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守武 周甜甜 漆勝蘭 李歡歡



摘要:文章對安徽省的46所本科院校圖書館館員2011—2021年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和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發表的論文進行研究,運用文獻計量法對其每年發文數據、發文作者單位、高產作者、發文期刊類型和屬地、高頻被引論文和作者以及基金資助情況進行分析,揭示各館的科研現狀、科研水平和科研差距,以此調動館員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提升館員的學術水平。
關鍵詞:安徽省;本科院校;圖書館;科研產出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志碼:A
0引言
高校圖書館館員(以下簡稱“館員”)是圖書館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和實施者,其科研成果主要是學術論文,同時學術論文也是圖書館業內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館員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可以反映該學科的研究特點和動態,代表一定時間內高校圖書館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各個高校圖書館的科研實力[1]。本文以安徽省的46所本科院校圖書館為研究對象,以中國知網和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為數據來源,整理出館員在2011—2021年期間(以下簡稱“在此期間”)發表論文的數量、期刊屬地和類型、高產作者、高頻被引論文等數據,并運用文獻計量法進行多層次、多視角、多方位的分析,全面挖掘凝練,分析出安徽省本科院校圖書館的科研現狀、科研水平和科研差距,以此調動館員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提升館員的學術水平。
1數據獲取與研究方法
為獲取準確、詳細和完整的數據,此次檢索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檢索式為(作者單位:高校名稱+圖書館OR高校曾用名+圖書館),時間范圍限定為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將檢索結果全部選中標記,按照作者姓名和發文時間順序分類下載數據。因部分作者發文時只注明一級單位,而不注明圖書館,為了不遺漏這部分數據,可結合第二步檢索來完善數據。第二步檢索式為(作者單位:高校名稱 OR 高校曾用名) AND (全文:圖書),并限定時間范圍,通過檢索結果的篇名、內容和作者等信息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數據。此次研究是針對第一作者的發文,需剔除非第一作者發文以及與圖書館工作無關的文章,總共檢索到相關文獻2301條,剔除不符合條件的數據后,可用于分析的共2233條數據。
2發文年份分析
在此期間,安徽省館員共發表論文2233篇,平均每年發表203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文373篇,占總發文量的16.7%(見表1)。有6年高于平均發文量,占總發文量的61.4%,有2年接近平均發文量,占總發文量的17.7%,還有3年明顯低于平均發文量,占總發文量的20.9%。發文量最多是2013年的247篇,發文量最少是2021年的126篇,兩者相差121篇[2]。
總體來說,館員年度發文數量總體趨于平穩,波動不大,但每年核心期刊發文占比較低。2013年發文量達到了頂峰,取得的成果最多,但是在2021年發文量明顯下降,約為年度平均發文量的一半,究其原因是疫情暴發而影響整體的科研產出。
3發文作者單位分析
安徽省高校圖書館單位發文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的平均發文為48.5篇,高于平均發文的有17個館,均為公辦本科院校,占高校圖書館總數的36.96%,低于平均發文的有29個館,占比為63.04%;公辦本科院校圖書館發文總數為2170篇,占總發文量的97.18%,其中核心期刊發文為371篇;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發文總數為63篇,占總發文量的2.82%,而核心期刊發文為2篇,其中有7所民辦本科院校圖書館發文數據為0。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安徽大學圖書館共發文316篇,占發文總數的14.15%,其中核心期刊有107篇,占核心期刊發文總數的28.69%,其科研產出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遠遠高于其他高校,這說明該館非常重視館員的學術研究,其科研實力和科研水平都比較高;公辦本科院校圖書館的發文數量和質量都遠遠高于民辦本科院校,這說明公辦本科院校圖書館是科研產出的主力軍,而且其整體科研實力和學術水平明顯高于民辦本科院校,這主要與高校圖書館的人員結構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館領導對館員學術研究活動的重視程度密切相關。
4發文期刊分析
在此期間,館員發文期刊共有446種,期刊分布于31個省市自治區,平均每地發文72篇,其中圖書情報類期刊有904篇,占發文總數的40.48%,高校學報類期刊有658篇,占29.47%,綜合性期刊有378篇,占16.93%,其他期刊有289篇,占12.94%,會議論文有4篇。在安徽省期刊發表673篇排名第1,占發文總數的30.13%,在北京市期刊發表401篇排名第2,占比17.96%,排名前7的發文都超過72篇,其余均低于72篇,其中有10個省份發文低于20篇(見表3)。
總體看來,安徽省館員發文期刊屬地分布廣泛,主要特點有:(1)偏好安徽省和北京市的期刊,共發表文章1074篇,占發文總數的48.10%,幾乎達到總數的一半;(2)發表期刊類型首選圖書情報類,其次為高校學報類,共發表文章820篇,占發文總數的36.72%;(3)發文尤其偏好安徽省內的高校學報和圖書情報類期刊,共發表文章603篇,占省內發文總數的89.60%。?5高產作者分析
將發文15篇以上的定為高產作者,共有13人(見表4)。高產作者共發表論文340篇,占發文總數的15.23%,平均每名作者發文26.2篇,論文被引次數為3534次,占總發文被引次數的36.87%。發文被引達到平均水平的僅有2人,共發文155篇,占高產作者發文的45.6%;高產作者中安徽師范大學有3人,發文47篇,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和滁州學院各有2人,發文分別為134篇、53篇和39篇,其余高校均為1人;高產作者由7名正高、5名副高和1名中級職稱構成,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占高產作者的92%。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知:高產作者發文數量占比較大,而且發文的質量較高,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但是高產作者相互之間的發文數量和被引次數差距較大;安徽大學圖書館的發文數量和被引次數遠遠高于其他高校,占高產作者發文總數的39.4%,說明安徽大學圖書館的科研成果較多,且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副高及以上職稱館員的科研產出和水平遠遠高于其他職稱館員,高級職稱館員應以老帶新,充分調動其他館員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縮小館員之間的科研差距,使得圖書館的科研活動向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并提升圖書館整體的學術水平[3]。
6高頻被引論文和高頻被引作者分析
6.1高頻被引論文分析
安徽省高校圖書館在此期間的論文總被引9584次,被引篇數為1641篇,占發文總數的73.49%。將單篇被引45次以上的定為高頻被引論文(見表5)。高頻被引的20篇論文由9名作者完成,其中儲節旺有10篇,王玉林有3篇,其余7名作者各有1篇;安徽大學圖書館有10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的50%,安徽科技學院有3篇,占比為15%,合肥工業大學2篇,占比為10%;高頻被引論分布在12種期刊上,其中《情報理論與實踐》有4篇,占高頻被引論文的20%,《現代情報》有3篇,占比為15%,《圖書與情報》《情報科學》《圖書情報工作》各有2篇,各占10%,《情報雜志》等7種期刊各有1篇。
6.2高頻被引作者分析
將作者在此期間的發文累積被引64次以上的定為高頻被引作者,共有20名。由表6可知:高頻被引作者共發表論文343篇,作者平均發文17.15篇,高于平均發文的有3人,占15%,低于平均發文的有17人,占85%;高頻被引作者總被引次數達到4676次,平均每人被引233.8次,高于平均被引次數的僅有2人,占高頻被引作者的10%,其余18人均低于平均被引次數,占比為90%;高頻被引作者總被引篇數有314篇,占比達到91.5%,平均每人被引15.7篇,高于和低于平均被引篇數的分別有6人和14人,分別占高頻被引作者人數的30%和70%;高頻被引作者的分布為合肥工業大學和合肥學院各有3人,滁州學院、銅陵學院和安徽師范大學各有2人,其他8所高校各有1人。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知:高頻被引作者相互之間的發文篇數、被引篇數和被引次數相差較大,而且高頻被引論文作者之間的篇數和單位之間的篇數相差亦較大,說明館員之間和單位之間的科研水平差距都比較大,發展非常不均衡,整體的科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高頻被引論文發表的12種期刊中有11種是圖書情報類期刊,說明館員偏好在圖書情報類期刊上發表文章,這與自身的工作崗位相符;其中有10種為北大核心期刊,有9種為CSSCI,僅1種為CSSCI擴展版,期刊質量都非常高,說明論文被引次數的多少與論文質量之間的關系密切;高頻被引論文的13名作者中有12名作者均為高頻被引作者,說明高頻被引論文的作者影響力和發文質量都比較高,且作者發文被引次數同樣較多。
7基金資助分析
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共1165篇,占發文總數的52.17%,無基金資助的1068篇,占47.83%(見圖1)。其中,國家級基金資助的論文有137篇,占發文總數的6.14%;省部級基金資助的有264篇,占11.82%;市廳級基金資助的有260篇,占11.64%;校級基金資助的有298篇,占13.35%;圖工委基金資助的有206篇,占9.23%。基金資助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圖書館的科研現狀和科研實力,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知,安徽省高校圖書館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超過50%,總體科研實力較強,但是獲得國家級基金資助論文數量相對較少,而獲得其他級別基金數量較為平均,說明館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可進一步提高[4]。
8結語
本文通過發文數據分析出各館的科研現狀和科研產出,發現館員之間、單位之間的科研成果和水平相差比較大,發展嚴重不均衡。為了縮小各館之間的差距,筆者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加強館與館之間的交流合作,鼓勵館員“走出去”,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和學科培訓,與科研成果豐碩的館加強交流學習,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汲取經驗,提升館員的業務能力和科研素養;增加科研課題的申報途徑,向學校申請設立圖書館專項課題基金,鼓勵館員研究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動館員的積極性,提升館員的科研水平;制定科研獎勵制度,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各高校在科研經費方面要給予圖書館更多的支持,圖書館內部也應設立相應的科研獎勵制度。對于資助經費較少的課題,學校或館內應給予館員一定的經費資助,鼓勵館員開展學術研究,為館員搭建起施展才華的平臺,促進高校圖書館的科學發展[5]。
參考文獻
[1]張善杰,陳祥燕,呂長紅,等.論文產出視角下上海地區高校圖書館學術競爭力分析[J].圖書館界,2014(2):8-13.
[2]谷晉,張國紅.2006—2010年江西省高校圖書館作者發文分析[J].圖書館研究,2013(3):121-125.
[3]劉翠青.《圖書館學刊》30年來的文獻計量分析[J].圖書館學刊,2012(4):129-132.
[4]張玲.高校圖書館統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探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5):536-539.
[5]李化祥.河南高校圖書館科研產出及影響力分析:以2014年至2018年核心期刊發文數量為依據[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1):63-66.
(編輯何琳編輯)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and influence of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Anhui province
Yu ?Shouwu, Zhou ?Tiantian, Qi ?Shenglan, Li ?Huanhuan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librarians of 46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1 in the CNKI database and the VIP Chinese journal database.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annual publication data, publication author units, high-yield authors, publication journal types and territories, frequently cited papers and authors, and funding, reveal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gap of each library, so a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librarian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 of librarians.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undergraduate college; library;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基金項目:2022年安徽省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課題;項目名稱:安徽省本科院校圖書館科研產出和影響力分析;項目編號:2022AHXHB10。
作者簡介:余守武(1982— ),男,館員,學士;研究方向:數據挖掘,古籍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