蝴蝶代表“焦慮小精靈”。她推開我的房門說——“要微笑面對生活,其實我也不喜歡一直待在你的身邊。”
教師:“焦慮小精靈”對你有什么影響?
學生1:它想幫助我,但并不想過多影響我。
教師:聽起來,你的“焦慮小精靈”帶著善意。你現在對“焦慮小精靈”有什么新認識?
學生1:我之前沒有特別喜歡它,現在認為它并沒有惡意,只是來提醒我要好好復習。
教師:“焦慮小精靈”是提醒我們認真備考復習的信號。
學生2:我的“焦慮小精靈”站在房門口,顏色是綠色和紅色混合、形狀像星星,能量大,它說——“爸爸、媽媽都期待著你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教師:能具體說說它對你的影響嗎?
學生2:“焦慮小精靈”給我很大壓力。爸爸是數學老師,他對我的數學成績期待很高,平時花很多時間輔導我。
教師:在數學學習上,爸爸給了你支持,似乎也帶給你壓力,我感覺到你現在有些難過,你愿意多說說嗎?
學生2:不了。
教師:我尊重你的選擇,也希望你能夠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如果愿意,我們另外找時間聊聊。
學生3:我的“焦慮小精靈”在門外比較遠的地方,它是一個橙色圓球。我覺得這個距離挺好,讓我保持正常的復習節奏。
教師:你和它相處得不錯。
教師:每個同學的“焦慮小精靈”離自己的距離都不太相同,它確實給我們的期末復習狀態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繪畫表達,引導學生將冥想時體驗到的焦慮形象化地描繪出來,幫助學生更清晰自己和焦慮的關系。
四、團體結束階段:應對考試焦慮
1.審視焦慮
教師講述故事《畫家與蝴蝶》:一位畫家在工作室里專注地作畫,畫布上逐漸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突然,一陣風吹開了窗戶,一群彩色的蝴蝶飛了進來,蝴蝶翅膀上的彩色粉末飄落在畫布上,讓原本清晰的畫面變得模糊不清。于是,畫家開始嘗試捕捉這些蝴蝶。然而,每當他捕捉到一只蝴蝶,就會有更多的蝴蝶飛進來。最終,畫家停下手中的畫筆,靜靜地坐下,開始欣賞這些蝴蝶帶來的色彩和活力。他發現,盡管畫室里充滿了蝴蝶,但他的內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和滿足。
教師:如果蝴蝶代表著畫家的“焦慮小精靈”,你認為畫家采用了什么方式和焦慮相處?
學生1:畫家一開始不斷趕走焦慮,到最后與焦慮和平共處。
學生2:畫家不對抗焦慮,還發現了焦慮帶來的價值——內心平靜和滿足。
教師:故事中,如果不斷地對抗焦慮,反而可能加劇焦慮感受。當我們嘗試不評判焦慮、接納焦慮,改變也許自然地發生。
2.與考試焦慮對話
教師:畫家選擇了和焦慮相處的方式,那么回到自身,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和“焦慮小精靈”相處?
PPT出示活動規則:請在學習任務單上寫出你想對“焦慮小精靈”說的一句話,闡述你和焦慮相處的方式。
學生小組活動并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學生1:我對它說“讓我們做朋友吧”!
教師:能具體說說怎么做的嗎?
學生1:不刻意對抗焦慮,允許焦慮存在。
教師:接納焦慮是和焦慮相處的一種重要方式。
學生2:我對它說“請你聽首我最喜歡的歌吧”!
教師:你覺得“焦慮小精靈”聽了歌后,有什么變化?
學生2:焦慮的時候聽聽喜歡的歌,會讓自己放松下來。
教師:復習時,偶爾放松一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進入備考狀態。
學生3:我對它說“我才沒空理睬你”。
教師:能說得具體一些嗎?
學生3:我會踏踏實實復習,掌握相應的知識,這樣心里比較有底,也不會那么焦慮。
教師:認真復習、積極備考,知識掌握得越牢,面對考試會更有把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情緒。同學們,我們通過本節課明白了考試焦慮存在的價值,也探索了和考試焦慮相處的方法。最后,老師希望大家能夠運用課上所學面對生命中出現的焦慮。
設計意圖:通過“和焦慮對話”活動,讓學生重新審視焦慮,尋找和焦慮相處的方法。
【教學反思】
本課將敘事療法的外化技術引入課堂,貫徹敘事療法“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的理念。教學活動中,運用卡通頭像貼紙代表學生,“焦慮小精靈”代表考試焦慮,這樣的設置讓學生能夠形象地感知到自己和問題是分開的。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壓力,幫學生重新審視焦慮及其影響,讓學生有能量應對焦慮。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小部分學生很難進入冥想狀態,筆者給予尊重和允許,同時有個別學生面對期末考試時表現出不在意的態度,筆者也給予一定價值引導——認真學習是學生應盡的義務,也是為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本節課的不足:一是關于學生選擇卡通頭像貼紙來代表復習狀態,雖然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但課上未就此部分進行探討;二是關于“與考試焦慮對話”環節,難以讓更多的學生表達想法。
【點評】
這是一節頗具“心理味”的心理課,有以下3個特點。一是設計理念有“心理味”,基于敘事治療的外化技術,將考試焦慮外化,引導學生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焦慮情緒。二是課堂氛圍有“心理味”,授課教師營造了安全、開放和支持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自由地選擇是否分享及分享的深度。三是師生互動有“心理味”,授課教師運用心理咨詢技術,如重復、具體化、內容反應、情感反應等技術,鼓勵學生分享,在尊重、接納學生的基礎上嘗試真正走近學生、理解學生,促使學生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根據授課教師的課后反思,期待其在后續教學中關注那些似乎對考試缺乏焦慮感、沒有充分準備的學生,引入針對性的思考問題,探究他們的考試態度背后的原因;幫助學生理解考試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應對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點評嘉賓:葉思思,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員)
【作者簡介】龔潔,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教師進修學校(福建廈門,361000)教師,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