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瀾 楊玉清 王蓓


【摘 要】 目的 采用雙重差分法(DID)模型評估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系統對醫護工作效率及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將某院2023年1月-2月的80名醫生和16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采用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App,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醫護工作站模式。記錄不同時間點病歷書寫時間、護理項目完成時間、護理質量評分、醫護工作滿意度得分,并通過建立DID模型比較兩組各項指標的差異。結果 隨著干預時間延長,在第7天、14天、28天時,干預組病歷書寫平均時間、護理項目完成平均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質量均分、醫護工作滿意度均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DID模型顯示,干預組病歷書寫平均時間、護理項目完成平均時間呈遞減趨勢(t=-2.170、-6.590,P<0.05),護理質量評分、醫護工作滿意度呈遞增趨勢(t=5.180、3.240,P<0.05)。結論 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系統能夠有效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
【關鍵詞】 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工作效率;滿意度;DID模型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Appli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of Paperless Office System for Medical Intelligent Terminal Based on DID Model/LIU Ailan,YANG Yuqing,WANG Bei.//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5):33-35,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paperless office system on medical work efficiency and job satisfaction by using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model.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2023, 80 doctors and 160 nurses in a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s participan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medical staff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dopted the paperless office App system of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workstation mode. The average time for doctors to write medical records, the average time for nurses to deal with nursing items,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medical work satisfaction were record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DID model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on the 7th, 14th and 28th days of the study, the average time for doctors to writ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average time for nurses to deal with nursing item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work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DID model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ime for medical personnel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 writ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average time for nurses to deal with nursing item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2.170、-6.590, P<0.05), whil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work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t=5.180、3.240, P<0.05). Conclusion? Paperless consultation under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Key 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Paperless Office;Work Efficiency;Satisfaction;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First-author's address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Xinjiang,830000,China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醫院信息系統[1]、護理電子病歷[2]、醫生一體化工作站等。但是,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仍有許多工作需要醫護人員手寫完成,如填寫護理記錄單、體溫單、檢查檢驗記錄單等。這些工作較為繁瑣且容易出錯,在無形中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3]。為了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質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引進了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系統。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DID)是一種評估某項干預措施對目標對象持續影響的檢驗模型,用于預測干預措施隨時間變化對目標人群的效應,在醫療領域被廣泛應用[4]。相較于一般的趨勢檢驗,DID的時間變遷模型效應更好[4]。本研究采用DID模型評估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系統對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及工作滿意度的影響,旨在進一步優化系統功能。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月該院10個科室共80名醫生和16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科室選取8名醫生、16名護士。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本院在職職工;(2)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研究期間因外出進修、事假、病假等不在崗者。將納入研究的醫護人員根據科室工作量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0名醫生和80名護士。兩組醫護人員在年齡、性別、工作年限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醫護工作站模式。護理信息平臺接收到患者入院信息后先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測量,手寫記錄;醫生詢問病史,根據護士護理記錄單上的生命體征和病史查體結果書寫入院病歷,開具醫囑,并開具相應檢驗檢查單等;住院治療過程中,護士根據醫生下達的醫囑完成抽血、化驗單粘貼、預約檢查取號等工作,并人工核對各項醫囑執行情況。
1.2.2 干預組? 采用醫院引進的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App和移動平板設備,智能終端App可實現多方位信息即時共享,集信息錄入、下載、傳輸、糾錯等功能為一體?;颊咚行畔⒃谄桨逶O備上均可視。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出入量等均可由護士輸入到平板終端設備中,醫生開具的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可在平板設備上展示,護士每次輸液前可掃描輸液瓶上的條形碼完成核對。護理記錄模塊可單獨錄入患者的護理記錄并支持查詢,巡視模塊可查詢患者護理等級,并及時提醒護士巡視。醫生可以從工作站App中直接提取患者基本信息及護理記錄。同時,App設置了智能監控和異常操作預警功能,能夠根據患者信息和算法模型智能提示風險(跌倒、院內感染、術后并發癥等),當發現護理操作不當或與日常護理數據偏差太大時,可及時進行智能提醒,并傳輸至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此外,App還可根據患者病情及算法模型提示醫生完成醫療處置,如檢查、化驗、臨床操作等。
1.3 評價指標
設置干預前、干預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共5個時間點,分別記錄為T0、T1、T2、T3、T4。具體評價指標如下:(1)病歷書寫時間。記錄不同時間點醫生平均完成一份入院病歷的時間。考慮到患者病情不同,病歷書寫時間會有差異,本研究納入統計的病歷是至少相鄰兩天內5份以上病歷;(2)護理項目完成時間。記錄不同時間點責任護士在當日8 h內完成護理項目所需時間,護理項目包括但不限于查房、輸液、換藥、巡視等,實施兩項護理項目中間間隔時間未納入統計;(3)護理質量評分。自制護理質量評分問卷,由護士長于不同時間點對護士的文書記錄質量、處理醫囑及時性進行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4)工作滿意度。在不同時間點采用明尼蘇達滿意度量表(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5]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分為工作本身、工作壓力、工作環境、人文關懷、組織管理、工作匯報等6個維度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依次賦值為1分~5分,總分150分,得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好。
1.4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 3.1軟件錄入數據,使用OpenRefine對數據進行清洗與控制,填充缺失值、替換異常值及刪除重復值,運用Stata 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采用DID模型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進行動態評價。設置虛擬變量Treat和Time,其中“Treat=1”代表干預組醫護人員,“Treat=0”代表對照組醫護人員;“Time=0”代表干預前,“Time=1,2,3,4”分別表示干預第1天、7天、14天和28天。DID模型設定為Y=β0+β1Treatit+β2Timeit+β3Treatit×Timeit+εit。其中:i、t 分別表示組別、時間,ε為隨機擾動項,Y表示醫生病歷書寫時間、有效工作時間、護理質量評分、MSQ評分。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人員不同時間點各項指標比較
隨著干預時間延長,在第7天、14天、28天時,干預組病歷書寫平均時間、護理項目完成平均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質量均分、醫護工作滿意度均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人員工作效率DID效應分析
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對照組病歷書寫平均時間、護理項目完成平均時間、護理質量均分、醫護工作滿意度均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隨著時間延長,干預組病歷書寫平均時間、護理項目完成平均時間呈遞減趨勢(t=-2.170、-6.590,P<0.05),護理質量評分、醫護工作滿意度呈遞增趨勢(t=5.180、3.240,P<0.05),見表2。
3 討論
醫療和護理過程中數據的準確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關鍵。傳統工作模式下,醫護人員通常采用手工方式記錄數據,這不僅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發生信息錄入錯誤,從而影響醫療質量[6-7]。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趨廣泛。有研究[8-9]表明,移動云模式能夠提高醫護工作效率,減少出錯率,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有醫院建立了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醫療信息系統,其目的在于通過實時共享患者信息實現醫療護理工作的同步化、規范化,通過計算機錄入、存儲和傳輸患者信息,不僅減輕了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而且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效率[10]。但是,多數醫院的信息共享程度還較低,且部分數據仍需要手工錄入[11]。
為了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提升患者信息共享程度,該院引進了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App,可實現多方位信息即時共享,并具有信息錄入、下載、傳輸、糾錯等功能。通過收集數據構建DID模型并進行分組比較后發現,隨著系統應用時間延長,病歷書寫時間、護理項目完成時間均短于采用傳統工作模式的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和醫護工作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干預組組內各項指標均呈現向好趨勢。究其原因為:傳統的醫護工作站模式下,患者信息難以從辦公電腦上直接提取,護士需要手工書寫并轉錄護理記錄,且醫生開具的檢查單需要患者去相應科室排隊掛號,這無疑增加了工作負擔。而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模式下,利用大數據平臺,護士可以直接在App上查看患者信息,包括護理記錄、醫囑處理情況、生命體征、檢查預約掛號等,同時醫生在書寫病歷時可以直接在工作站上提取所需信息,減少了拿取紙質病歷的環節,縮短了無效工作時間。此外,以往工作模式下,患者的體溫單、生命體征記錄單、手術護理記錄單、交班報告等18種護理記錄獨立存在,雖然采用了信息化格式,但因種類繁多、錄入路徑繁瑣,也增加了護士工作負擔,降低了護理工作效率。而智能終端無紙化辦公系統可以從原有系統中自動提取護理信息,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
綜上,基于智能終端的無紙化辦公系統優勢明顯,能夠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和工作滿意度。但是,系統還需不斷優化。一方面,系統僅支持將風險數據傳輸至護士工作站,后期考慮將風險數據同步傳輸至護士站顯示屏上,便于護士及時發現;另一方面,系統僅定期對數據進行分析,后期考慮增設即時數據智能分析功能。
參考文獻
[1] 黃奕寧,徐莉婭.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醫院信息系統質量管理[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0,27(2):81-83.
[2] 吳鳳平,計明珍,徐?? 瑾,等.中醫內科整體護理電子病歷系統的構建與成效[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10):64-65.
[3] AWAD AJ, WALKER L, LEW SM. Radiological imaging transmission via smartphones by neurosurgery resi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World Neurosurg, 2021, 33(154):e437-e442.
[4] 郭?? 慶,吳?? 忠.基于PSM-DID模型考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流動人口的促健防貧效用[J].中國衛生統計,2022,39(2):234-237,242.
[5] 李熹陽,宋可玉,肖煜吟,等.我國三級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滿意度現況調查[J].中國醫院管理,2022,42(5):32-36.
[6] 向嬌娥,許昭昭,吳小琳.掌上電腦在護理移動查房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1):2630-2634.
[7] SONG Y, ZHANG W, LI Q, et al. Medical data acquisition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based cerebral strok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bile medical management system[J]. Comput Math Methods Med, 2022,32(55):446-454.
[8] 楊國莉,許建輝,高慶喜.移動醫療提高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研究與探索[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2):23-25.
[9] HEPONIEMI T, KAIHLANEN AM, GLUSCHKOFF K,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sing a mobile version of a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and the well-being of nurses: cross-sectional survey study[J]. JMIR Med Inform, 2021, 9(7):e28729.
[10] 梁啟蒙.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醫療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鄭州:鄭州大學,2018.
[11] 李少鵬,李 建,劉 娟,等.以數據為基石支撐現代醫院管理[J].科技視界,2021(24):83-85.
通信作者:
楊玉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辦公室主任
E-mail:369765736@qq.com
收稿日期:2023-12-08
修回日期:2024-03-10
責任編輯:任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