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榮 陳代鑫

摘要:目前,為了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鄉村振興發展路徑。其中,文旅產業對于調整鄉村經濟結構、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培育全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意義重大。文章從鄉村振興背景下山東省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出發,由點及面,研究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做法,進而為各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文旅產業融合;鄉村振興戰略;曹縣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2-0118-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2 文章標識碼:A
文旅產業融合可以激發鄉村經濟發展活力,明確鄉村產業發展方向,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首先,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自身的產業現代化水平有所提升。文旅產業融合成為鄉村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全新引擎,真正帶動了產業提質升級,打破了鄉村經濟與行業壁壘,提升了鄉村服務水平,使更多游客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鄉村本身,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極為有利。此外,文旅產業融合也推動鄉村建立了交通、金融、通信、人力資源行業之間的內外聯動機制,形成聯動效應,值得深入探究[1]。
其次,文旅產業融合為鄉村帶來了全新的消費熱點,為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創造利好條件[2],有效激發了鄉村發展全新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
1 山東省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現狀分析
山東省曹縣多年來一直堅持以文化塑造旅游產業的工作原則。地方政府在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頗下功夫,推動了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帶動了旅游產業和公共項目的創建及發展,提高了地方旅游產業的整體水平。客觀講,曹縣文旅資源異常豐富,有黃河故道濕地、華夏部落、抗日聯防遺址等頗為有名的旅游景區,當地人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精品文旅線路,打造了一批頗具歷史文化韻味的文旅品牌。這些文旅品牌切實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提升了民眾的收入水平[3]。近年來,曹縣還被評定為“山東省全域旅游示范縣”,這提高了曹縣知名度,使更多游客慕名而來。曹縣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追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文旅產業融合品牌意義重大,推動了當地城市化建設,但其在融合發展進程中還面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首先,曹縣在文旅資源升級方面還有所欠缺,文旅項目有待細化。曹縣文旅資源豐富,目前,曹縣已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46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0處。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后,曹縣制定了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新目標,即深挖文旅資源,打造文旅融合產業品牌。如今,曹縣正在全面深挖當地文旅資源,堅持走文化與旅游資源整合發展路線,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精品,但其在具體的文旅項目開發方面還有待深入研究與細化。
其次,曹縣依然采用傳統資源應用模式,未能有效運用數字技術,難以充分發揮當地文旅資源優勢,再加上當地文旅資源傳播機制不健全,極大地影響了文旅資源的傳播效果[4]。
2 鄉村振興背景下山東省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具體做法
山東省曹縣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希望通過貫徹落實這一戰略思想指引自身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鄉村振興背景下,曹縣在推動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具體如下。
2.1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精品路線
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文旅產業正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其中文旅產業升級對于推動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十分重要。目前,曹縣基于當地紅色革命文化精心打造了兩條文旅融合精品路線,推動了紅三村抗日聯防遺址、王廠戰斗遺址等入選山東省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同時,當地編制了專門的舊址搶救性保護維修方案,積極爭取國家文物保護補助資金,為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5]。
2.2突出文旅資源的教育功能
目前,曹縣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明確了信息化建設新農村的基本思路。例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線上平臺配合線下紅色文化巡展,聯合宣傳當地文旅產業品牌,加大對當地文旅資源的宣傳力度,突出文旅資源的教育功能。山東省曹縣韓集鎮下轄的紅三村為抗日戰爭時期魯西南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素有“小延安”之稱。當地圍繞紅三村所設計的文旅產業融合項目頗為亮眼,目前紅三村已經創建了宣傳自身文旅項目的微信公眾號,積極發揮其緊鄰魯西南烈士陵園的區位優勢,借助微信公眾號進行宣傳,有效提升了紅三村文旅資源的影響力,為發揮當地文旅產業的教育功能創造了先決條件。此外,當地還建有紅三村文化展覽館,在展覽館中積極開展各種黨史學習活動,面向縣內各級學校宣傳紅三村革命教育內容,發揮革命遺址的教育功能。紅三村通過大量舉辦展覽館實踐體驗活動,進一步提升了紅三村作為當地文旅產業融合品牌的影響力。
2.3豐富文旅活動內容
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曹縣積極豐富當地文旅活動內容。2023年,曹縣舉辦了“荷花節”“燈光節”“農產品展銷節”等活動,通過舉辦這些活動曹縣向外界宣傳了當地的傳統工藝與文化,如比較經典的木雕、漢服等,有利于曹縣實現當地資源的品牌式開發。在“中國旅游日”曹縣分會場活動中,曹縣為慕名而來的游客設計了“沉浸式旅游”項目,為外地游客了解當地文旅融合內容提供了有效途徑。該項目有效整合了當地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有效提高了當地某些特色文化產品的知名度,在引導當地傳統文旅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6]。
2.4推動文旅產業振興發展
目前,曹縣文旅產業振興發展正處于大跨步邁進階段,其文化資源較為豐富,且在加速智慧旅游平臺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十分到位,為促進當地文旅產業振興發展創造了利好條件。在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支持下,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突破了固有數據障礙,將更多新技術融入智能導航、智能停車、交通檢測、信息公布工作機制中,為拓展5G數字化應用場景創造條件。現如今,曹縣已能為用戶提供各種精準的服務數據,為打造全能型智慧文旅服務平臺創造了前提條件。此外,曹縣還大力打造極具濃厚區域特色的鄉村文旅精品項目,在產品配套設施方面注重精細化和針對性。例如,曹縣政府大力扶持朱洪廟智行人生基地、唐莊百年梨園等項目,積極完善項目相關配套設施,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要求。同時,曹縣為了更好地發揮這些文旅產業融合項目的教育功能,專門創建了研學旅行基地,吸引各地學校組織師生前來研學[7]。
2.5完善文旅產業融合項目的相關保障
近年來,山東省相關政府部門明顯加大對曹縣文旅產業融合項目的政策保障、資金投入力度,加速了曹縣文旅產業融合項目建設進程。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方面,山東省專門為曹縣設立了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專項扶持基金,同時將曹縣文旅產業品牌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之中,配合扶持獎勵政策大力推進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此外,曹縣政府大力招商引資,引進優質項目,為大型文旅項目做好項目審批工作以及提供優惠政策,積極為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資金支持[8]。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曹縣積極對未開發建設地區進行規劃,確保相關用地物盡其用。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曹縣相關部門嚴格審查工業項目用地,確保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推進曹縣文旅產業融合項目有序發展[9]。
2.6創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業態
今后,曹縣還需進一步創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業態,有效激發文旅融合發展活力,真正為扶持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創造條件。為此,曹縣專門設立了文旅消費引導型基金,大力推進文旅消費項目建設,結合民生政策推動縣內文旅公共場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10],并免費向游客及居民開放涉及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各種公共場所。此外,曹縣還積極利用醫療康養活動、職工帶薪年假等激發當地居民對文旅融合產業項目的消費潛力,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活力[11]。
3 鄉村振興背景下山東省曹縣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總結
結合山東省曹縣這一實例,可以了解到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滲透到較深層次。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及指引下,曹縣有效利用當地自然、文化資源,將地方傳統人文民俗文化與自然資源融為一體,大力推進當地旅游產業進程,不僅帶動了曹縣經濟發展,還使地方人文民俗文化得以廣泛傳播,讓更多人了解了曹縣豐富的文旅資源。從某種角度來講,通過網絡宣傳、直播帶貨等方式,都能有效推動地方文旅產業融合。數字信息化賦能鄉村振興已成為大勢所趨,其中數字鄉村建設對于當前鄉村振興文旅產業融合信息化、網絡化提出了較高要求。所以各地應積極探索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道路,通過網絡宣傳以及整合縣內文旅產業融合資源,為地方鄉村振興發展插上翅膀。當然,曹縣在大力推動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方面也不遺余力。當地主動發揮投資項目主導作用,形成了社會投資建設合力,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彰顯地域文化特色,還有利于傳承、發揚當地的文化遺產。例如,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曹縣將武術、戲曲、民間藝術等多種文化項目融入旅游產業中,打造文旅品牌,提升曹縣整體形象,同時加大對當地主題文化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消費。就發展建議而言,首先,曹縣需要注重對當地文化的保護、傳承與開發,以期為文旅產業融合以及外部投資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基礎上,建立文旅產業融合機制,大力發展農家樂等文旅產業融合項目,真正為鄉村發展文旅產業創造利好空間與條件,為鄉村文旅產業融合提供更多契機。
4 結束語
鄉村振興背景下,許多地區都在大力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山東省曹縣在推進當地文旅產業融合方面積極探索,在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基礎上,大力挖掘當地文旅資源,提出了諸多具有新意的融合手段與渠道,多措并舉推動當地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新穎的“文旅融合+”工作機制。未來,曹縣在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基礎上應進一步發展文旅產業融合項目,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及鄉村振興貢獻巨大力量。
參考文獻:
[1]周宏達.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文旅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以山東省曹縣為例[J].中國商論,2023(03):37-39.
[2]李家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傳統村落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2022(20):82-84.
[3]胡劍雙,陳宇瓊,齊立博.大都市區周邊小城鎮城鄉融合發展路徑思考——以南京市高淳區東壩街道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23(02):101-106.
[4]李貞瑩.文旅融合背景下歷史文化名村數字化傳播研究——以廣西靈川縣江頭村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3,51(03):247-252.
[5]郄曉于,喻曉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生態旅游與特色農業融合發展研究——以新疆喀什地區為例[J].中國商論,2023(07):38-40.
[6]王科越,劉輝,李超.鄉村振興背景下茶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模式與路徑——以陜西省雙坪村為例[J].福建茶葉,2023,45(05):82-85.
[7]梁志偉.江南水鄉古鎮高質量發展研究——以江蘇常州焦溪古鎮片區綜合保護與開發項目為例[J].城市建筑,2023,20(12):80-83.
[8]樊海佳.文旅融合視角下河南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06):104-107.
[9]張紅娟,黨養性.鄉村振興戰略下陜西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探究與實踐——以陜西省長安區上王村為例[J].西部旅游,2023(04):68-70.
[10]聶浩東.農業專業化鄉鎮轉型升級發展的路徑思考——以宜昌市夷陵區鄧村鄉為例[J].農業展望,2023,19(03):64-68.
[11]吳雨昕,李增永,劉藝平,等.鄉村振興視角下“水美經濟”的實踐探究——基于榿木河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項目經驗啟示[J].四川水利,2023,44(01):161-164.
基金項目: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研究”(2021B-416)。
作者簡介:杜麗榮(1986—),女,漢族,甘肅白銀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設計與施工;
通信作者:陳代鑫(1985—),男,滿族,遼寧鞍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測量、地籍測量、工程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