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嘉銘

前不久,觀摩的一堂數學課引發了我的深入思考。課堂上,教師有意識設計了幾個“老師不會”的問題,通過請學生講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解題思路。教師在課堂上“懶”一下,然后通過縝密設計的問題,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勤于思考,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互動。“懶”教師帶動勤學生的實踐前提是要明確“懶”教師的角色定位。“懶”教師并非放任學生不管,而是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懶”教師不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通過提問、引導思考和提供資源等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我發現“懶”教師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讓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第4條中明確提出:倡導真實性學習。創新教學方式,以真實問題或項目驅動,引導學生經歷原理運用過程、計算思維過程和數字化工具應用過程,建構知識,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引入多元化數字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支持學生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進行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鼓助“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懶”教師帶動勤學生的理念和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學”教育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效。杜威認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通過實際操作和體驗來獲得知識和技能。“懶”教師的理念正是基于這種思想,強調教師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懶”教師帶動勤學生的實踐則是在這種理念下,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他們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獲得成長和進步。
“懶”教師帶動勤學生的實踐策略多種多樣,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實際案例等方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進而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和師生關系的建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
一、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是“懶”教師帶動勤學生的核心策略之一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自主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即使沒有外部的激勵和壓力,他們也愿意去探索和學習。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師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將枯燥的知識點融入有趣的故事、游戲或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實用性。例如: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習的互動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英語課上,教師可以組織英語角活動,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互動,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再次,教師可以通過及時的反饋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
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讓學生有學習方向和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供及時的反饋和鼓勵,以及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懶”教師帶動勤學生的實踐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懶”教師帶動勤學生實踐策略中的關鍵一步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而合作學習則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而合作學習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獨立、理性、客觀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素質。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啟發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
三、課堂氛圍的營造與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懶”教師帶動勤學生實踐研究中的重要一環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效果。而和諧的師生關系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為了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愛和支持。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培養自信、自強的品質。例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互動中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時,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的調節和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課堂中的問題,保持課堂秩序的穩定和和諧。此外,教師應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研究,采用積極的教育方法和技術,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如信息技術、大數據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元、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和支持,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成就感。
“懶”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實踐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三年級信息技術《認識畫圖》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嘗試自己打開畫板,我先問學生:“老師想畫一棵樹,怎么也找不到畫圖了,誰能幫幫我?”這樣就可以請幾個學生介紹一下打開畫圖的方法,其他學生同步跟隨操作,反復熟練即可。等到學生認識了畫圖界面的菜單欄、工具箱、顏料盒、狀態欄、畫布之后,我又問到:“剛剛畫上的葉子不太滿意,怎么擦掉呀?”學生會積極地幫助教師做好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熟悉“鉛筆”“刷子”“槍”“橡皮”等圖標的使用方法。最后,在自主創意的環節中,我先根據“組內異質”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多個綜合水平相當的學習小組,每組以抽簽的方式選擇需要合作完成的畫圖任務,學生以小組互動的方式高效完成畫圖任務。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畫圖方法,提高了數字化作品的設計和制作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懶”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也提高了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提升了學生審美能力。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課堂:“老師說他不會的問題,我就會更認真地思考。”“我幫助老師弄清楚他不會的問題,就能把知識點了解的非常清楚啊!”“通過自己的努力,我還可以幫助同學,特別開心。”“有的時候自己想不明白的問題,在老師的啟發下和同學們共同討論,就能夠找到更巧妙的解決辦法。”
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是人類生活的根本,是國家社會的基石。”通過深入實踐,我們相信“懶”教師帶出來勤學生的實踐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重要意義。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具備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將更具競爭力。“懶”教師教學方式正是培養這種能力的有效途徑。
當然,我們也意識到“懶”教師在實踐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如何更好地平衡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責任,如何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部分學生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等,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未來,面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我們有信心克服困難,積極探索,構建更加高效、富有活力的課堂,使課堂教學真正發揮提質增效的作用。我們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嘗試并推廣這種教學方式,為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