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羿霖 侯潔 夏璐瑤 孫楠楠
摘要: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優化公共服務以更好地滿足駐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以駐鹽高校畢業生為研究對象,從就業視角出發,了解駐鹽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提出六位一體的公共服務模式優化構建,以提升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競爭力。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公共服務;優化
中圖分類號: G647.38;F249.2文獻標志碼: A
0引言
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對于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每年都在上升。2000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為95萬人,而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158萬人,創下了新的歷史紀錄,就業市場的壓力持續增大[1]。這一趨勢加劇了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的需求,亟須構建一個畢業生視角下更加完善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鹽城市有鹽城工學院、鹽城師范學院等6所高校,在校生近7.5萬人,教職工4750余人,形成了涵蓋理、工、文、藝、經、管、農、法、史、醫、哲、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2]。高校數量和學生數量在江蘇省地級市中屬于中等,城市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面臨挑戰。因此,結合鹽城的實際情況,迫切需要有效地推進當地高校畢業生的公共就業服務工作,推動鹽城市高校就業服務向特色化、差異化、內涵式發展轉型,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動力作用、政府的保障機制、家庭的導向功能以及社會和企業的支持力量。
1鹽城市就業服務現狀
鹽城市政府把引進人才問題作為鹽城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并明確提出聚人氣首先在聚人才,聚人氣重在上規模,提出并實施“515”人才引進計劃、“黃海明珠”人才引進計劃等[3]。在鼓勵畢業生到企業就業方面,鹽城市政府為鼓勵職業院校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出臺了一系列補助措施。這些措施包括發放“三星級人才綠卡”和就業創業證、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專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給予專項引導資金支持、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和社保補貼等。
高校方面,鹽城市的高等院校在教學上大力推進產教融合和工學結合,建立面向工程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實踐平臺,努力實現學生知識技能學習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例如,鹽城工學院與當地企業共建實訓基地,開設訂單班,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工學結合,加強實習實訓,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機制,將生產實際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等。
鹽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企業在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免費的就業政策、法規咨詢服務,發布職業供求信息,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開展職業指導、職業介紹,進行人才推薦、人事代理,并給予就業困難者就業援助。人才中介機構則致力于人才供求信息的收集發布,通過人才網絡平臺提供信息服務,進行人才推薦,舉辦人才招聘會,開展針對性人才培訓,滿足高校畢業生多樣化的就業需求。
2駐鹽高校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優化瓶頸
2.1政府對高校畢業生需求調研存在不足
政府積極就業政策體系的建設是政府作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公共主體的重要職責。然而,政府部門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需求調研不夠,就業政策制定存在一刀切問題。其問題具體體現在調研范圍不夠廣泛,從近幾年鹽城大學生就業調查來看,參與調研的主要來自鹽城師范學院與鹽城工學院,缺少對鹽城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具體了解和分析。此外,從鹽城政府的公開調查來看,政府對于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并不能滿足一年一次的頻率,這也影響到政府政策的問題導向。
2.2數字賦能企業招聘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深入,企業招聘數字化轉型也進一步助推了高校畢業生對企業數字化的需求。例如武漢方陣人力資源市場有限公司于2022年試行了智能數字化招聘,以信息化流程提升招聘會體驗感,既解決了線上招聘面試溝通效率低、信息安全性差的問題,也解決了線下招聘投入成本高、信息傳播效率低、匹配率低等痛點。鹽城大多數企業仍采用的人工面試招聘則相對落后。
2.3高校信息化就業服務有待發展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當前鹽城高校就業工作中,利用傳統媒介推送就業信息居多,不能滿足網絡化時代的畢業生訴求[4]。高校畢業生所能獲取的就業信息多來自班群、學院公眾號等,這些渠道容易導致就業信息誤差、不對稱等情況。全國部分高校選擇與東軟、金智、正方等企業合作構建智慧就業服務平臺,值得駐鹽高校學習。
2.4個人預期和家庭觀念有偏差
通過訪談調查得知,在當前就業環境中,應屆畢業生的職業預期與家庭觀念之間存在顯著的偏差,這種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和發展。許多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模糊,缺乏對工作市場的深入了解,導致他們在選擇就業崗位時往往受到家長傳統觀念的影響,而非基于個人興趣和能力。年輕人在追求家庭期望的同時,可能忽略了新興行業和職業領域的廣闊機會。
3駐鹽高校六位一體的公共服務模式優化構建
3.1政府部門積極發揮就業服務的推動和監管職能
政府強化項目帶動就業,將就業崗位預測和技能人才需求納入項目規劃。設立評審機制,將創造就業機會作為項目評審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政府通過稅收優惠政策與補貼政策,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一定的稅收減免等,以吸引企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除此之外,在新興服務領域積極開發崗位安置就業,如養老服務、醫護服務、家庭服務等領域。
著力加強創業服務,建立公共創業指導中心,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高質量的創業指導和咨詢服務。搭建、加強創業載體,為創業者提供場地和資源支持。同時,優化創業環境,全面貫徹利于創業的稅收減免等政策,以鼓勵創業者積極參與創業活動。建立扶持創業基金,以支持創業載體的建設以及創業項目的發展。
3.2創新優化學校就業服務體系
高校應基于社會實際,重視就業指導教育,開設并優化相關課程,加強生涯教育。就業指導教育的對象應普及所有學生,貫穿整個大學階段,并根據學生心理和階段性任務的不同設置就業指導課程,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優化精準式就業服務,加強就業工作服務體系建設。幫助畢業生客觀地了解自己的特點、工作能力等,有針對性地為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信息,并進行精準的就業崗位推送[5]。高校注重輔導員、專業課教師、就業工作人員與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和服務,同時舉辦就業指導講座和行業交流會,進行“重點指導、重點服務、優先推薦”,實現有的放矢的精準幫扶。
充分整合和依托辦學特色及專業人才培養優勢,構建符合高校自身發展的“政府-高校-企業”多方聯動的“精準化”動態支持特色模式。
3.3鹽城特色企業完善就業終端服務
企業做好穩崗用工服務,強化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化建設,如建立健全的員工發展和培訓體系,提供定期的培訓課程和崗位晉升機制,幫助員工不斷提升技能和能力,實現個人職業發展目標。
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實現信息對接來促進高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校企之間定期舉辦職業洽談會,讓企業代表和學生面對面交流,使學生可以獲得實時的職業建議和機會。同時,企業可以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獲得經驗。此外,學生可以參與企業項目,建立導師計劃,將企業的員工與學生匹配,進行共同研究與創新,促進企業和高校之間的研究合作,培養實際創新技能。最后,建立反饋機制,以便企業和學校能夠共同改進校企合作計劃。
3.4社會組織齊發力共助畢業生就業
智能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產業”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帶來了新的契機,如創新搭建“人力資源網上超市”,通過網絡發布崗位招聘信息以滿足畢業生的不同需求。鹽城市可以引導當地各類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集聚優質就業服務資源,構建就業信息發布、能力培養、指導幫扶、活動組織等一體化服務機制。
堅持高位推動社會組織發力,建立鹽城市高校畢業生留鹽返鹽就業創業工作聯動機制。加強各社會組織的溝通協調,構建立體化服務矩陣,實現以政府帶動、社會組織銜接緊密、各項措施到位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
加強建設、宣傳“崗位速遞”專欄、“直播帶崗”等綜合性直播招聘活動,助推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了解就業信息落實就業。此外,可以建立相關服務平臺支持畢業生自主登記求職意向、就業服務需求,幫助畢業生“一鍵直達”公共就業服務。
3.5家庭積極提供就業指導和情感支持
家長可根據畢業生的性格特點、職業興趣等,給出合適的職業發展建議,并與其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討論應聘技巧,通過各種人脈為畢業生開拓實習、求職機會。根據畢業生個人優勢與公司晉升途徑,家長也會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為其提供晉升建議,幫助規劃職業發展。
積極幫助畢業生增強職業素養、抗壓能力等綜合職業素養。同時,家長應鼓勵畢業生主動求職,督促其主動投遞簡歷,接觸企業并在工作初期提供經濟支持,關心其求職進程,了解實習和工作情況,給予及時指導。
3.6畢業生了解自身,提升就業能力
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就業觀。通過就業指導課的開展,加強對自身情況、社會現實、職業崗位等更全面的了解,做出合理的就業定位,大大提高就業滿意度,確保就業擇業目標順利實現。
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增強綜合素質與專業能力。學生需在扎實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就業技巧學習。
疫情對應屆畢業生招聘面試、工作落實率等多方面產生了影響。畢業生需調整心態和就業選擇,下調就業預期,增強就業信心。需要培養正確就業觀,靈活制定職業規劃,培育就業力和一定的受挫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就業環境。
4結語
“六位一體”的駐鹽高校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模式應以政府、學校、企業、社會、畢業生、家庭的協同合作為基礎,為畢業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就業服務支持。通過優化公共服務,能夠更精準地滿足畢業生的個性需求,使其更好地融入職場。這一研究為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實現更好職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此同時,通過優化公共服務,提升了鹽城在城市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這有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留在鹽城,為城市的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周秀麗,王翔,孫琳.書院制模式下大學生學業規劃指導路徑探索: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1):8-10.
[2]杜梅,呂立斌,薛光華,等.駐鹽高校智庫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研究[J].今日財富,2021(20):220-222.
[3]高姍,朱凌.新時代背景下促進大學生本地就業可行性措施探析:以江蘇省鹽城市為例[J].就業與保障,2023(3):106-108.
[4]張偉,李志飛.智慧學工視域下新疆高校就業困難畢業生精準服務研究:基于新疆某高校2018屆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研[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9(5):38-43.
[5]李敏.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思考[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1):41-45.
(編輯何琳編輯)
Research on public service optim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Yancheng
Zhu ?Yilin, Hou ?Jie, Xia ?Luyao, Sun ?Nannan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22405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for employment, how to optimize public services to better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Yancheng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study takes the 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Yanche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stands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in Yanch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and proposes a six-in-one public service model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status; public service; optimization
基金項目:2023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項目;項目名稱: 駐鹽高校畢業生視角下的公共服務優化研究。
作者簡介:朱羿霖(2001— ),男,本科;研究方向:公共服務,就業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