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逍



祁縣城趙鎮修善村位于縣城西北方向5km處,地處汾河、昌源河、烏馬河三河交匯處,地肥水美,田園錦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歷史文化村。修善村以“善文化”聞名,漢代名相王允、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以及漢人成佛第一人田善友皆出于此,是聞名遐邇的“三賢故里”,也是我國“善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修善村現有居民803戶,總人口2 010人,村“兩委”成員9人,黨員55人,村民代表23人,全村總面積513hm2,耕地面積約319hm2,其中酥梨種植面積160hm2,產業以種植業、養殖業、鄉村旅游業為主。2019年6月6日,修善村被正式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12月25日,修善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2020年3月,修善村作為第二批村落單館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2020年11月20日,修善村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
近年來,修善村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主線,積極探索構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基層組織建設,引領鄉村振興。打造“善文化”品牌,走出了以“善制”促“善治”的鄉村治理之路。
黨建引領鄉村發展
“一張笑臉相迎、一句您好問候、一把椅子讓座、一片真情辦事、一聲再見相送”是修善村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宗旨。
修善村黨支部為加強黨組織陣地建設,通過群眾推薦、黨員評議,選拔出黨性強、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改革意識強、服務意識強的優秀黨員加入支部班子,全面推行“一堡壘五中心”治理模式。投入資金實施村級各類活動場所提升改造工程,健全黨群服務中心、產業發展中心、黨員教育中心、平安法治中心、鄉風文明中心,發揮農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專設清廉辦公室,建設修善村廉政文化廣場,打造清廉文化墻,進一步強化黨員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線。同時,高度重視理論學習,每月召開清廉村居警示教育會和道德講堂,強化自治管理,打造出具有修善特色的“26+X”管理模式,形成按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圍。同時,修善村黨支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統籌謀劃修善村未來發展方向,科學制定了農旅融合的修善村十年發展規劃,鉚足干勁繪藍圖,一步一個腳印走,一棒接著一棒干。
打造宜居和美村莊
近年來,修善村“兩委”統籌謀劃、總體布局,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先后投資建設多種文化景觀,對各類活動場所進行改造升級。目前,村中設置80個垃圾投放點均實現當日清運;積極開展“廁所革命”,改造率達95%;村中各個街道路口路燈亮化率達100%;3m以上的街道全部實現柏油硬化,3m以下的街道則全部磚化和水泥化,道路硬化率達100%;新建退水管道300m,加寬入村景觀道路500m,道路提質加寬鋪油3 000m;新栽植的2萬余株風景樹郁郁蔥蔥,人居環境全面改善,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修善村高度重視教育培訓,扎實抓好九年義務教育工作,保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村黨支部組織村內技術人才外出學習、考察,促進村民素質整體提升。同時,開設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全覆蓋,確保全村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應入盡入。組建志愿服務隊,幫助貧困戶、困難老人整理房間、打掃衛生,把關心和溫暖傳遞到每一個有需要的地方。
如今的修善村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一排排小院錯落有致、一座座建筑獨具特色……村民三三兩兩漫步于鄉間,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積極營造文明村風
九龍口,清風拂。修善村作為我國“善文化”的發源地,以“善文化”為主題,依托漢代名相王允、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以及漢代成佛第一人田善友的歷史故事,統籌資金興建了三賢善館、王允文化公園、“二十四孝”文化墻、磚雕“百善”照壁及“善文化”廣場,繪制了800m2多的以“善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的宣傳畫,建設家風家訓示范街,修繕楊家祠堂,搜集整理家規家訓資源,以“楊氏家訓”為典范,全力打造以“善文化”為核心的地方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引導廣大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將“善文化”的勃勃生機源源不斷地注入鄉村美好生活。
修善村以“善”治村,積極營造文明村風,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十星級信用戶”“最美產業帶頭人”“最美鄉賢”等評選活動,通過爭先進、立標桿,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設立道德講堂,每月開展一次道德評議,每季開展一次“五好”評選活動,對“好干部、好黨員、好代表、好村民、好鄉賢”五類標桿進行表彰,推動全村精神文明工作整體提升。結合村實際,發揮“一約三會”作用,完善村規民約,健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會議制度,不斷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增強村民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覺性,營造出人人“修善”的文明村風。在“善文化”潛移默化的浸潤下,修善村“說善話、辦善事、做善人、行善舉”蔚然成風。
“電商e鎮”助農增收致富
修善村為助力鄉村振興,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借助當前網絡直播、短視頻的“風口”,打造電商平臺,吸納本村青年人才直播帶貨。修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段續斌帶領村“兩委”干部親自謀劃,積極嘗試,與運營人員一起商議短視頻內容,錄制、創作短視頻,講解“三賢故里”大美修善的深厚人文底蘊,更在忙碌工作之余走進直播間,向全國各地的朋友認真推介修善村及祁縣周邊農副產品,拓寬傳統線下單一銷售渠道,提升本地特色農產品網絡知名度,走出了“黨支部+農戶+電商”鄉村振興新模式。
在鎮黨委、政府的帶動支持下,修善村黨支部帶頭行動,先人一步積極嘗試,推動“黨建+互聯網+農業”深度融合,制定了“電商小鎮”三年發展規劃,通過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訓力度,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及物流體系,同晉中市職業技術學院深度合作,搭建了“電商e鎮”直播基地。同時打造以“修善村”為注冊商標的農產品品牌,為本地農副產品、特色產品銷售拓寬渠道,提高農民收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2022年9月9日晚,修善村黨支部舉辦了以“相約美麗修善村,情滿中秋團圓節”為主題的中秋賞月直播帶貨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直播觀看人次、品牌宣介力度、產品銷售額等都創下歷史新高。修善村依托“電商e鎮”直播基地,大力發展電商業務,推廣酥梨、玉露香梨、西紅柿醬等特色農產品,進一步提高了修善品牌的知名度,讓“修善產品”成為質美價廉的代名詞。
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修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段續斌認為,“推動鄉村振興,讓村民增收致富,單靠種植業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謀發展,讓產業豐富起來,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新路子。”為此,修善村把“善文化”、酥梨種植與鄉村旅游充分融合,形成產業鏈條,努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品牌。
近年來,修善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設施,開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酥梨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全力打造水果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先行區。依托160hm2酥梨連片種植區和4 000m2的玻璃示范生態園,設計打造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大力發展果園體驗產業鏈,開通果蔬采摘親子游、花卉種植和開心農場等觀光線路,在不同季節舉辦不同的文化活動,形成別具一格的“產業+鄉村旅游”發展新格調。
“梨邀四海賓,花醉九州客。”每逢人間四月,修善村漫山遍野的梨花紛紛盛開,素潔淡雅玉如雪,千朵萬朵壓枝低。十里八鄉的人們相約修善村,切身感受梨園的醉人美景。
修善村為推進“善文化”鄉村旅游發展,連年舉辦“梨花節”活動。講解大美修善、三賢故里的深厚人文歷史,大力宣傳修善村人文旅居,把修善村的人文風景和“善文化”推向全國。2023年4月7日,第十六屆祁縣梨花節開幕式暨鄉村非遺市集開市儀式在“三圣故里”、善文化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祁縣修善村盛大舉行。本屆梨花節不僅延續了往年豐富的文體活動、可口的特色小吃、品類齊全的特產展示、精彩的送戲下鄉文藝演出和書畫展等,還增加了“梨花情”千人徒步踏青大賽、自行車踏青大賽、博鰲鄉村振興論壇首屆晉劇票友(梨花獎)大賽等文體賽事。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踏青賞花、觀光旅游,村邊萬頃梨花風姿綽約,淳樸好客的民俗民風,璀璨的梨鄉文化給參加梨花節的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修善村用“梨花經濟”成功打造了文農旅產業融合新樣板。
2019年,修善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走進修善村,道路寬闊平整,環境優美宜人,村里隨處可見的“善”文化宣傳標語,細節處盡顯“善”意。“我們在全村大力推行以‘善文化為核心的道德理念,積極弘揚‘修善人善、善言修行、善待他人的傳統美德,深度挖掘以‘善為核心的地方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這是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段續斌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
修善村在黨支部引領下,以“善”治村、以“善”育人,內外兼修;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以農興業,大力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村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美滿,堅定不移地朝著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目標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