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養老問題已成為農村改革發展的重點。文章從職業教育者視角出發,結合柳州市農村養老服務的研究背景,選取柳州市鹿寨、三江兩縣四個鄉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實地調研柳州市農村養老服務的現狀以及需求情況,探討提升柳州市農村老年人福祉的可行性對策和有效實施路徑。
關鍵詞:農村老年人;養老;鄉村振興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2-0054-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724.6 文章標識碼:A
據統計,截至2020年,柳州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突破70萬人,其中各區縣農村老年人口占據全市老年人總人口的近一半,農村養老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大話題,與柳州市未來的長遠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實現緊密相關。目前,柳州農村青壯年群體紛紛選擇進城務工,致使農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數量增加,加之柳州市農村生育率降低,新生兒數量逐年遞減,傳統的農村家庭也發生了由父母本位到子女本位的根本性轉變,而且養老服務城鄉供給存在差距,農村養老資源有限。農村養老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也關系到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
1 柳州市農村老年人現狀
為了對柳州市鹿寨、三江兩縣四個鄉村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展開養老服務的調查工作,特成立了下訪團隊,通過訪談法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研究資料。在調研過程中,實際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數量樣本184份,其中需要輔助訪談完成調查問卷61份,老年人直接完成問卷123份[1]。
1.1養老服務缺口大,覆蓋面不全
根據調查反饋,僅有37.6%的老年人接受過基礎的養老服務,且對醫療護理服務需求最大。其中,13.5%的老年人是通過“三下鄉”志愿者享受過測量血糖、血壓等便民服務,18%的老年人在鄉鎮的“助老驛站”享受過長者飯堂、體檢送藥、文藝公益演出等活動,6.1%的老年人通過自己親朋好友、政府免費政策享受過養老服務。截至目前,柳州市鄉村還有62.4%的老年人從未接受過或享受過養老服務活動,這說明柳州養老服務供給缺口大,覆蓋面不全,需要努力推進鄉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2收入來源單一,醫療支出較高
在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老年人中,人均年收入維持在1萬元—1.4萬元的僅占比22.7%,人均年收入在0.6萬元—1萬元的占比28.2%,人均年收入在0.6萬以下的高達37.3%。由此可知,柳州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收入低、收入來源少,晚年生活難以得到保障,主要是通過從事生產勞作、低保救助、子女幫扶等獲得收入,且多數收入用于老年慢性病治療、藥品購買、身體康復訓練等就醫服務之中,沒有積蓄的農村老人或難善終,因此柳州市農村的養老形勢依舊十分嚴峻。
1.3傳統觀念強,居家養老為主
在柳州市農村地區,66.5%的老年人與子女、親人同吃同住,14.7%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外出務工,同孫子、孫女等共同生活,5.7%的老年人由于無法適應城市快節奏的生活,選擇回鄉務農養老,3.1%的老年人因親人離世,無人贍養。大部分柳州市農村老年人以居家養老為主,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強,認為子女贍養是其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
1.4生活枯燥,幸福感不高
調研發現,超72%的柳州農村老年人業余生活枯燥單一,主要是打牌娛樂和照看孩子,7.6%的老年人喜歡空閑時候刷手機短視頻解乏,5.7%的老年人在閑暇時間以打掃家庭衛生、操持家務為主,4.3%的老年人則喜歡參加廣場舞、太極拳等休閑活動充實生活。這些訪談調研的情況說明,大部分柳州市農村地區老年人對自我晚年生活的現狀是不滿意的,呈現出“無處去,無處樂,無所為,無人管”的現狀,幸福指數低,獲得感不強,難以達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理想生活狀態。因此,在農村地區開展老年人文娛活動,豐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動迫在眉睫。
2 柳州市農村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2.1缺乏農村養老護理人才
目前,農村地區老年人口眾多,養老護理員的數量相對匱乏,遠不能滿足柳州農村養老服務需求,且相關人才不愿意到農村從事農村養老護理工作。柳州市農村養老護理人才存在缺口,除了與從業者、求職者的某些老舊觀念有關系外,薪資水平低、社會地位低,發展空間窄成為了農村養老護理人才流失的關鍵因素。因此,只有增加農村養老護理人才,才能滿足農村老年人日益增長的護理服務需求,有效推動農村養老服務多元化、高質量發展[2]。
2.2養老保障資金不足
在柳州市農村地區,老年人基本沒有退休金,主要依賴子女經濟資助,但多數子女選擇到城市務工、經商或者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無暇顧及家中年邁的老人,所給的經濟資助也十分微薄。除此之外,老年人的收入來源還包括社會救濟和日常打零工,僅能維持日常生活開銷和醫療保健等花費,難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因而,需加快建立健全柳州市農村老年養老保障機制,推進柳州市農村養老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柳州市農村老年人財政支持力度,不斷惠及更多柳州市農村困難老年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存在居家醫療護理服務匱乏的情況,由于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影響,農村居家醫療護理服務缺少設施與設備支撐,并且受到農村人口減少因素的影響,能夠提供護理服務的專業人員緊缺,這就給農村養老服務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大多數農村老年人都是空巢老人,更需要居家醫療護理服務保駕護航,及時發現老年人病癥,了解其身體情況,給予針對性治療。
2.3精神生活空虛
多數柳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較為單調,精神文化生活嚴重匱乏,沒有多余的娛樂設施和場地供老年人使用,直接影響柳州市農村老年人精神健康狀況。同時,大多數老年人的內心是孤獨無助的,不喜與人交談溝通,各種老年慢性病纏身導致身心憔悴,使他們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因此,需在柳州農村地區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根據不同年齡段農民的精神需要和文化差異,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娛活動,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晚年生活的幸福感[3]。
3 完善柳州市農村養老服務的對策與建議
3.1打造專業化農村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針對目前柳州市養老服務人才數量少、服務技能差、年齡大、供不應求等問題,應從多渠道引進人才,面向社會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民工,投身養老行業,鼓勵當地高校開設老年服務管理產業專業,加強養老服務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拓寬養老服務人才辦學層次,解決農村養老服務人才不足的問題,為柳州市養老服務行業培養更多高質量、懂理論、強技能的優秀人才。因此,培養專業養老服務團隊應該從以下方面來實現:第一,養老服務團隊的打造要注重本土化,立足農村發展實際情況,其團隊組成應包括黨員、教師,以及退休村干部等人員,并積極宣傳與推廣,邀請一些低齡老人和留守婦女充當志愿者,對高齡老人進行服務的活動。另外,根據社會需求定位的不同,為相關人員提供公益崗位,對于一些學歷較低、缺少技能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來說,可以對其開展技能培訓,考核通過后再就業上崗;第二,要加大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力度,不斷提高職業化、專業化和標準化程度。通過定向委托培養規劃的實施,與上級學院展開合作,在產教融合發展過程中,按照相關部門要求,適當增加養老服務管理專業課程,并對農村報考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例如,入校學習的學生可獲得減免學費的優惠,入校便可簽訂就業協議,畢業之后就可以到鄉鎮養老服務機構工作,為農村養老服務市場提供更加專業的人才;第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力量,組建親屬、護工、志愿者和機構人員四位一體的護理人員隊伍,對于長期參與照顧工作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補貼。
3.2提高農村居家養老政府補貼,促進供給主體多元化
柳州市農村地區老年人屬于低收入保障人群,政府有關部門應重點關注對脫貧鄉鎮和地區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資金投入,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老年人出臺不同的養老服務補貼政策,對于易因病返貧的農村老年人給予免費養老護理支持,解決農村老年人無錢養老的后顧之憂。豐富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力求實現主體多元化目標。從政府角度來說,既要考慮宏觀因素還要實現微觀控制,加強決策力量,聯合激勵方式與優惠政策,不斷激發社會力量,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農村養老服務領域,爭取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宏觀層面的分析主要指結合市場實際情況,成立市場準入原則與機制,在政府部門支持與輔助下,注重健康引領發展,從而促進養老行業的發展。市場準入機制的建立主要依托于政府部門,在提前了解市場規則,對市場進行全面調查之后,形成最具影響力的養老護理服務。農村養老服務質量要全面提升,必須做到經濟與政策雙重支持,再聯合社會資本力量,實現多渠道共同成長,最終達到多元化模式的構建,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
3.3擴大農村居家養老服務范圍
隨著柳州市農村老齡化的加劇,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也有新要求,而醫療保健、心理健康、身體康復、飲食營養、安全與健康教育等內容是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重中之重,針對不同需求、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給予最適宜的養老服務。另外,發揮鄉鎮政府與村民委員會的引導作用,結合該區域實際情況,成立中心衛生院以及鄉村衛生院,形成聯合工作模式,全面支持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保證設備與設施的充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柳州市鄉村地區需要實現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服務的整合,聯合上級部門加強對老年人的健康體檢,并對老年人進行全程追蹤,及時了解當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還可以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老年協會,以及互助養老小組等進行隨訪,對老年人身體狀況以及經濟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硬件配套齊全的地區可以對特殊老年群體實施監控,隨時了解其身體情況,借助定位設備,隨時發現其所在地,為疾病預防與治療爭取寶貴時間。
3.4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鼓勵各級各類文化單位向老年人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器材與場地,設立農村老年文化人才宣傳隊伍,定期開展老年故事會、歌舞表演、詩歌朗誦、健身操等特色文娛活動,積極推進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營造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在養老服務開展過程中,通過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農村老年人進行合理分類,根據不同需求特征,展開全面評估與調查。通過引入信息化辦公平臺,對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所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并對兩部門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加強對養老后期服務的監管[4]。
3.5加強硬件建設,開展老齡化國情教育
在柳州養老服務建設過程中,要促進養老機構閑置設施的改造與升級。農村養老服務不單單要體現在醫療方面,還要注重文化氛圍的營造。例如,構建休閑廣場、娛樂中心、老人協會等,立足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目標,加強對敬老院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改造升級,在更新換代的同時,實現消防、醫療、檢查等項目的共同發展。另外,借助多種媒體途徑,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的宣傳教育,贏得更多人的專注與認可,促進農村養老服務的全面發展。首先,應該與村民委員會保持聯系,由村民委員會出示宣傳內容,并將其張貼在宣傳欄上,供村民觀看。其次,面向農村居民開展會議教育活動,廣泛開展農村老齡化國情教育。最后,根據當前經濟發展趨勢與特點,將新觀念與新思想宣傳出去,轉變以往傳統養老觀念與模式。通過大量的宣傳與推廣,吸引更多群體關注農村養老服務,獻身農村養老,使其發揮出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農村養老認知程度,增強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體驗感[5]。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積極落實柳州市農村養老服務建設勢在必行,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僅是國家重點民生工程,也是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有效對策。
參考文獻:
[1]曾緩.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的供需現狀與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23(06):67-69.
[2]梁雪洋.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村委主任,2023(01):98-101.
[3]劉石柱,胡煜東,方模平.合肥市農村地區空巢老人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3):166-168.
[4]王俊文,文楊.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江西贛州的調查[J].江西社會科學,2014,34(09):181-185.
[5]韋春婷.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視域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匹配及提升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23.
基金項目:2023—2024年度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柳州農村養老服務建設策略研究”(23ESL19)。
作者簡介:覃肖瑩(1991—),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以及職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