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實地調研、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雙減背景下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進行研究,得出獲得的機遇:(1)頂層設計鋪路,助力體育舞蹈社團政策保障;(2)學生減負課業,社團活動時間逐漸增加;(3)領導重視加強,體育社團發展迎來春天。面臨的挑戰:(1)專業師資短缺,教學內容單一;(2)家長思想傳統,對體育舞蹈存有偏見;(3)社團建設經費不夠,基礎硬件設施不足;提出了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高質量發展的策略:(1)加大經費投入,引進專業師資;(2)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豐富體育舞蹈教學內容;(3)轉變家長思想觀念,擴大體育舞蹈文化宣傳。
關鍵詞:雙減;民族地區;體育舞蹈社團;機遇;挑戰
“雙減”政策是黨和國家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做出的一次正確的重大策略,該政策主要是為了減少青少年校內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提出的符合當前國情的決策,這為本就不是很富裕的民族地區的家長減輕了經濟壓力,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時間能夠參與到藝體培訓當中,讓學生能夠享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政策紅利?!半p減”政策的落實相應地出現了“雙增”,一是增加學生參加藝體培訓的機會,二是增加學生參加藝體的時間。民族地區是指以少數民族為主的聚集區,在民族地區,教育、經濟、交通等條件相對落后于中東部發達地區,筆者于2016年開始在民族地區從事體育教學工作,親身感受到民族地區經濟的較為落后,教育相對的不容易。體育舞蹈社團,主要是指在學校配合雙減而開始的公益性藝體活動社團,在筆者工作的民族地區,小學的體育舞蹈社團是“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社團配套體育藝術類社團,筆者在雙減政策前就已經帶領高校專業學生進行該民族地區小學進行了舞蹈教育幫扶活動,在雙減政策后相應的社團組織與管理較為清晰。基于此,筆者采用邏輯分析法、實地考察法等方法,從自身多年的實踐感受來探討“雙減政策”頒布后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迎來了哪些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那些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助力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高質量發展。
1" “雙減”政策下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發展的機遇
1.1" 頂層設計鋪路,助力體育舞蹈社團政策保障
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1]。同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該文件。這是21世紀以來國家從我國教育生態出發,遏制不良因素破壞基礎教育生態而從頂層設計進行考量的一場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大改革,這一政策的實施被稱作為“雙減”。即時,各省市區的教育廳相應上級號召,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本省市區的雙減的政策,為保障青少年減輕課業壓力和校外學科類培訓負擔做出了規定。誠然,面對雙減而制定的“雙增”也悄然、逐漸地“活了”起來,各個中小學開設課后延服服務,在學校內增加了孩子的藝體培訓時間,各個學校內的藝術社團、體育社團以及科技類社團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其中體育舞蹈社團的出現,為當前學生體質健康擔憂的局面亮出了一道曙光,因為體育舞蹈是一項集藝術與體育為一體的體育藝術項目,既可以培養孩子的體質體能,也陶冶了孩子的藝術情操,因此在民族地區小學內廣受學生的喜愛。一項事業發展的支持,離不開基層默默無聞辛勤負責的勞作,更應當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用政策的支持來保障其改革的權威性。有政策的保障,才能從上而下進行履行,從而完成改革教育生態和諧發展之大任,才能使其他輔助的措施得到保障,去修正、彌補原本脆弱的基礎教育生態。因此,國家實施雙減政策后產生一系列的自上而下的政策,為體育舞蹈社團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1.2" 學生減負課業,社團活動時間逐漸增加
“雙減”政策的實施,國內掀起了一股減負的暖流,基礎教育學校不能給予孩子太多的作業、孩子不能在校外參加學科類補習,這一方面讓孩子從課業壓力減負出來,也讓家長從盲目的攀比而導致需要大量經濟支撐的壓力中減負出來[2]。例如,雙減政策實施后,學校課時減少,每天下午3點多鐘就已經完成了學科類的教學,其他的時間則是一些非學科類的社團課,這一政策的落實,就為更多孩子提供了參加社團活動時間,從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提供了機會。通過對民族地區小學雙減前后的學科類授課時間對比,明顯發現,孩子每天的學科類的上課時間減少許多,而體育必修課也逐漸增多,體育也從副科成為了主科。同時,每天下午課后都會開展社團活動,在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參加喜愛的社團活動,這樣為一些特長突出的孩子提供了更多出彩的機會,使學生都能在自己喜歡的行業脫穎而出,在調查過程中,就有4位學生參加了體育舞蹈社團,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教練的無私奉獻訓練,在相關省級比賽中獲得了名次,這為學生后期走專業路線發展提供了鋪墊。
1.3" 領導重視加強,體育社團發展迎來春天
“雙減”政策的頒布,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基礎教育生態改革,政策的頒布,給各級各類的基礎教育學校給予了極大的壓力[3]。一是孩子家長方面,改革必有阻力,有的孩子家長認為減少學校的學習時間,讓本來成績就不好的孩子會更加沒有學習的時間;二是教師的壓力,政策頒布后,有的學校在聽取了社會、家長等反映后,在學校增設了課后延時服務,孩子3~4點后沒有文化課后將在學校進行體育、藝術社團活動等,這一舉措讓教師們需增加課后服務時間至下午5~6點,讓教師不滿情緒愈發激烈。但困難是暫時的,在政策頒布后,民族地區教育系統領導、各級各類義務教育階段的校長領導等認真地研討國家對雙減政策的核心思想,并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育改革措施,措施的實施剛開始面臨著巨大的阻力,但是在一段時間的實踐后不斷反復地調整,經過1年多的實踐檢驗,政策的實施的滿意度也不斷提高,學生在體育舞蹈社團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成績得到一定提高,學生的塌腰駝背等習慣也得以改變,許多學生內心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這一切歸功于領導對于雙減政策的重視,才得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入體育舞蹈社團進行體育藝術的學習,讓他們接受從來都沒有接觸過的體育舞蹈藝術魅力的熏陶。
2" “雙減”政策下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面臨的挑戰
2.1" 專業師資短缺,教學內容單一
專業師資是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4]。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得知,師資短缺是制約其社團發展一大挑戰,調查過程發現,小學內體育舞蹈社團教練主要有2種模式,一種模式是與校外舞蹈培訓機構合作,聘請他們每周一次或者兩次前往該校進行體育舞蹈社團教學,對于學校與機構而言,相當于校企合作,一是滿足了學校應對“雙減”開設體育舞蹈社團來增加學校學生運動活動的時間,二是也為校外培訓機構引流做出了一定的“定向營銷招生”,這種模式避免了校外傳單的模式,更加符合了培訓機構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屬于雙贏的模式;另一種模式則是聘請了當地高校的專業教師進行學校全程指導,同時聘請了高校的專業學生進行點對點指導,這種校校聯合,大手牽小手的模式,有效解決了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教師短缺的難題,但是單靠這種校外教師“支持”模式,肯定是無法真正解決體育舞蹈社團教師自身短缺的局面。對于教學而言,學生學習的內容過于單一,有的學生學著學著就失去了興趣,很多學校的體育舞蹈社團學員從剛開始的40多位到最后的10多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學內容過于的單一,一周都是在學一個新的動作,而且教學內容與方法也沒有設計一些符合青少年喜歡以及當下流行的動作和音樂等,這也造成了社團學員在學習上沒能有始有終,不利于小學體育舞蹈社團可持續發展。
2.2" 家長思想傳統,對體育舞蹈存有偏見
在民族地區,由于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元素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還是較為傳統。對于國外來的體育舞蹈,一些家長仍然存在一些顧慮,他們更喜歡讓孩子學習民族舞蹈。在調研中,采訪了一些家長。其中,有些家長根本不了解體育舞蹈,而拉丁舞則有一部分家長表示稍有了解,可能是之前在電視上見過。然而,他們認為拉丁舞穿著過于裸露,對女孩子不合適,而且會和男孩子一起手拉手,這讓他們擔心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另外,一些家長表示,他們的朋友以前也學習過這種交際舞,男女跳舞時慢慢地就靠得過近,甚至有些人還因此離婚了。因此,他們對于過去的交際舞與現代的體育舞蹈有一定的偏見,認為體育舞蹈只是一種交誼舞,并不是一種良好的身體鍛煉方式。這些家長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接受孩子學習拉丁舞。但在調研中也發現有一小部分家長,多為90后的家長,雖然自己以前沒有接受過體育舞蹈的鍛煉,但是通過抖音等新媒體了解到孩子學習體育舞蹈的好處。然而,由于工作原因如他們不在孩子身邊,他們無法真正說服家里的老人支持孩子參加體育舞蹈社團的學習。因此,家長的傳統思維觀念也成為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有序發展面臨的挑戰。
2.3" 社團建設經費不夠,基礎硬件設施不足
社團建設經費是維持社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5]。在對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經費調研過程中發現,經費不足是體育舞蹈社團面對重要挑戰之一,許多小學由于經費有限導致社團建設費用緊張,本用于外聘教練課時、交通補助等費用無法真正得到保障,易導致出現與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合謀”,即引進培訓機構教師來社團進行無償授課,對于校外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相應的報酬則是他們在學??梢赃M行宣傳的便利,然后為校外培訓機構在校內進行免費招生、引流等。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顯得有點不符合社團內部建設的要求,在當前則是一種適時的與理所當然的合作共贏方式。而對于一些由高校專業教師團隊進行的大手牽小手的舞蹈教育扶貧,則在一定程度上由高校體育舞蹈專業的學生或老師進行義務的服務,由此產生的一些交通補助則是由教師自己墊錢給學生等,這本應是由支教的小學進行相應的社團經費保障執教教師的交通補助、課時費用等,但由于社團建設經費緊張,也是無奈之舉?;A硬件設施指的是體育舞蹈社團需要的舞蹈專業教室、鏡子、音箱、把桿等一系體育舞蹈教學所需的基礎設備,在對所調研的學校進行摸底時發現,基礎設施極為簡陋,有的學校體育舞蹈社團授課是在下午的操場進行,由于烈日下紫外線強、許多學生根本無法進行認真的學習,教練也是未能認真授課,這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因此,建設標準化的體育舞蹈教室、場地的任務迫在眉睫。
3" “雙減”政策下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高質量發展策略
3.1" 加大經費投入,引進專業師資
經費是一切建設的基礎,正所謂“有錢好辦事”,對于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的建設也同樣如此[6]。因此,當地教育部門與學校應該將社團建設經費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積極從內部進行經費支持,同時鼓勵向校外的企業、有名的校園進行社團經費幫扶,設立社團名譽團長等文化包裝,讓校外的企業家、校友能夠感受到學校對于他們的支持,同時也要對這樣的事跡多進行校內校外宣傳,通過校園主流媒體進行微信公眾號、抖音的新媒體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體育舞蹈社團的現狀、經費支持后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加長久地去發展小學體育舞蹈社團。經費得到保障后,不只是在基礎設施上進行規劃,在師資建設上也要得到保障,不能僅僅依靠校外的培訓機構教練的支持或者各高等院校教師、學生的支教,更應該從學校自身內部的體育舞蹈教師建設上入手,積極引進具有專業技能又熱心投入基礎教育建設的體育舞蹈專業技術人才來改變現有校內體育舞蹈教師嚴重不足的局面。當然,積極引進體育舞蹈教師的情況下,也需要與校外培訓機構與高校教師進行“合作”,要采用“內培”+“外引”的政策,不能閉門造車,在自身具有體育舞蹈教師的情況下,也與校外體育舞蹈教師進行積極學習,才能促進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不斷地、可持續地發展。
3.2" 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豐富體育舞蹈教學內容
民族地區小學體育舞蹈社團應該致力于為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質健康助力。因此,民族地區的體育舞蹈應該因地制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民眾接受,例如可以將民族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社團教學與表演當中,可以將水族的馬尾繡融入到體育舞蹈的服裝設計中,在體育舞蹈平常的訓練及表演比賽過程中的服裝多花功夫,融入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認同元素,這樣既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又能將民族文化與世界國際舞蹈相融合,使得民族文化傳播的方式更加自然。同樣,將毛南族的打猴鼓舞等民族舞蹈動作融入體育舞蹈社團的套路創編過程中,在舞蹈中加入這些民族舞蹈動作,讓其他國家的體育舞蹈選手感受到民族地區體育舞蹈的魅力,讓世界文化為我所用,創新融合后又傳播于世界,這是民族地區體育舞蹈應該思考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平時的社團授課過程中,要積極地與音樂老師交流合作,在體育舞蹈音樂選配上可以采用民族地區特有的少數民族音樂,例如,布依族的好花紅音樂融入體育舞蹈的華爾茲舞蹈中,讓大家更能感受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體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時代帶來的全球命運共同體。
3.3" 轉變家長思想觀念,擴大體育舞蹈文化宣傳
民族地區由于交通較為阻塞、許多人的見識較為閉塞,在許多新事物接受上持一種較為保守的態度,民族地區家長觀念落后、傳統是阻礙小學體育舞蹈社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轉變當地民眾的傳統觀念,擴大體育舞蹈文化的宣傳力度才能更好促進體育舞蹈社團發展?;诖?,應從社會—政府—學校三方面進行體育舞蹈社團宣傳工作。首先,社會應該持一種開放、創新、包容的態度接受體育舞蹈這一新興體育藝術項目,其特有的體育鍛煉性質以及藝術熏陶的魅力是其他項目無法比擬的,社會要廣泛宣傳其在全民健身與陽光體育中的地位,讓社會對體育舞蹈的接受度逐漸增高,這才能使家長理所當然去接受它;其次,政府要將體育舞蹈項目進行“正名”,通過官方的文件或者網站來闡述體育舞蹈的健身性、藝術性,常規性地舉行群眾體育舞蹈賽事或者青少年體育舞蹈錦標賽,讓更多的人融入其中,感受其帶來的歡樂、帶來的身心愉悅,這樣才能形成廣為人知的體育運動項目,提高體育舞蹈宣傳度;第三,學校要善于吸收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入校園,為其提供正確的宣傳方式,使其能夠正確為教師、學生所接受,助力校園體育文化豐富多彩,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等。只有社會—政府—學校協同創新合作,才能更好地促進體育舞蹈的宣傳,方能逐漸轉變家長的傳統觀念,讓其子女更好地接受體育舞蹈給予其子女的無上藝術魅力與體育風采。
參考文獻
[1]楊剛,鄭丹,曾群芳,等.“雙減”背景下學校社團活動跨學科融合創新:邏輯、挑戰與路徑[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1):85-92.
[2]劉澤琪,蔡藝.“雙減”背景下我國中小學體育社團的機遇、現實困境及實施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31):188-192+198.
[3]欒楠,陳培友.“雙減”新政背景下學校體育課后服務的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6):175-179.
[4]陳梓康.“雙減”背景下體育社團課應用“Switch體感游戲”設備的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0):12-14.
[5]油桂英,張傳寶,王安東.“健康中國”背景下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使命、挑戰和對策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5):120-122.
[6]余乙兵.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