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區域教師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關鍵路徑。針對傳統研修模式參與度不高、協作性不強、時效性不足等問題,南京市江寧區教師發展中心立足教師需求,組織實施“辯課”研修模式,引導參訓教師從“被動參加”走向“深度參與”,帶領廣大教師走向高效的專業成長之路,并推動一線學校的校本研修質量提升,引領教師群體構建美好體育課堂。
關鍵詞:辯課;區域教師研修;專業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5-0051-02
2022年初,為解決小學體育教師長期存在的教科研能力不足這一“卡脖子”問題,南京市江寧區教師發展中心組建了區小學體育教師教科研修班。在前期開展的幾次研修活動中,筆者發現傳統的“上課+評課+總結”研修模式存在諸多問題:活動形式千篇一律、課程內容沒有新意,參訓教師的參與度不高、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性不強……這就導致研修活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長此以往,這樣“走過場”、缺乏生機的研修活動,嚴重影響區域研修活動的質量,阻礙年輕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次研修活動結束后,筆者偶然發現,研修班的幾名學員教師聚在一起,就活動呈現的課例進行激烈的研討。大家針對課堂中的一些細節暢所欲言,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每位教師都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雖然有些想法略顯稚嫩,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鬧非凡。筆者陷入了思考:區域研修活動中,怎樣才能真正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怎樣才能讓聽評課的教師真正得到進步呢?這種類似于辯論的研修形式,是否可以嘗試?于是,“辯課”研修模式應運而生。
一、構建:探討辯課形式五階段
“辯課”指教師在備課、上課的基礎上,就某一主題或者教學的重難點,提出問題,展開辯論,以此加深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和領悟,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在教學、研修上的共同提高。辯課不是憑空展開的,也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需要從教學實踐中發現主題。經過反復研討,最終把區域教師研修模式下的辯課分為五個階段,即選課、備課、聽課、辯課、寫課(圖1)。明確了辯課的基本流程之后,筆者便在研修班嘗試開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下面,以2022年9月份的研修活動為例,詳細闡述辯課的實踐路徑。
(一)選課
2022年4月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跨學科主題學習列為課程的五大內容之一,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為了幫助研修班教師更深入地領悟和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筆者將9月份研修活動的主題定為“體育小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探索與實踐”,指定兩名教師開設跨學科主題研究課并拋出兩個話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涵;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策略與注意事項。研修班的教師們選擇其一或多個話題進行思考,為辯課活動做好發言準備。
(二)備課
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一組教師Z選擇的課題是六年級《紅軍不怕遠征難》,二組教師S選擇四年級《勞動最光榮》。確定了主題之后,兩位授課教師在各自學校,通過校本研修將體育組的教師們全部調動起來,有的查閱資料,有的幫忙設計,有的制作器材……為授課教師獻言獻策,力求呈現出最佳課例。一次次的研討和交流,一遍遍的試教和打磨,授課教師的教學思路逐漸明晰,教學語言逐漸精確,跨學科的教學理念得以體現。
(三)聽課
9月底,跨學科主題研修活動在江寧區某小學如期舉行。活動當天,研修班全體教師分組觀摩教師Z和教師S的展示課。課前,筆者提前介入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問題:1.課例中是否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深度探索?2.結合課例,談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策略與注意事項。在觀摩過程中,聽課教師們認真學習,有效記錄,不時就課中的某個環節或者某個細節進行深入交流,以問題作為“催化劑”,充分調動了觀課教師的積極性。
(四)辯課
授課環節后,便是最核心的環節——辯課。一般來說,辯課分為以下兩個環節。
環節一:授課教師談感受。授課教師用簡短的語言交流感受:一是本節課是如何融入跨學科主題學習這一主題的;二是課堂中較為滿意之處和有待提升的地方。
環節二:聽課教師辯觀點。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聽課教師分別對兩個話題進行辯論。大家各抒己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是明確要求每個人必須發言,鍛煉了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了思維能力。
以下為本次研修活動的部分辯課實錄。
主持人:新課標頒布以來,廣大一線教師對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研究熱情空前高漲,尤其是在賽課、公開課等重要場合,都把“跨學科”作為課的突破口和加分項。那么,教師們對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怎樣理解的?
教師W:在體育教學中,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和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方式,更是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轉向。
教師Y:跨學科主題學習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平時的教學中,其實早就涉及,比如在慢跑中融入報數成團游戲是將數學與體育課堂結合;將音樂融入課堂,是音樂與體育教學的跨學科學習……
教師B:我有不同的看法。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深入學習、研究,找到科學、正確的實施路徑。作為體育教師,在授課時應當建立在教師對不同學科的深度理解之下,有機結合,達到自然融合,這樣才能實現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價值。
主持人:圍繞“跨學科主題學習”,Z老師和S老師進行了課堂實踐。剛才,大家共同觀摩了兩節課,請教師們結合兩節課談一談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策略和注意事項。
教師L:Z教師將紅軍長征歷史故事和耐久跑教學深入融合,并結合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長征》這首詩歌,巧妙無痕,較好地發展了學生的奔跑能力,培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師C:S教師選取了“勞動最光榮”這一主題,將新課標與勞動教育結合,給聽課教師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教學中,S教師巧妙地設計了“擦地板”這個環節,學生在快樂的學練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鍛煉了學生的品質。
教師D:從兩節課不難發現,兩位教師的展示課是建立在對跨學科主題學習深度理解的基礎之上,應當說體現了跨學科學習的本質。但大家在實踐過程中也應明確,教師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時,不管跨哪門學科,融入哪些知識,都必須堅持把身體練習貫穿課的始終,切忌本末倒置。
主持人:跨學科主題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一線教師,要勇于實踐和探索。那么,在平時的跨學科教學中還應注意哪些?
教師W:在授課數量上,每學期安排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課時量占總課時的10%即可。以水平一為例,每學期按照18周計算,總課時為72,那么教師安排兩個單元合計8課時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為宜。
教師C:在課的設計上,跨學科學習應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通過跨學科學習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塑造健康行為,培育體育品德。
(五)寫課
辯課是教師思維碰撞凝結的過程,更是教師最真實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呈現。基于此,筆者要求參訓教師把每一次的辯課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參訓教師結合活動主題和課例,將聽課感悟、辯課過程總結提煉,整理成文。這種寫課的過程也是教科研的一種形式,教師們可從中選取有用素材撰寫文章、案例或者教學設計,積極投稿,將辯課活動的意義進行升華。
以上五個環節構成了一次完整的辯課流程,歷時一個月。歷經選課—備課—聽課—辯課—寫課,從根本上改善了傳統研修“一人上課旁人看熱鬧”的弊端,教師參與研修的主動性明顯加強,研修效果顯著提升。
三、結語
辯課這種區域研修模式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成功的經驗激勵著教師們更執著地前行。辯課活動促使參訓教師從“被動參加”到“深度參與”,研討的積極性明顯高漲,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一方面,辯課讓每位教師都處在研修的主體位置,促使教師積極、有效地投入到活動中展現和發展自我。教師從不敢發言到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有了爭論,在思辨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辯課中的備課環節將研修的陣地下沉到學校,側面提升了校本研修質量,推動學校教師團隊的共同成長。筆者充分期待并相信,“辯課”這種新穎的研修模式,定能切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動區域研修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