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隨書婉
摘 要:中小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在擴大就業、推動創新、活躍市場、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指數是經濟運行狀態數字化監管的有效手段,研究編制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可及時客觀反映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為政府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文章分析了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的研究背景及意義,梳理總結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以及國內中小企業有關指數的構建方法、指標體系等,為推動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指數構建;IFO指數;NFIB信心指數;工業互聯網
本文索引:曾艷,隨書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11):-163.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6(a)--04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于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明確提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有靈氣有活力,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事關全局的重要作用。
指數是經濟運行狀態數字化監管的有效手段。編制經濟指數,作為掌握經濟信息的有效工具,綜合測定復雜經濟現象總動態,在國內外經濟發展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
本文研究中小企業相關發展指數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
一是為政府部門提供重要決策支撐。既能對中小企業現狀進行判斷,也能對將來進行預測,從而持續提升行業管控、產業經濟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
二是有助于更好地開展運行監測工作,有利于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中小企業發展特點、發展問題及發展趨勢,為運行分析報告提供更為系統和有效的基礎數據支撐,從而更好地指導督促地方部門開展中小企業運行監測工作。
三是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專精特新”工作,有利于更全面系統地分析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障礙。
本文通過文獻分析法,梳理總結德國、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以及國內中小企業有關指數的構建方法、指標體系等,提出我國研究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的幾點建議,有利于完善國內指數研究。
2 國外典型中小企業指數實踐
2.1 德國
在德國,從規模角度來講,中小企業是指5000萬歐元以下年營業額以及500人以下的企業。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以及新冠疫情危機,德國經濟依然能夠從危機中迅速恢復,主要原因是德國中小企業在創新驅動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是德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領先指標,一個廣泛觀察的早期指標。原為IFO工業和貿易指數, 2018年4月,更新為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每月的第三周發布。它以企業管理人員為調查訪問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在制造業、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公司五大行業中,統計9000份月度調查問卷。涵蓋制造業、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五大行業公司。每個行業包括兩個分項指標,即當前的業務狀況和對未來6個月的期望。
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是業務狀況和期望之間平衡的平均值。其中:當前業務狀況的平衡值是回答“好”和“差”的百分比之差。評估其狀況令人滿意的公司被認為是“中立的”,不會影響業務狀況評估的結果。期望的平衡值是回答“更有利”和“更不利”的百分比之差。
2.2 美國
美國小企業界定標準如下:
美國NFIB小型企業信心指數反映美國小型經濟的健康跡象,涉及近50%的國家私營勞動力。1986年開始,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每月編制發布小型企業信心指數,于每月的第二周發布。
它采取隨機抽樣方法,在美國獨立企業聯合會的成員中隨機抽取樣本,涵蓋農業、建筑業、制造業、批發業、零售業、金融服務業、專業服務業和非專業服務業八大行業。每個行業包括10個方面,當前包括是否是擴張的好時機、總體經濟前景、預期銷售額、當前收益、計劃資本支出、當前職位空缺、招聘計劃、庫存狀況、預期庫存變化和預期信用狀況等。
指數由10個經季節性調整的部分組成,高于預期的數值被視為對美元有利,而低于預期的數值則被視為對美元不利。
2.3 日本
日本中小企業界定標準及發展概況如下:
日本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面臨一些挑戰和機遇。一方面,日本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也給中小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困難。隨著日本經濟的整體下滑和全球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壓力逐漸增大。另一方面,隨著技術創新和數字化的發展,中小企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
日本央行BoJ短觀前景指數可預測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勢,與股市和日元匯率波動有較強的聯動性,是日本央行判斷經濟形勢、制定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日本央行自1957年開始編制BoJ短觀前景指數,并于每季度發布。
日本政府每季會對近10000家企業做未來產業趨勢調查,形成日本央行短觀調查報告,利用擴散指數的方法計算,每季度采用問卷調查,通過郵寄紙質表格和發送線上表格完成,涵蓋制造業的17個行業和非制造業的14個行業。每個行業包括五個方面,即企業情況調查、經營情況調查、企業通貨膨脹前景、應屆畢業生就業人數、海外商務活動等。
3 國內中小企業指數實踐
我國中小企業界定標準及發展概況如下:
截至2023年底,全國中小微企業數量達4800萬戶,比2012年末增長2.7倍;我國每千人企業數量為34.28戶,是2012年末的3.4倍;2021年我國日均新設企業2.48萬戶,是2012年的3.6倍。
與大企業相比,我國中小企業除了上述企業界定標準外,還具有所有制結構和組織形式多樣化、行業分布廣,離散程度高、盈利水平低,財務風險高以及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特點。
3.1 中小企業協會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
中小企業協會中小企業發展指數[2]是反映中國中小企業(不含個體工商戶)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它是利用中小企業對本行業運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判斷和預期數據編制而成,每季度進行發布。
本文以2013年全國經濟普查為總的樣本框,根據各行業對中小企業的評定標準確定本次抽樣調查的樣本框。采取PPS抽樣(概率比例規模抽樣),每季度調查2500家中小企業。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調研方式,以中小企業(不含個體工商戶)的主要負責人為訪問對象,主要包括廠長、法人、總經理等,涵蓋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計算機服務業等八大行業,包括總體經營、市場、成本、宏觀經濟感受、投入、資金、效益、勞動力等八個方面。通過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規模、不同經濟類型的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進行加權,利用擴散指數的方法計算。
3.2 “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
“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是全國第一個以月為單位專門反映小型微型企業生存發展狀況的指數。
經濟日報社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自2015年5月開始按月采集聯合發布,每月進行發布。利用概率比率抽樣方法(PPS抽樣法),以月度為單位通過對全國約2500家小微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經過數理分析編制而成。該指數包括總指數、六大區域指數、七大行業指數以及八大分項指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6+7+8”的三維結構。
3.3 “復旦大學-中國交通銀行”中小企業成長指數
“復旦大學-中國交通銀行”中小企業成長指數主要反映長三角地區中小企業成長狀況為政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制定中小微企業政策,以及廣大中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參考。每半年進行發布。
本文以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家代表等為調研訪問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選取上海、蘇州、南京、寧波等七個城市為樣本,包含建筑業、工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等多個領域。指數體系包括企業績效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風險指數三個分項指數、7個地區指數以及相關行業指數。
3.4 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
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是迄今為止彭博商業終端上唯一由外資銀行發布的、專門衡量中國中小企業現狀和趨勢的研究報告,是國內首個由外資銀行發布的專門針對中國中小企業的信心指數,對中國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現狀作出及時有效的綜合評估和動態連續的觀察研究。
原為季度發布,2021年升級后月度發布。通過調研針對中國逾500家中小企業,每期根據全國中小企業的行業和地域分布精選樣本。
4 國內外典型指數經驗做法借鑒及建議
文章通過梳理上述國內外中小企業相關指數實踐情況,總結得出以下經驗做法:
從指數構建原則看。
一是注重系統性與導向性。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構建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體系的系統結構。同時,指數體系中選擇的指標應具有一定的導向性[3]。指數體系在體現和反映運行監測目的的同時,也要為監測對象實現更高更好的運行目標提供努力和改進的方向,即選擇的指標應當具有導向性。
二是體現全域性與特色性。為更準確實際地刻畫和描述監測對象的特征,既要涵蓋為實現監測目的所需的基本內容,也要在體現監測目的的基礎上突出一些行業特色[4]。
從指數構建方法看。
一是充分匯聚部自有、統計局、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等數據。
二是調查方式規范化,充分發揮第三方專業機構作用。用好企業調查采集渠道。通過委托第三方開展持續性行業和企業調查與研究,注重對細分口徑的成本結構、生產效率以及企業布局動向等進行詳盡調查。
三是指標權重處理科學化,考慮主觀與客觀相結合。采用主觀賦權與客觀賦權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指標的綜合權重,以避免權重確定過于主觀性或客觀性[5]。
從指數指標體系看。
一是指數發布周期高頻化,構建持續可比的指數監測機制。在指數發布周期上,以上梳理分析的眾多指數也多以季度或月度為周期進行調查。此外,指數的測算應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要建立橫縱聯動的中小企業運行監測網絡體系,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和工作機制完善,形成政產學研企多方參與、高效聯動、信息共享以及動態反饋的數字化治理體系。
二是分項指標多元化,增添綠色指標。分項指標多元化是構建指標體系的重要基礎[6-7],可以更準確地反映中小企業發展運行“全貌”。此外,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加快中小企業生態綠色發展是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一環,因而作為指揮棒的指數也應當將綠色指標納入其中。
三是指數計算方法合理化,充分考慮計算方法的優缺點。以擴散指數為依據來判斷未來經濟景氣情況的預測方法,能避免僅依靠個別領先指標作出判斷預測的弊端。
此外,一些指標計算還涉及標準化處理、合成方法、指標總分以及缺失值填充處理等。在考慮編制指數時,要充分考慮指數計算方法的優缺點,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肖琳琳, 王睿哲, 夏宜君, 等. 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構建及應用[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13): 171-178.
周科.我國中小企業指數綜述和評析[J].國際金融,2017(2): 55-64.
梅言, 張淑芳, 吳曉嬌. 山地鄉村產業發展指數與格局特征研究: 以四川省漢源縣為例[J].農業與技術, 2022,43(23): 128-133.
胡繼成, 龔詩琪, 蔡思邈, 等. 河北省普惠金融發展指數測算及啟示[J]. 環渤海經濟瞭望, 2024(2): 60-63.
胡躍君.浙江共同富裕發展指數研究[J].統計科學與實踐, 2023(12): 10-14.
彭紅超, 鄭珊珊, 高淑印, 等. 信息化促進基礎教育公平的發展指數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 2024, 44(1): 55-67.
劉曉蔓, 胡勝, 羅賢慧. 江西省科技金融發展指數構建及實證研究[J].科技廣場, 2023(6):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