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壯 徐瑄 張農山 王俊 楊飛朋 施榮偉



【摘 要】 目的 分析江蘇某三級公立中醫院多院區建設的現狀和發展戰略。方法 運用SWOT方法分析該院多院區建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評價中醫藥服務能力、醫療資源配置、面臨的政策形勢等。結果 院區差異化發展和管理難度進一步增加,醫療質量同質化和人才儲備存在挑戰,醫院管理模式仍需不斷優化等。結論 要通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借力高水平醫院建設,深化績效改革和薪酬管理,健全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和強化科研組織體系等推動多院區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SWOT分析;多院區建設;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R197.31????? 文獻標識碼:B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a Tertiary Publ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ith Multi-District in Jiangsu Based on SWOT Analysis/WANG Dazhuang,XU Xuan,ZHANG Nongshan,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5):85-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ulti-district hospital construction in a tertiary publ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 Methods SWOT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hospit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strict, and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abi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policy situation faced by the hospital.? Results The difficulty of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hospital districts was further increased, and the homogenization of medical quality and talent reserve were challenged,and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mode still needed to be continuously optimized.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ulti-districts hospital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hospitals, deepening the performance reform and salary management, perfecting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 system.
Key words SWOT Analysis; Multi-Hospital-District Construc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Jiangsu,210029,China
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持續增長[1]。傳統的單體醫院規模發展模式導致的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2]。為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引導大型公立醫院適度發展多院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區域擴容和均衡布局[3],2022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年)》,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了規范公立醫院分院區設置,對“一院多區”的建設、基本要求做出明確規范[4]。2022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又發布了《關于規范公立醫院分院區管理的通知》,對公立醫院分院區的準入條件、管理機制等做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這為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治能力,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5]。
1? 醫院多院區發展現狀
1.1 整體情況
江蘇省中醫院作為全國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近年來積極推動優質中醫藥服務下沉,先后通過成立“南京都市圈中醫醫院合作發展聯合體”,組建“江蘇省中醫院戰略聯盟”等形式開展對口幫扶,圍繞學科專科建設、中醫藥人才培養和醫療技術提升等方面開展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提高了周邊地區的中醫藥服務能力水平。2017年開始,醫院積極推進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先后成立了溧陽分院、江北院區、宿遷分院和重慶分院,通過與周邊市縣中醫醫療機構開展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共同發展,進一步提升基層中醫藥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6]。2018年開始,醫院圍繞“一院多區”進行戰略布局,與仙林大學城管理委員會、棲霞區人民政府開展戰略合作,建成紫東院區,填補了仙林地區沒有三級甲等中醫院的空白。2019年,醫院與江寧區人民政府開展戰略合作,推動建設江寧院區并即將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該院按照上級相關部門體制改革要求,全面接管原江蘇省鐘山干部療養院,成立鐘山院區。該院多院區建設情況見表1。
1.2 醫療服務能力
近年來,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在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除2022年門急診量和床位使用率較2021年相對持平外,門診量已連續22年全省位居第一。特別是在2022年2月紫東院區正式啟用以后,對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能力特別是出院人次和平均住院日等起到了積極作用。見表2。
2? 醫院多院區建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對某個組織、項目或戰略進行評估的常用工具,它對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以確定其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醫院通過多院區建設,可以推動優質中醫藥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周邊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中醫藥服務,但同時也面臨機遇和挑戰。
2.1 優勢(Strength)
2.1.1? 醫院品牌效應和龍頭地位突出
醫院為國家“雙一流”高校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是全國綜合實力領先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在多院區建設中以“名醫、名科、名藥、名方”進一步提升醫院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力。醫院目前擁有5名國醫大師,7名全國名中醫,2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名國家岐黃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1名,另有25名全國中醫師承指導老師和國家級名醫傳承工作室專家。醫院有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5個,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牽頭試點項目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2個,江蘇省重點專科20個,江蘇省示范專科5個以及教育部重點學科1個,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2個,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醫院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分布在貴州、云南、四川、山東、河南、內蒙古等20多個省份的道地藥材種植基地,醫院常年生產28個劑型近200種院內特色制劑。其中,肺寧合劑、消風沖劑顆粒、潛陽育陰顆粒、仁術健胃顆粒、黃芩油膏、皮炎靈等明星制劑深受百姓歡迎。
2.1.2? 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綜合實力顯著
醫院在多院區建設中堅持以中醫為本,突出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學術水平和診療能力不斷提升,持續保持全國中醫系統的領先地位。2023年“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院績效考核”中名列全國第二,全國中醫院百強榜排行榜中蟬聯全國第二,連續9屆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并且6個專科上榜全國最佳專科。醫院持續改善醫療服務,2023年門急診服務人次超過732萬人次,連續23年位居江蘇第一,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醫院堅持研究型醫院發展導向,大力開展中西醫臨床科學研究,每年承擔各級各類課題項目數、在研項目總經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發明專利總數等在全國中醫系統名列前茅。2022年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和首批“江蘇省研究型醫院”建設單位,高血壓病研究團隊獲得省科學進步一等獎。2023年醫院入選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單位,并成為首批8家江蘇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之一。特別是在新冠肺炎感染疫情防治中,醫院作為疫情防控和救治的主戰場,多次組建中醫醫療隊進駐方艙醫院開展中醫藥服務,推動中醫藥早期干預、全程使用、全面覆蓋,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特色優勢,形成了切實有效的疫情防控“江蘇”方案。
2.1.3?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緩解總院就診壓力
醫院通過多院區建設,使患者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得中醫醫療資源,有針對性地提供符合區域特點的中醫藥服務,同時借助醫院本部的品牌效應,提升分院區的品牌輻射,擴大醫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實踐中,多院區的發展有效緩解了總院區的就診壓力,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此外,為了緩解門診就診壓力,優化資源配置,讓患者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優質中醫資源,醫院著力打造“互聯網+”醫療,“云門診”開設以來,深受廣大患者好評,2023年醫院“云門診”診療人次超過17.8萬人次。
2.2 劣勢(Weakness)
2.2.1? 資源投入和運營成本顯著增加
不同于目前國家對“一院多區”定義的要求,溧陽分院、江北院區和宿遷分院作為獨立法人醫療機構,醫院的人、財、物均歸原醫院所有,醫院通過委派黨委書記、院長和財務處長等管理人員,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提供管理、技術、人員等方面的幫助,協助做好醫院的運營管理。而紫東院區、江寧院區和鐘山院區作為醫院真正意義上的分院區,與醫院總部共享同一個法人,除了政府移交的基礎建設以外,所有的管理團隊、醫療團隊、軟硬件設備均需要醫院投入,這大幅度增加了醫院的整體運營和管理成本。
2.2.2? 差異化服務需求和管理難度增加
醫院分院區建設以患者健康需求為導向,根據不同區域的文化和需求差異,以現有資源為基礎,統籌各院區資源布局,明確不同院區的功能定位,做到服務供給與群眾需求相適應[6]。目前,國內主流的“一院多區”醫院,基本上都實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即通過在分院區采用精簡組織架構、合并管理職能、下移管理重心等方式來應對業務擴張帶來的管理成本壓力。但在實際運營中發現,在行政管理方面,“多合一”的崗位設置并不能有效解決覆蓋職能內的所有問題,很多管理問題都是在分院區運營之后逐漸暴露。以紫東院區為例,在臨床科室管理方面,新開院區因為人手相對緊缺,很難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支獨當一面的中堅力量,往往需要原科室負責人兩邊兼顧,管理幅度和邊際進一步擴大,一定程度上對原有的科室管理帶來影響。
2.2.3 醫療質量同質化和人才儲備面臨挑戰
醫療質量是醫院管理的生命線,多院區建設的目標是實現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并防止優質醫療資源的稀釋,因此醫療質量同質化是多院區發展中最核心的任務。醫療質量的核心在于人才隊伍和技術含金量。多院區建設初期,高精尖人才相對缺乏,新職工占比較高,專家隊伍的建設還需要時日,因此就需要本部通過統一調配,以保證醫療服務能力不因多院區建設而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稀釋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同時本部調派人員因交通出行不便、新老人員磨合以及對發展預期不確定等問題,會存在情緒上的波動和抵觸,這對分院區與總院之間實現醫療質量同質化形成嚴峻挑戰。
2.3 機會(Opportunity)
2.3.1? 中醫藥發展得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中醫藥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把保護、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7]。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彰顯了國家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頒布施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正式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把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為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8]。新冠肺炎感染疫情防控的近3年間,中醫藥貢獻了中醫學智慧,中醫藥的療效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
2.3.2? 多院區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從目前全球排名前10的醫院來看,基本已經形成以一個總院為支撐,平均擁有4個分院區的集團化發展(表3)。國內許多知名醫療機構圍繞“一院多區”建設開始了積極探索并總結出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2021年相關機構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21年頂級百強醫院前10名中,平均每家醫院擁有2.6個分院區(表4)。多院區建設已經成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和實現路徑。
2.3.3? 多院區建設是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
大型三級公立中醫院開展多院區建設,是建設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優質中醫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的重要舉措。醫院可以通過分院區建設,實現國家醫學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和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的規劃設置[9],加強對區域內基層中醫醫療機構技術和人才的支持,加快補齊專業專科短板,快速提升區域中醫診療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中醫藥服務的需求。
2.4 威脅(Threat)
2.4.1? 同行業競爭加劇,人才資源更加匱乏
“十四五”時期是推動公立中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大型公立中醫院探索多院區模式的腳步勢必要加快,目前各大醫院都在實施分院區建設。以南京為例:2016年,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院區開診;2018年,江蘇省人民醫院浦口分院開診;2019年,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開診;2022年,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丁家莊院區建成。同行業的競爭加劇日益顯著,對醫院分院區的醫療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各家醫院對醫學人才引進吸納的需求也愈演愈烈,高精尖人才爭奪更加激烈,這些因素增加了優秀人才隊伍擴容的難度。
2.4.2? 政府協調壓力較大,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
醫院多院區的建設應當按照“地方政府主建、主體醫院主營、依托醫院配合”的原則,由政府部門承擔分院區建設中的領導、保障、管理和監督責任。但在具體操作層面,醫院自身建設分院區的能力有限,且新院區普遍位于新區或郊區,完善院區周邊交通路線及配套生活服務保障等現實問題都需要政府部門協調解決,以方便患者就診;同時還要適當增加對醫院的專項財政補助,從而緩解醫院自身的資金壓力[10]。分院區在運營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協調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重新規劃區域內醫療資源布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此外,分院區在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政策等方面與相關部門對接可能會出現滯后的情況,這也會對院區的運營和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2.4.3? 科研和技術資源分散,資源分配不均衡
多院區的發展可能使醫院的科研和技術資源分散,導致整體研究水平的分散化和薄弱化。另外,多院區發展可能會導致資源分配不均衡,一些發展較好的分院區可能會擁有較多的醫療資源,而其他院區則可能面臨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困難。這可能導致患者在不同院區就診時出現醫療標準和規范存在差異的現象,對患者的診療結果
造成不利影響。
3? 基于SWOT分析的多院區高質量發展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江蘇省中醫院多院區建設的優劣勢及內外環境分析(表5),針對可能存在的困難及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為多院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依據[11]。
3.1 要堅持差異化發展策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醫院要充分利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和DRG付費方式導向,以培養中醫臨證思維,提升辯證論治能力,加快打造中醫臨床能力強、中醫藥特色優勢明顯、功能布局優化的中醫藥服務新高地。要以分院區差異化發展為重點,做大做強省中品牌。運用醫院的品牌影響力輻射新院區,利用空間擴張進行學科布局,在充分評估該地區西醫院已有的優勢學科基礎上,注重集中特色專科優勢、突出重點服務人群的“分院區”管理模式,在較短時間內充分地利用分院區的地理位置、患者來源、疾病分布等制訂差異化政策。如針對江北到市區交通不便,但兒童患者醫療需求較大的情況,要通過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江北院區分中心建設,借助總部兒科中醫藥專家集群優勢,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六合區兒科建設,為更多的患兒提供中醫優質服務。針對仙林地區大學城居住人群偏年輕化特點,要在紫東院區積極謀劃開設中西醫結合產科,借助婦科、產科、生殖醫學科、男科等優勢中醫資源,圍繞中西醫結合生殖健康開展閉環治療路徑研究,滿足周邊地區家庭“多胎”需求。作為中醫藥科研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要依托江寧院區發揮獨具特色的中藥制劑研發和生產優勢,為全省中醫系統打造“制劑中心廚房”。借助原江蘇省鐘山干部療養院的硬件支撐,要結合目前國家老齡事業發展現狀,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全省中醫老年醫學中心,滿足周邊地區老年人日益增長的中醫藥醫療保健需求,推動老齡化社會健康發展。
3.2 要借力高水平醫院建設,破解分院區醫療同質化困境
根據2023年《江蘇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實施方案》,醫院要整合優勢人才和技術資源,強化健康醫療大數據和醫學人工智能應用,克服“單兵作戰”的局限性,提供高效、系統、精準化的高水平診療服務,全面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醫院要以培育集聚優勢為重點,打造優勢學科群專科鏈,推動以國家區域診療中心和國家重點專科為“鏈主”,構建以重大慢病、疑難危急癥病、中醫優勢病種、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優勢學科群和專科鏈。通過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破院區和科室邊界,搭建關鍵共享技術平臺,形成吸引人才和資源的強磁力場,以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同發展、韌性強勁的學科專科生態鏈支撐多院區深度交叉、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在專科建設方面,根據各科室實際情況,部分科室整體搬遷至分院區,部分科室總院統一管理,部分科室副主任常駐分院區等,積極探索統一高效的醫療管理模式。通過總院和院區同步晨交班、定期開展專業培訓、多院區聯合會診等形式,實現各院區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以智慧醫療、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建設為抓手,將智慧化建設作為醫院高水平建設的強力支撐,打造“互聯網+中醫藥”醫療服務創新模式,應用人工智能新手段,傳承發揚好名老中醫的寶貴經驗,創新線下線上連續就醫服務新模式,不斷滿足不同區域患者同質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
3.3 要深化績效改革和薪酬管理,不斷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切實發揮薪酬管理和績效管理的聯動作用,是推動分院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12]。要以提高臨床醫療質量和健康服務能力為基礎,建立適應多院區高質量發展的分配體系,將運營成本、技術水平、病種難度系數、工作質量、患者滿意度等作為績效分配重點考核指標,實現薪酬績效與院區發展目標相適應,確保醫學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要提高成本控制意識,依靠信息化手段,對醫院成本和醫療質量進行系統性管理,推動醫院管理科學化和精益化,不斷提高運營效率。分院區的醫療設備、財務管理、人員招聘實行主院區統一管理,減少人力資源成本輸出。要根據患者數量動態對醫療服務供給進行統籌管理,建立醫師多院區定期輪轉制度,積極推動名老中醫、高級專家多院區流動坐診。同時,要在人才培養、職稱晉升、干部選拔任用等政策上向分院區人員適當傾斜,在經濟上適當給予生活和交通補貼,增加分院區職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更好地凝心聚力,推動分院區快速發展。
3.4 要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健全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建設
醫院要繼續深入實施“333”人才戰略,即建設好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人才隊伍;構建老中青三個年齡梯隊;培養業務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服務型人才。根據院區不同的發展階段,科學測算人力資源需求。通過實施杰出人才儲備庫和登峰計劃,引進培育事業發展急需的院士、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在學術傳承和人才培養中的引領和主導作用[13];通過實施跨學科團隊培育計劃,在分院區之間鼓勵多學科交叉,依托一流學科專科,以領軍人才為核心,完善高水平團隊培育機制,培養能夠產出重大成果的高水平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通過實施青年人才托舉計劃,合理制訂分院區中醫人才梯度發展規劃,依托“省中黃埔”“青年博士聯合會”“岐黃書院”“外科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等平臺培育后備人才群體。通過實施未來英才培育計劃,充分發揮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教學聯盟的引領作用,加強國家中醫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管理隊伍建設方面,要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大力選拔使用年輕干部擔任分院區行政部門和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推動青年干部在分院區建設實踐中嶄露頭角。
3.5 要強化科研組織體系建設,打造中醫藥科技創新的高峰
用現代科學技術解讀中醫藥學原理,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醫院要通過開展有組織的科研[14],組織分院區圍繞重大疾病防治的中醫藥循證評價、中醫藥有效性的理論詮釋等中醫藥重大問題,深挖“祖傳秘方”,加強“中國藥”的研發。要以江寧院區院內制劑研發中心為平臺,研制一批臨床定位明確、臨床療效顯著的院內特色制劑。要加強重大平臺建設,全面推進紫東院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江蘇省研究型醫院等內涵建設,為構建基礎研究、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的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 方鵬騫,李昕昀.“十四五”期間我國醫院的發展戰略與重點方向[J].中國醫院管理,2021,41(3):6-10.
[2] 楊? 琰,周? 典,田? 帝,等.公立醫院一院多區“同質—差異—協同”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22,42(6):1-4,12.
[3] 周崇臣.推進一院多區優質高效運營管理[J].中國衛生,2022(3):15.
[4] 張 川,王立宇,尤慕西,等.基于患者需求的門診多院區醫療資源配置與管理研究[J].中國醫院,2023,27(3):86-88.
[5] 厲小菠,梁蒙蒙,徐嘉蔚,等.多院區發展下公立醫院醫務管理同質化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現代醫院,2023,23(1):91-93.
[6] 顏英杰,方? 舸,孫? 慧,等.以分院區建設為載體的公立中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擴容的實踐探索[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3,30(11):92-94,98.
[7] 韓朝魯門,王小藝,韓熙瑞,等.基于SWOT-PEST分析的某公立醫院分院區發展策略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4,31(1):75-79.
[8] 吳勉華,黃亞博,文? 庠,等.學習總書記重要論述 堅定中醫藥發展自信[J].江蘇中醫藥,2019,51(7):1-9.
[9] 郭瀟雅.解讀高質量發展 指路新時代醫療[J].中國醫院院長,2021,17(8):26-29.
[10] 黃新翔,胡菁華,張夏青,等.公立醫院“一院多區”運營管理的探索與思考[J].醫療裝備,2022,35(13):54-56.
[11] 張雨晴,王慧琳,李? 軍.公立醫院多院區辦院的態勢分析:基于北京市地域特點[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2,39(10):742-746.
[12] 尹? 立,李咸志,王? 紅,等.基于SWOT分析的公立醫院學科建設策略研究[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3,30(6):25-28,32.
[13] 張鐘文,李瑞鋒.加強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3,30(11):11-14.
[14] 丁? 寧,胡? 豫,戴丹云,等.高校附屬醫院開展有組織科研實踐探析[J].中國醫院管理,2024,44(2):87-90.
通信作者:
徐 瑄:江蘇省中醫院助理研究員
E-mail:1032779678@qq.com
收稿日期:2023-11-08
修回日期:2024-02-28
責任編輯:劉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