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可以從人口老齡化與鄉村數字公共服務現代化耦合的角度推進鄉村治理。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文章聚焦鄉村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方向,客觀分析當前鄉村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針對相應問題提出建議,為構建科學的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提供理論分析。
關鍵詞:鄉村治理;現代化;適老化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2-0106-03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文章標識碼:A
在新時代,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社會形態由年輕型向成年型再向老齡型演變[1]。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而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2],其現代化水平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年輕人大量外流、鄉村人口老齡化日漸凸顯的背景下,如何為鄉村老年群體提供更加適宜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成為鄉村治理面臨的挑戰。國家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新時代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指明適老化方向。
1 鄉村治理現代化
現代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歐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主要理念是“人們把促進物質福利,改善生活條件作為公共政策和私人努力的目標”[3]。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從完善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提升鄉鎮和村為農服務能力等方面對鄉村治理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新發展階段加快鄉村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4]。鄉村治理現代化是黨不斷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動應答[5]。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要求構建系統完備的現代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有效規范和科學管理公共事務,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以有效的制度供給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這實際上也契合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和核心內容。
2 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
適老化的概念起源于建筑環境領域,旨在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人群需求,設計理念逐漸向以人為本轉變,由此必須重視適老化設計。身處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老年群體因缺少信息來源往往陷入信息困境,承擔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影響了智能技術在老齡社會中的深度應用。在開展鄉村公共服務的實際過程中,由于系統運行趨向于智能化,有的政務人員過分注重科技和效率,忽視老年人的特殊情況,“一刀切”式地放棄傳統服務,代之以全面智力型服務;或不考慮老年人的實際身體狀況,要求其親自驗證業務,違背科技服務人民的初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接訴即辦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推行數字化賦能[6]。可見,以數字賦能鄉村治理現代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的不斷推進,數字化公共服務不斷提升,因此,研究鄉村公共服務適老化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助力廣大鄉村老年群體搭上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服務的便民“快車”,切實解決農村老年人的數字困境,使其在數字化、智能化社會中獲得充足的幸福感,促進鄉村社會繁榮穩定,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不竭動力。
3 鄉村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3.1鄉村數字公共服務現狀
自2020年開始實施《關于進一步優化人社公共服務 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后,各級政府堅決扛責擔責,迅速行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做好老年群體應用智能技術服務工作。當前形勢下的鄉村公共服務適老化包括兩方面內涵:一是要讓老年群體享受智能化服務成果;二是傳統服務方式也要針對鄉村留守老人進行適老化改造。因此,鄉鎮政府在公共服務建設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進,如簡化操作程序,放大屏幕字體,安排專職人員進行服務幫扶或開通家屬代辦功能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鄉村老年群體適應數字化生活。為了進一步深化鄉村改革,國家開展了“合村并鎮”的工作方案,擴大了鄉鎮人口和村民委員會規模[7]。鄉鎮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規模擴大的同時,也為公共服務適老化改造帶來了新挑戰。
3.2鄉村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問題及原因分析
3.2.1忽略線下傳統服務方式
目前,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廣泛應用,工作人員在線上推進公共服務,公民使用數字設備或直接線上辦理業務似乎已經成為默認的社會規則。但是鄉村老年群體作為數字時代的邊緣群體,這種規則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
3.2.2較少關注老年人心理特征
大多數鄉村老年群體不會在公共服務中主動申請政務人員的幫助,他們害怕麻煩別人、為他人工作添亂。在對鄉村老年群體開展數字公共服務時,老年人有時反應遲鈍、言語不清,政務人員與老年人進行交流時可能容易不耐煩,較少關注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這就使得鄉村老年群體無法借助政務人員的幫助以適應數字化生活。鄉村老年群體在頻繁經歷上述情況后,可能會使其進一步降低了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的接受度。
3.2.3鄉村老年群體參與意愿不強
大多數鄉村老年人存在“數字冷漠”現象,他們可能偶爾關注時事政策,但一旦需要其參與到某些鄉村公共服務中,如統計家庭人員信息等,老年人會認為沒有必要,他們拒絕使用數字設備接受服務,使得其對部分公共服務參與意愿較低。
3.2.4鄉村老年群體并非數字社會的主力軍
學界、媒體把青少年視作數字社會的主導力量,而把鄉村老年群體當作數字社會的“邊緣人”,而并非數字社會的主力軍,他們與電腦、手機等數字設備相距甚遠。在社會范疇中,鄉村老年人作為退休、老化的群體,由于自身信息素養相較青年、中年群體較低,接受數字設備的能力也偏弱,在數字社會中缺少發聲渠道,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大都在養老、醫療層面。
3.3鄉村公共服務適老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3.1以工作效率為導向
多數鄉村公共服務人員為追求效率最大化使用線上服務方法,對傳統的線下服務方式有所忽略。數字化、智能化服務雖然能夠促進公共服務效率,但若只注重使用數字設備提供公共服務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忽視人工服務的必要性,這對老年群體而言缺少公平性。因此,鄉村公共部門在開展服務老年群體工作時不僅要注重工作效率,也要重視及時滿足老年群體的需要。
3.3.2服務工作未能做到以人為本
部分鄉村公共服務人員未能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沒有正確處理好公民與政府的關系。鄉村老年群體既是公民,也是公共服務的接受者。鄉村公共服務人員身處為民服務的崗位,就應當盡力履行崗位職責,滿足鄉村老年群體的實際生活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關鍵所在,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注重服務理念、服務目標、服務標準和服務責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和產品。鄉村公共服務人員要尊重公民接受服務的權利,用心對待鄉村老年群體等特殊群體,幫助其融入社會。
3.3.3鄉村老年群體對數字設備使用有心理障礙
受身體狀況不佳、文化水平較低、經濟地位較低、社交范圍狹窄等原因的影響,鄉村老年群體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缺乏數字思維意識。年輕群體更加熟悉數字化設備,是信息社會的代表群體。而老年人缺乏與年輕人進行交流的機會,其對社會的了解程度也遠落后于年輕人,新的信息、知識等新鮮事物難以通過人際交流獲得。多數鄉村地區的老年人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通常不會主動嘗試新鮮事物,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其對使用數字化、智能化服務的主觀能動性較低[8]。
3.3.4缺乏信息社會的發聲渠道
在數字社會,公民大多通過網絡提出觀點、對策和建議等。而鄉村老年群體的數字化水平較低,在數字智能設備的使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不懂操作、缺乏資源、心理抵觸等,同時缺乏發聲渠道,導致其基本被排除在信息社會的主體之外,難以在信息社會主動提出自身訴求,進一步導致全社會對于數字時代公共服務適老化等問題的關注度并不高。
4 推進鄉村公共服務適老化的對策與建議
4.1促進鄉村數字公共服務專業化
在推動鄉村公共服務專業化過程中,人才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化、數字化時代,擁有專業信息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對實現現代化鄉村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重視豐富鄉村基層干部的信息知識儲備,黨員干部要堅持理論和技能學習相結合,促使鄉村基層干部進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另外,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以吸引數字化人才,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做到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加快提升隊伍數字化能力,促進鄉村數字公共服務專業化。重視公務人員數字化培訓服務的實施,促進公共服務適老化發展。政府在逐步完善教育公共服務的基礎條件時,也要確保人才的專業素養,進一步促進鄉村數字公共服務專業化。
4.2讓以人為本的適老化觀念深入人心
國家在積極應對老年群體適應數字化生活的問題上頒布了相應政策,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幫助老年人解決在使用智能設備時面臨的困難。鄉鎮政府要貫徹落實中央政府發布的指令性文件,讓數字公共服務真正惠及老年群體,加深鄉村公共服務人員的適老化觀念,推動適老化觀念融入社會治理的全過程。要加強對鄉村公共服務人員的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培訓,樹立“助老”“敬老”意識,以及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
4.3保留部分傳統服務方式
在民政服務領域,堅持公共服務的普適性原則,為無法掌握數字技術的老年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保留必要的傳統人工服務方式,以最小的成本為老年群體提供最大的便利,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求與選擇,提高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勿“一刀切”,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開通熱線電話和人工服務渠道,幫助老年人更方便地獲取社會公共服務。
4.4提高農村信息資源的利用程度
農村地區改變信息弱勢地位的宗旨就是打破信息壁壘,使閉塞的信息交流渠道進一步暢通。因此,要加強農村基礎信息建設,利用好鄉村信息資源,拓寬老年人的信息獲取渠道,為鄉村公共服務適老化提供支持。農村網絡建設是農村信息化的基礎和保障,網絡設備、互聯網接入以及數字設備的普及,是幫助老人實現信息無障礙交流的前提[9]。因此,應該由政府做好前置工作,對老年人所使用的智能化設備進行適老化改造,減少農村老人使用數字設備的經濟壓力,推動建設數字化、智能化鄉村服務。
5 結束語
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其現代化水平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因此,需要迫切提高鄉村數字公共服務適老化水平。鄉村治理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需要堅持黨領導下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發展,中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社會,鄉村治理趨于現代化與數字化。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實現鄉村治理的民主化和規范化,堅持加強黨對鄉村治理的全面領導,將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主攻方向,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參考文獻:
[1]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胡泳,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2]梅陳玉嬋.老年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3]張靜.關于現代化的概念[J].社會學研究,1990(05):12.
[4]馮獻,李瑾.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評價[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3):127-140.
[5]汪義力,陳文勝.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時代意涵、價值遵循與實踐樣態[J/OL].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2023-12-15].https://doi.org/10.19898/j.cnki.42-1704/C.20231102.03.
[6]張波,徐曉楠.鄉村治理現代化中的數字賦能及實現路徑[J].學習與探索,2023(09):9-15+2.
[7]原新,金牛.中國老齡社會:形態演變、問題特征與治理建構[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0(Z1):81-87.
[8]陳文沁.老齡化社會中的數字鴻溝與數字賦能[J].青年記者,2020(25):12-13.
[9]張婉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精準化對策研究[J].鄉村科技,2019(02):44-45.
作者簡介:馬騰博(1999—),男,漢族,河南商丘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