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文章首先介紹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和意義,其次闡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理論,深入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的結合點,最后提出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創新農村經濟發展金融體系、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策略,進而提升農村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經濟;發展路徑;策略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2-0197-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文章標識碼:A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該戰略旨在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長和鄉村治理現代化,解決好“三農”問題,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然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通過深入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調研,探索農村經濟發展路徑,并提出相應建議,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農村經濟,以及提升農戶收入至關重要。
1 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和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為了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這一戰略的實施背景包括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村人口流失嚴重、農業產能過剩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在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以及促進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1]。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理論分析
2.1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影響深遠。首先,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黨的十九大以來,政府加強了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其次,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了農村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了農村經濟的質量和效益[2]。最后,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通過城鄉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縮小了城鄉差距,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2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理論觀點
農村經濟發展的理論觀點主要包括農業發展理論、農村工業化理論、農村城鎮化理論等。農業發展理論主要探討了農業現代化的途徑和方法,提出了農業產業化、農業多功能性等理念。農村工業化理論主要通過發展農村工業,增加農村居民經濟收入和就業機會,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農村城鎮化理論則強調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2.3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的結合點
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在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存在結合點。
2.3.1農業現代化與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協同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現代化與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協同發展,這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中的農業發展、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理念相一致。在實踐中,通過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產業化等措施,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3]。同時,還通過發展農村工業和旅游業等產業,推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村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
2.3.2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背景下圍繞鄉村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創新路徑。在實踐中,通過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城鄉產業對接等措施,促進城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2.3.3綠色發展和文化傳承
鄉村振興戰略強調綠色發展和文化傳承,這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中的生態保護和鄉村文化傳承的理念相符。在實踐中,一方面,通過推廣綠色生產技術、發展生態產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措施,實現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挖掘和傳承鄉村文化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鄉村文化軟實力,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在多個方面存在結合點,這些結合點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在實踐中,各地應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和部署,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發展策略和措施,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城鄉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4]。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路徑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和指導方向,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振興,需要因地制宜選擇經濟發展路徑,具體如下。
3.1以農業現代化為主導的發展路徑
農業是農村經濟的核心產業,農業現代化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以農業現代化為主導的發展路徑,需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規模化發展。例如,通過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和管理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產品物流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通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化水平。
3.2以鄉村旅游為主導的發展路徑
鄉村旅游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通過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吸引游客前來消費,可以帶動當地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行業發展。同時,鄉村旅游還可以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文化傳承。例如,通過開發農家樂、民宿、農業觀光等旅游產品,吸引城市居民前來休閑度假;通過舉辦農家節慶活動、文化體驗活動等,推廣鄉村文化和特色產品;通過建設及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提高當地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
3.3以農村產業融合為主導的發展路徑
農村產業融合是一種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的新模式。產業融合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一是促進產業內部融合。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提升產業內部整體實力。例如,可以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新型農業模式,將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提高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二是推動產業間融合。通過發展農業觀光、農家樂等旅游業,實現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5]。例如,可以將農業觀光園區與農家樂相結合,進而為游客提供更為豐富的旅游體驗。同時,還可以通過發展文化創意、手工藝等產業,實現與文化產業的融合。例如,可以將文化創意元素融入農產品的設計和包裝中,提高農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市場價值。三是建設產業集聚區。通過建設農村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平臺,促進產業集聚和升級。例如,建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園區,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建設特色小鎮,圍繞某一特色產業或文化主題進行開發與建設。
3.4以農村創新創業為主導的發展路徑
創新創業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鼓勵農民創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等方式,推動農村創新創業。例如,通過提供創業培訓、創業扶持政策等,鼓勵農村居民自主創業;通過建設創業孵化器、創業園區等平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引導企業到農村投資興業,實現企業與農民的協作共贏。同時,通過開展技術培訓、文化教育等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為創新創業提供人才支持。
4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策略研究
4.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包括交通、水利、通信、電力、教育、醫療等方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和促進農村旅游業發展。例如,修建農村公路,方便農村居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可以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完善通信設施可以促進農村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農村物流、通信等方面的建設會進一步加速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發展機遇。農村電商的興起不僅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繁榮。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可以直接銷往城市,減少了傳統銷售渠道中的中間環節,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農戶的收入。同時,農村電商也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推動了農村的人才回流和創新發展。在農村電商的帶動下,鄉村旅游、農家樂等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推動農村全面發展。
4.2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素質
農村人力資本素質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包括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素質,可以通過加強教育、提供技能培訓等途徑實現。例如,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和職業培訓,提高農村居民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鼓勵農村居民創業創新,提高其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鄉村振興背景下,要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引進和培養。首先,應該注重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村居民素質水平,培養一批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技術人才。其次,應積極引導城市人才回鄉創業,搭建農村創業平臺,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走進農村,投資相關產業發展。最后,要注重解決農村人才流失問題,通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讓優秀人才留在鄉村。只有加強農村人力資源的引進和培養,才能推動農村經濟蓬勃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4.3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農村產業結構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旅游業等方面。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可以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例如,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發展林業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發展畜牧業,提高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發展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和農民就業。城鄉融合背景下,發展農村經濟必須要從優化產業結構著手,加強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如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旅游等各領域,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和利益鏈的有機銜接。同時,引導農村居民適應市場需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業生產和經營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此外,還應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農產品價值,從而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農村居民收入。尤其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力量,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和質量安全水平。多措并舉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實現城鄉共同發展和社會穩定。
4.4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
農村金融服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包括為農村居民提供貸款、保險等服務。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可以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例如,推廣小額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加靈活的貸款方式;提供農業保險服務,為農村居民提供全面的風險管理保障;建設農村金融機構和服務網絡,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以及提升服務質量。
5 結束語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了良好的機遇。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期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產業升級。農村居民也積極涌入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通過發展特色農業、農村旅游等新興產業,不斷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文章通過深入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的結合點,厘清經濟發展的創新路徑,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包括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人力資本素質、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等,這些建議旨在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孫濤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以K鎮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3(28):1-4.
[2]徐婷.數字經濟視域下農村經濟發展障礙及對策[J].經濟師,2023(10):134-135.
[3]崔社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3(29):19-22.
[4]鄂天琳.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特色產業經濟發展戰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3(20):16-18.
[5]程序聰,王宇寧,孟東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電商賦能鄉村經濟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23(30):69-72.
作者簡介:王超凡(1997—),男,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農村脫貧后防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