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新
摘 要:在傳統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以“知識灌輸”與“應試技巧訓練”為主,忽視學生主體性、實踐性。而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和遷移,讓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構建數學知識結構,關注學生愛好、興趣、個體差異,培育學生數學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提升數學課堂活動質量。本文基于新高考背景探究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方法,望對于落實新高考制度、提升學生備考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高考;教學;優化方法
新高考改革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使教育改革、推動教育公平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在招生錄取、考試形式、考試科目方面發生了變化,更為關注考查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和綜合能力。因此,基于新高考背景下,對于高中數學教學提出更多新的挑戰與要求,教師應認真研讀新高考政策、內容,基于此來創新、優化高中數學教學過程,重視數學例題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訓練學生邏輯思維,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理清學習、解題思路,培育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新高考背景下數學考點的變化
(一)關注數學知識點的細化
新高考背景下,數學知識點發生了較大改變,知識內容更為細化、具體化,重點考查學生是否了解數學公式、定理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指導學生扎實、系統掌握所學教材知識[1]。如,在“解析集合”中,在之前的高考例題中,會直接讓學生“求得直線和圓之間的交點”,但是現在會讓學生“求得直線和拋物線、雙曲線、橢圓間的交點”,更為關注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是否能夠多視角解析、解決數學問題。通過細化數學知識點,能夠讓學生系統化把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
(二)重視核心素養的培育
新高考背景下,數學核心素養成了考試目標中的關鍵內容,在高考試題中,除了會考查學生的傳統解題、數學計算能力,還會評估學生是否扎實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概念。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既要重點講述數學基礎知識,還要錘煉學生數學思維意識,指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現實生活問題,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2]。
(三)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要求學生以數學視角看待生活問題,學會利用數學知識點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解決現實問題素養”融入評價體系中,對于學生剖析、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同時,當前數學高考形式更為模塊化,會綜合考評學生對于不同難度、不同領域內容的掌握程度,學生需要認真備考,靈活應對不同的數學考題[3]。
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和考試要求脫節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對于高中數學教育提出更高標準、更多要求,較為關注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與綜合性。但是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依然“按部就班”式講解數學教材內容,重視數學知識點以及解題技巧的灌輸,忽視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點,導致教學內容、模式和考試要求脫節,不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解題能力、學習能力。
(二)缺乏個性化教學
高中數學是基礎課程,教師要靈活設定教學方法,滿足學生不同的解題、學習需求。特別是在新高考改革中,重點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多視角、多形式解答數學例題,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進度、學習水平,趣味開展教學活動,發展學生學科思維和實踐能力。在實際的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缺乏個性化開展教學活動的意識,忽視了對學生獨立解題、學習能力的培育,依然是集體講述知識、數學例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4]。
(三)教學評價內容單一
新高考背景下,在高考例題中,會著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等。因此,在高中數學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增強數學教學評價的綜合性、實踐性,多形式、多視角、多方面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和點撥。但是在真實的數學教學中,存在教學評價內容單一的現狀,教師依然固定評價學生的解題正確率、考試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的素養、能力評價,不利于幫助學生修正、反思自我[5]。
三、新高考背景下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方法
(一)體現學生地位,提煉核心內容
1.革新數學教學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導”意識,而是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無論是備課活動還是教學活動、復習活動,都要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如,在“集合的基本運算”課程活動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現在有兩個實數,除了要比較大小,還可以開展加法運算,我們是否可以相加集合?”以此來引入“集合的基本運算”知識點。接下來,教師要繼續加以引導,讓學生探索三個集合={1,2,3,4,5,6},=
{2,4,6},={1,3.5}間的關系,指導學生積極思辨、自主探究,對于“并集”有系統化地了解,培育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2.深挖教學內容
新高考背景下,數學知識點更為具體化,教師需要細化數學知識,指導學生尋找數學課程中的知識規律、解題技巧。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深挖數學教學內容,從中來提煉關鍵內容,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如,在“函數與方程”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改變直接講述數學知識的現狀,而是讓學生回憶一下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具體解題方法,以及二次函數圖象和性質,之后用具體的例子引入“函數零點”數學概念。如“,,求得函數中的零點,函數零點和方程根間有著哪些關系?”通過問題驅動、習題展示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探討教學內容,通過函數簡圖的方式解答問題,提升學生歸納數學知識的能力,構建完整、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
3.應用信息技術
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通常是教師采用板書展示、口頭表述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導致課堂氛圍枯燥,無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因此,基于新高考政策的指導,在高中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創新教育過程,通過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讓數學活動更加有趣、生動,喚醒學生主動思索知識、解答問題的意識。如,在“橢圓”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電子白板展示橢圓的具體形成過程,動態化演示折紙動畫活動,讓學生認真觀察橢圓的特征,親身感知數學知識的構成、形成過程,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心思索問題。如,在“等比數列”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展示西部地區環境的視頻,圍繞退耕還林來展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氛圍渲染下,主動解析、解決數學問題,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二)豐富知識儲備,增強例題應用性
新高考背景下,更為考查學生是否綜合掌握數學知識,以及是否可以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以“豐富知識儲備,增強例題應用性”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磨煉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學科實踐能力,提升高中數學課程活動質量。
1.豐富知識儲備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要給教學內容設限,應關聯教材內容、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引入一些有趣、有價值的課外素材,幫助學生深層次剖析數學公式、定理間的邏輯關系,在豐富學生數學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學生數學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在高中數學教材中,在講解一個新的數學概念期間,會牽扯出較多相關聯知識,部分內容僅憑借簡單計算無法證明其原理、邏輯關系。因此,教師要迎合新高考中的綜合性和創新性要求,利用數學史知識來構建問題情境,展示數學文化的教育作用和優勢,拓展學生數學知識視野。如,在講述“三角函數”期間,教師可以詳細闡述三角函數中的歷史背景、起源,讓學生了解三角學、正弦、余弦、弦表等內容,結合這些知識來推導新的數學公式、定理,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深刻記憶新知識,還能夠讓學生了解知名的數學研究成果,以新奇視角去探索數學知識,驅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2.增強例題應用性
高中數學知識復雜、抽象,部分學生畏懼學習數學知識,再加上數學習題的解題步驟較為煩瑣,學生習慣于用“套定理、公式”的方法解答數學問題,無法達到新高考的標準、要求。因此,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設計應用性強的數學例題,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活動,檢驗學生學科必備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迎合、落實新高考背景下對于數學教育的要求。如,在“線性規劃”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新高考中的“四層”板塊檢驗要求來設計數學習題,著重訓練學生建模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如:有一個企業要生產甲和乙兩類產品,需要用到A和B兩種材料,如果生產甲產品需要耗費1.5kgA材料與1kgB材料,一共花費5個工時;生產乙產品需要耗費A材料0.5kg與B材料0.3kg,一共花費3個工時,兩種產品的利潤分別為2100元與900元。假設企業需要A材料與B材料是150kg、90kg,限定時間為600個工時,怎樣生產才能夠獲得利潤最大值?通過把數學例題和生活相互關聯,學生可以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解決問題,打破學生的思維束縛,再加上教師的適當點撥,讓學生擁有清晰的解題思路。
(三)一題多變,靈活訓練
基于新高考背景,通過觀察高考試題能夠發現,當前數學試題更為關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評估學生是否可以多視角、多方式解決相同的數學問題,實現解題方法、思路的多樣性。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一題多變,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思維能力,指導學生更好地應對高考,取得最佳的高考成績。
1.明確一題多變中的核心內容
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一題多變訓練學生應變能力、解題能力、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扎實、系統溫習數學理論知識,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固定的出題內容,而是相同的例題,指導學生多方式、多視角探索,一邊解題、一邊健全數學知識結構。其次,教師要通過不同的出題方式,讓學生深層次剖析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與關聯性,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教師要考查數學知識點的廣泛性,在一道例題中涵蓋不同單元的數學知識,學生需要思索數學知識間的轉化和聯系,培育學生整體性數學思維能力。另外,教師要精選數學例題,選擇一些具有多種解法、難度大、有代表性、基礎性的數學例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積累更多的解題經驗和技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正確率。
2.多角度講解數學題目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變,能夠訓練學生認知能力和解題能力,深度剖析、解析數學習題中的知識邏輯關系,幫助學生系統化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在習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多角度講解數學題目,讓學生挖掘數學題目中的應用場景、多種含義,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遷移和應用。如,在“函數與導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如下基礎數學題目“求得函數的導數”,并且多視角指導學生解析數學問題。基于“導數的定義”層面,教師要為學生闡述導數的含義,讓學生掌握求導的基本公式與方法;基于“函數圖像”層面,教師要闡述函數圖像中的性質與特征,讓學生借助函數圖像掌握求導的技巧;基于“實際問題”層面,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導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如變化率、加速度、速度等,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學會多視角探究、剖析數學問題,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3.講解多種解題方法
新高考背景下,更為關注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講解多種解題方法,讓學生總結、歸納,積累更多的解題經驗。如相同的數學題目,可以用實際問題法、幾何圖象法、代數式法來解答,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處于不同場景有著對應的解答方法,激發學生主動解題意識。在正式講解數學習題期間,教師要投入更多的耐心,通過詳細講解解題方法、步驟,讓學生自主反思和感悟。如在“三角函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如下例題:“正弦函數中的一個周期是,在[0,]中呈現單調遞增,求得中的一個周期,以及在[0,]中的單調性”。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多種方式解答問題。首先,學生可以采用代數式方法進行解答,利用正弦函數中的雙角公式、周期公式,求得中的單調性與一個周期。其次,學生可以借助幾何圖象進行解答,利用正弦函數圖象觀察中的單調性與一個周期。另外,學生可以基于實際問題應用來解答這道問題,如振動、音樂等問題,感知中的單調性與周期價值,讓學生的解題過程更加有趣,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結束語
綜上,要想落實新高考制度中的標準與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需求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實踐空間,通過多視角解析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發展學生學科思維意識、關鍵能力,提升高中數學教育效率。同時,教師要更新理念、方法,通過數學實驗、數學建模的方式,讓數學教學過程更為個性化、多樣化,滿足學生數學學習需求,促使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恒.數學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原創試題命制:記一次高中數學命題大賽的心路歷程[J].中學數學月刊,2023(9):71-73,79.
[2]周遠方,向立政,張偉.深化基礎考查核心素養落實“雙減”促進教考銜接:2023年高考數學試題命題分析及復習教學建議[J].中國數學教育,2023(18):4-14.
[3]劉莉,閆旭.以教材情境引領內容改革以知識融合考查核心素養:2023年高考“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專題命題分析[J].中國數學教育,2023(18):28-34.
[4]欒功,顏紫葉,肖玉霞.再談圓錐曲線與函數、不等關系的綜合考查:對2023年新高考Ⅰ卷數學第22題的解法探究與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23(26):1-3.
[5]王靜逸,張曜光,楊光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評價框架的新高考試卷分析:以2020—2023年全國數學新高考Ⅰ卷為例[J].中學教研(數學),2023(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