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濤 陳治宇 彭紅濤



摘要:當前的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存在評價內容和方式片面、評價主體單一等問題。文章研究表明,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應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構建一套新型多元化的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具有理念先進化、內容全面化、主體和方式多元化、體系制度化等特點,全面科學地評價培養質量,促進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的高質量培養。
關鍵詞:培養質量;綜合評價體系;測繪;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
中圖分類號:P208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研究生教育肩負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使命。“首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會”指出,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政產學研用形成合力,培養又紅又專的拔尖創新人才。針對研究生人才培養,目前國內外很多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余敏等[1]探討了研究生科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趙志科等[2]研究了基于學科特色的工程倫理教育;姚寶林等[3]探究了實踐與創新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辛越優等[4]研究了學科思政的構建策略;孫維峰[5]研究了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邵桂芳等[6]研究了“三位一體”的新工科人才協同培養體系;朱為國等[7]基于產教融合視角探討了產教融合下的“321”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鐘煒輝等[8]探索了“專創融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周亮等[9]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工程需求,以蘭州交通大學測繪學科為例,探索設置了5個“3”教學模式體系。研究生人才培養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并得以推廣應用。但成果大多聚焦于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針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方面的研究尚需進一步完善,且培養質量綜合評價方面的研究急缺。因此,文章以河南理工大學測繪學科“河南省雙一流創建”為背景,融合“新工科”理論,提出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1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調查
文章采用線上/線下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對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進行了調查,搜集了相關資料和數據,發現目前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存在以下問題。
1.1評價內容單一
目前,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主要采用終結性評價為主的方式進行。研究生一年級主要以課程學習為主,評價主要采用課程的期末成績。其他階段為學術研究階段,評價主要參考學生發表的期刊論文、授權的發明專利以及最終的學位論文。這種“唯分數”“唯論文”的評價內容,忽視了研究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嚴重束縛了研究生的科創潛力。
1.2評價主體單一
目前,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的主體主要以教師為主。但研究生的綜合培養除了導師,還有社會、用人單位、家長等。而目前質量評價體系缺乏社會、用人單位、家長等的意見。
1.3評價缺乏規范性
質量評價的操作目前尚未形成具體的規范和制度。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往往主觀性較強,評價隨意性較大,人為影響因素過重,過多關注定性評價,對定量評價關注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對評價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定量評價缺乏具體的制度化設計。
1.4評價作用有待轉變
通過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科學評價,可以有效衡量出研究生的水平,也能夠檢查各學位點的培養效果,對日后培養體系的完善修改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但目前,高校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工作往往僅限于完成既有規定任務,只求其有,不求其優,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作用的認識不足。
2多層次多粒度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目前地方“雙一流”創建高校測繪類研究生培養質量受多類因素綜合影響,在培養質量評價模型構建過程中,主控因素尚不清晰,賦權方法尚不完善,評價結果尚存在偏差。以“評價理念先進化、評價內容全面化、評價主體和方式多元化、評價體系制度化”為原則,借鑒 EFQM 模型的7個準則,形成符合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標準的“方向-執行-結果”三銜接模型,有效銜接“學習使命與培養規劃-教學文化與教學領導力-使利益相關方參與-創造學習的可持續價值-驅動教學績效和教學改革-利益相關方滿意度感知-學習工作成效與目標實現”等7個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標準。
基于PDCA-F提出從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和職業等維度,建立由總目標層、具體目標層和具體指標層構成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德菲爾法從辦學因素、學業因素和就業因素3個維度提出了整體辦學、師資力量等6個一級指標和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等17個二級指標(見表1)。
各個評價體系中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灰色關聯分析法的融合方法。運用層次分析法主觀確定了指標的初始權重,并運用熵權法客觀修正了指標的權重值;在此基礎上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選取了各評價指標間的關聯度,對各評價指標進行綜合定權,從定性與定量綜合應用的角度構建了多層次多方法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整個評價流程如圖1所示。
3應用研究
選取收集河南理工大學測繪類2020、2021、2022屆畢業生的數據問卷調查結果,針對原始3年的評價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再求解母序列和特征序列之間的灰色關聯系數值,求出灰色關聯度值進行排列。圖2表示灰色關聯系數的結果圖,可知畢業的研究生普遍認為學校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應特別注重學生的跨學科知識能力。同時校內導師、企業導師隊伍對于測繪類的研究生質量培養也至關重要,最終結果見表2。
針對3個評價項(2020、2021、2022)以及17項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并且以排名作為“參考值”(母序列),研究3個評價項(2020、2021、2022)與排名的關聯關系(關聯度),并基于關聯度提供分析參考。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時,分辨系數取0.5,結合關聯系數計算公式計算出關聯系數值,并根據關聯系數值,計算出關聯度值用于評價判斷分辨系數ρ∈(0,∞),ρ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ρ的取值區間為(0,1),具體取值可視情況而定。當ρ≤0.5463時,分辨力最好,通常取ρ=0.5。
關聯度表示各評價項與“參考值”(母序列)之間的相似關聯程度,其是由關聯系數進行計算平均值得出的。關聯度值介于0~1,該值越大表示評價項與“參考值”(母序列)相關性越強,關聯度越高,意味著評價項與“參考值”(母序列)之間關系越緊密,因而其評價越高。結合關聯度值,針對所有評價項進行排序,得到各評價項排名。
結合上述關聯系數結果進行加權處理,最終得出關聯度值,使用關聯度值針對3個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排序。從表2可以看出,針對本次3個評價項,2022評價最高(關聯度為0.570),其次是2021(關聯度為0.565)。
4結語
本文構建了基于EFQM 模型的多層次多粒度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借鑒 EFQM 模型的7個準則,形成了符合地方高校測繪類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標準的“方向-執行-結果”三銜接模型。提出了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灰色關聯分析法的融合方法,從定性與定量綜合應用的角度構建了多層次多方法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為科學評價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了更完備的依據。
參考文獻
[1]余敏,崔清華,熊偉.基于研究生科學創新思維和科研素質培養的“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J].大理大學學報,2024(2):43-46.
[2]趙志科,吳才章,王莉.融入學科特色的工程倫理教育研究:以電子信息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為例[J].高教學刊,2024(3):17-20.
[3]姚寶林,張旭賢,朱珠,等.實踐與創新融合賦能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探究:以塔里木大學土木水利專業碩士為例[J].科教文匯,2024(1):95-99.
[4]辛越優,劉波,朱杭.研究生學科思政從“懸浮”到“落地”的建構策略: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4(1):64-67.
[5]孫維峰.基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4(1):23-27.
[6]邵桂芳,楊帆,王穎,等.多維驅動下“三位一體”新工科創新型人才協同聚力培養[J].高教學刊,2024(1):47-50.
[7]朱為國,高榮,許兆美,等.基于產教融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321”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4(1):160-163.
[8]鐘煒輝,郝際平,史慶軒,等.新時代下探索并構建“專創融合”鋼結構人才培養模式[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24):150-152.
[9]周亮,王文達,劉濤,等.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工程需求的測繪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1(8):26-30.
(編輯李春燕編輯)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universities by establishing local “double first-class”
Yan ?Weitao, Chen Zhiyu*, Peng ?Hongtao
(School of Surveying and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has problems such as one-sided evalu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and single evaluation subjects. The research in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 new and diversifie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truc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 evolution, comprehensive content, diversified subjects and methods, and institutionalized system. It comprehens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train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local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ultivat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surveying and mapping; local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生教育類);項目編號:2023SJGLX003Y。河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2YJ01。
作者簡介:閆偉濤(1988—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測繪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
*通信作者:陳治宇(2001— ),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礦區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