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松
拍攝與剪輯是創作短視頻的重要環節,是實操性很強的內容,創作者需要運用恰當的拍攝技巧進行拍攝,以保證短視頻的拍攝效果,而一條短視頻需要采用多種景別和恰當的構圖方式進行拍攝,才能讓用戶從不同視點去觀看,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筆者以教學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實施、教學反思四方面,對課程“短視頻畫面景別與構圖方式設計”的教學設計展開說明。
一、教學分析
培訓對象是鄉村振興帶頭人,學員年齡跨度大,40—60周歲偏多,初高中學歷,有豐富的種養及管理經驗。學員動手能力強,能思考、有目標、有學習熱情,但大多數年齡稍長的學員對手機應用還不夠熟練。通過問卷星制作調查問卷,經過數據統計,學員中有46%的人會簡單制作短視頻、會發布的有39%。所以要做到低起點教學,緊密聯系工作崗位,重在實踐應用。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學員特點,筆者將教材內容加以整合,采用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本次課屬于第三章“短視頻制作”的第一個任務,共4學時。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確定如下的三維目標。知識目標即掌握農產品短視頻的畫面景別類型,熟悉短視頻拍攝中轉場的景別組合方法,掌握短視頻畫面構圖方式的設計。能力目標即提升農產品短視頻拍攝的能力,能夠結合畫面景別、構圖方式拍攝出有質感的短視頻,提高對短視頻的審美能力。情感目標即扎根人民“土壤”,涵養“泥土”氣息。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確定本任務的教學重點為短視頻拍攝畫面景別分類與構圖方式,教學難點為畫面景別與構圖方式的融合應用。
二、教學設計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的教學方法是以學員喜歡動手操作為切入點,采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員自主合作探究,突出學員主體地位,在做中學、做中教,全面提升學員認知及操作能力。
本任務涉及的知識點較多,根據學員實際,筆者將學習內容與信息技術加以融合,化解學習困難。信息化教學手段包括調查問卷、訂閱號文章、抖音賬號視頻、拉片分析視頻、教學課件、手機拍攝的樣片、總結知識點的思維導圖等。
三、教學實施
遵循學員的認知規律,筆者以學習情境為載體,以任務為主線,分為課前探索、課堂實踐及課后提升三部分,其中課堂實踐4課時,包括情境導入5分鐘,學習新知75分鐘、拍攝實踐90分鐘、總結評價10分鐘。
課前,學員在微信群中下載預習資源,包括完成短視頻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公眾號預習文章、抖音中相關短視頻等。有問題可以在微信群中進行交流,教師根據學員的反饋情況,調整課上的教學節奏。隨后便是課堂實踐階段。
(一)情境導入。播放抖音比較火的沙瓤西紅柿的廣告和知名博主李子柒《蘿卜的一生》視頻片段進行對比,大數據顯示,制作精良的短視頻的引流和變現都是硬廣短視頻的10倍以上,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本課的重要性。
(二)學習新知。環節一:面向全體,知識梳理。介紹畫面景別的概念、分類,分別講解遠、全、中、近、特五種景別的含義,以及從拍攝者角度需要注意的內容。并在后面有景別小總結,進一步闡釋所學。接下來講解6種構圖方法的內涵和圖例,并借助參考線幫助理解,再安排影視劇鏡頭賞析,鞏固所學。
環節二:逐步攻破,化解難點。對李子柒《蘿卜的一生》部分畫面進行拉片逐幀賞析,首先為學員播放原片,再根據場景拆分成5個小視頻。在拉片中,遇到知識點,暫停并進行詳細講解。第一組畫面的第一個場景共24秒,提示空境轉場。第二個場景15秒,提示景別遞進和構圖方式。第三個場景10秒,提示場景切換,并通過小貼士的形式對拍攝技巧進行介紹。第二組畫面28秒的空境轉場到景別遞進切換。第三組畫面29秒,除景別辨析還有前景虛化等構圖提示。通過拉片逐幀賞析,分析景別設計與構圖方式,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環節三:溫馨提示,提升素養。一首甜如蜜水脆如菱描寫蘿卜的詩,啟發大家思考,原來我們喜歡蘿卜,并不是喜歡它的枝葉,而是喜歡它的根,就像我們扎根鄉土、守望鄉土,并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產業興旺離不開三農情懷的重要論斷,鼓勵學員要帶著感情、飽含熱情、充滿激情的去工作,心系鄉土促進產業發展,實現情感目標。
環節四:知識拓展,技能延伸。基礎好的學員,消化以上所學后,學習“同期聲”在視頻編輯中的應用,該內容可以加深學員對課內知識的理解,技能拓展,因材施教。
(三)拍攝實踐。進入到實踐環節,讓學員結合課前下發的工作頁進行任務實踐。任務一,學員收看完31秒短視頻,分組研討,視頻中景別設計和構圖方式,找小組代表發言,加分計入課堂成績中。任務二,分組進行短視頻拍攝,學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拍攝場景并撰寫腳本,在拍攝時要運用到所學,并注意各景別所占時間比例。
拍攝前,教師引領學員進行任務分析,確定計劃、任務實施的分工及控制,有計劃、講分工、重合作。學員分組研討幫學,因材施教并激發學員的創新能力,當堂教學當堂消化。拍攝完畢,進入到交流分享環節,組內、組間評分,這部分是成果展示,博采眾人之長,助力技能增長。接下來是10分鐘的總結評價,將課前預習、任務實踐、檢測評分、團隊幫學、效果達成等多個量化指標計入評價中,多維量化,積分管理,面向全體可落實。
在課后提升階段,學員可結合工作實際,拍攝與生產、加工、銷售相關的短視頻,運用課上所學,可配音、配文案,可發至朋友圈、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平臺。做到立足崗位,拓展延伸。
四、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員中能簡單制作短視頻的比例上升至90%,會發布視頻的占79%,并培訓網絡直播營銷員3批次,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獲得證書的學員有147人。短視頻引流,直播變現,如“一村一主播”的標語所說:“一人做直播,全家能致富,一人成星播,全村都能富。”
教學設計的亮點是以真實工作情境做引領,踐行學習與崗位對接理念,充分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實時評價與效果反饋;操作環節多,能夠提高學員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并在課前了解學員學習要求,分層次教學,注重因材施教。
(作者單位:河北省農廣校承德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