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青春期;手機依賴;自我認知;認知行為療法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0-0072-02
一、迷戀手機的女孩
小迪(化名),七年級學生,獨生女,體形微胖,膚色暗黃,滿臉青春痘,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小學時,小迪成績較為普通,初中后成績明顯下滑,平日愛好寫作和繪畫。近來,小迪迷戀上用手機玩游戲、聊天、看小說,因此經常熬夜、完不成作業。小迪的父母是個體戶,平時忙于生計,對女兒缺乏關注,但又有高期待。現在,手機使用問題導致親子矛盾頻發。班主任得知后推薦小迪到心理輔導室求助。
二、手機依賴的背后
小迪的手機依賴背后是多重現實原因:長期缺乏良好的同伴關系使小迪無法獲得同伴的認可;始終不見起色的學習成績降低了小迪的自我認可;父母的較少認可和支持增加了小迪的負面自我認知。根據認知行為療法,負面的自我認知使小迪情緒低落、回避人際交往,轉而運用手機尋求人際關系、進行自我認同。為解決小迪的問題,心理健康教師要先改變她的負面自我認知。
三、輔導過程
1.緩解情緒,建立關系
第1次輔導,小迪與父母剛發生過激烈爭吵,情緒極不穩定。我運用傾聽、共情技術幫助她緩解憤怒、委屈、沮喪等情緒。輔導中,小迪自稱是電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的怪異人,難以融入同學,內心十分孤獨。通過提問和澄清,我“看見”小迪內心渴望得到關注、理解和認可。本次輔導,我與小迪建立了信任關系,初步認識到她的手機依賴與缺乏人際關系有關。
2.追溯成長,明晰因果
第2次輔導,我使用開放性提問和具體化技術了解小迪的成長過程。小迪從小跟爺爺奶奶住在老家,生活快樂自在,直到上小學,小迪的父母想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將她接到城市。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小迪無所適從。在班里,她成績一般,沒有特長,缺少存在感,這讓她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不敢與同學交往。初中后,隨著自我意識漸強,面對力不能及的學習難度和臉上的青春痘,小迪更加否定自己。另外,父母的長期忽視,較少給予支持和認可讓小迪開始逃避現實、沉溺網絡。本次輔導,我認識到負面的自我認知是小迪手機依賴的重要原因。我和小迪商定輔導目標為重建合理自我認知,改善人際關系,擺脫手機依賴。
3.改變認知,重構自我
第3次輔導,小迪情緒低落,原因是她最近參加了繪畫比賽,但沒獲獎。我借此引導小迪識別她的自動思維:“你得知自己沒有獲獎時產生了什么想法?”小迪說:“覺得自己很失敗。”我說:“你這樣想時會沮喪、難過。”小迪點頭認可。我總結:“可見,是想法,并不是沒獲獎這件事影響你的心情。”小迪想了一會說:“確實是這樣。”我追問:“這種情況還在什么時候出現?”小迪回顧了類似的經歷,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無法和同學友好相處時會認為“自己生來就笨嘴笨舌”。我把小迪遇到的不同情境、情境中的自動思維及情緒呈現在三欄表中(見表1),幫助她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最后,我給小迪留了家庭作業,用三欄表捕捉生活中否定自我的自動思維。
第4次輔導,小迪帶來了完善后的三欄表。我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幫助小迪辯駁自動思維:“支持這個想法的證據是什么?”“反對這個想法的證據是什么?”“有沒有別的解釋或觀點?”經過反復練習,小迪改變了原有的自動思維,獲得了適應性的想法。為強化輔導效果,讓小迪形成更多的替代性反應,我布置了家庭作業——在日常練習輔導中的做法。
第5次輔導,我設計了活動“尋找閃光點”提高小迪的自我認可。首先,我給小迪一張多元智能圖,解釋圖中每種智力的具體意思;其次,請小迪根據多元智能圖尋找自身優點。她很快地寫出:表達能力強、善解人意、身體協調性好、方向感強。這次輔導,小迪獲得了很多積極的自我認知。
4.評估效果,回顧輔導
第6次輔導,我先評估了前5次輔導的效果,發現小迪已能識別并改變引起負性情緒的自動思維;已與兩個同學建立了穩定的關系,能控制手機使用時間,很少與父母爭吵。隨后,我們一起回顧了輔導中學到的方法。我告訴小迪重復使用和練習能避免相同問題。
5.家校協同,共促成長
第7次輔導,我邀請小迪的父母和班主任進行會談,表達了運用家校合力幫助小迪的想法。我向小迪父母提議: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予認可和贊賞。學校教育方面,我與班主任商議開設班會課《“緣”來一家人》,提升小迪的班級歸屬感,幫助小迪創設更加接納、理解和認可的班級環境。
四、輔導反思
本案例,來訪學生的手機依賴受自我認知、父母養育方式、學業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筆者主要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教給來訪學生識別和改變自動思維的方法,引導其發現自身優點,從而快速、高效地實現輔導目標。此外,心理健康教師聯合來訪學生的班主任和父母,為其營造良好的家庭互動氛圍和班級環境,進而鞏固輔導效果。但長遠來看,受“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影響,來訪學生仍會出現負面的自我認知,這意味著其可能再次遇到問題。為此,心理健康教師要對來訪學生進行定期回訪。
【作者簡介】刁凱麗,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南京,210014)教師,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