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旭

摘要:鄉村旅游是一種新型旅游形式。發展鄉村旅游對促進產業興旺,改善農村環境,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完善農村治理機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有重大作用。同時,發展鄉村旅游已成為推動民族地區鄉村發展的全新“賦能點”,也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措施。文章探討鄉村旅游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內部機制,并給出民族地區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發展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2-0136-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文章標識碼:A
鄉村振興著力推進“鄉土中國”向“美麗鄉村”轉變,其中“產業興旺”是基礎與關鍵。目前,我國著力推動鄉村振興并指出要大力推動農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這是黨中央基于我國國情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基于原生態自然資源、差異化的“鄉土性”和稀有的民族文化資源,鄉村旅游可以促進城鄉交流融合、農業和市場融合、綠色工業和生態融合,以進一步減少對農村低端小農種植和養殖產業的依賴,這是推動民族地區農牧業轉型升級、農牧區文明振興的關鍵舉措。因此,開發具有民族特點和天然生態資源特色的鄉村旅游是推動民族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而以鄉村旅游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則是今后探索的重點。
1 文獻綜述
1.1關于鄉村振興的研究
20世紀中葉,針對城鄉發展失衡的現象,西方許多國家提出了推動“農業發展”的構想。鄉村發展相關理論與對策研究、各國各地區鄉村發展實踐探索,以及鄉村發展效果評估隨之成為目前國際論壇關注的焦點。學者們對鄉村發展路徑和對策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農業結構調整、稅收政策制定、繼續教育培訓、交通運輸規劃等。國外關于鄉村振興的理論研究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從概念探討、基本原理分析到經驗介紹,再到中期總結、效果評價的相關體系,可以為我國學者提供借鑒。
我國正式邁入后工業化時代,但農村地區仍面臨著經濟發展不均衡、衰退等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國農村發展相關理論和實踐得到穩步推進。尹成杰(2018)[1]剖析了鄉村振興的戰略定位。朱啟臻(2018)[2]指出,產業發展是實現鄉村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從產業鏈延伸、產業融合、產業功能拓展等角度出發,提升產業整體效益。陳錫文(2018)[3]指出,農村發展是農村的全面發展,涉及農民福祉、產業繁榮。其中,“產業興旺”是根本,可以有效助力農業繁榮,促進農村文化高質量發展、社會高效治理。“生態宜居”凸顯了新時期生態文明的重要作用,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1.2關于鄉村旅游的研究
郭蔓蔓(2021)[4]指出,鄉村旅游為連接城鎮與鄉村的重要紐帶,是充分發揮農村人文、自然資源優勢,融合觀光、旅游等多種形式,面向城鎮居民的一項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唐曉宏(2022)[5]指出,鄉村是鄉村旅游的核心,涵蓋了人文景觀與自然風景,貼合都市居民的休閑需求,鄉村旅游也成為都市居民尋求精神寄托,獲得經濟和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
鄉村旅游是以鄉土風光、民俗風情為吸引對象,以欣賞鄉村風光、體驗鄉村風土活動、感受鄉村風情為旅游需求,謀求鄉村發展的一項旅游形式。
1.3民族地區鄉村旅游類型
現階段,民族地區從當地實際出發,依托民族特色資源、內容及形式,開展了諸多鄉村旅游活動,形成了多元化鄉村旅游類型。
第一,自然生態型。優良的生態環境以及人們對原生態環境的追求極大地推動了鄉村旅游。如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開發了明仕田園旅游度假區,該旅游度假區位于中越邊境,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同時,山川、河流、田園風光互融,游客可以乘坐竹排順流而下,欣賞自然風光。
第二,康養度假型。我國老齡化加劇,民族地區自然環境優美,地形地貌獨特,發展高質量鄉村康養度假可以為人們提供集康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產品,如從江態康瑤浴養生園。從江縣的獨特氣候為植物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瑤族百姓發明的瑤浴古方更是成為當地人民提升免疫力、養生長壽的秘訣,為當地創建康養度假旅游提供了條件。
第三,民族文化體驗型。我國民族眾多,民族文化多樣且特色鮮明,成為民族鄉村旅游的重要資源,由其延伸出來的相關文化體驗活動能夠很好地滿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如司莫拉佤族村位于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佤族村落,至今保存著較為完整的佤族嫁娶、喪葬等風俗,還有部分村民會使用佤族語言。在司莫拉佤族村,游客有機會通過嘗試制作各種傳統佤族手工藝品,了解佤族傳統民俗文化,還可以親身體驗佤族農耕活動,感受當地百姓的生活方式。
2 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內在機制
2.1有助于推動農村產業繁榮
旅游是食、住、行、游、購的集合體,對餐飲、住宿、交通、文化娛樂、貿易等有著直接的拉動作用,還間接帶動了建筑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發展鄉村旅游既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現行農業產業模式進行調整,又能促進第一二三產業的有機結合,促進了農村產業的繁榮。
2.2有助于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地處祖國邊陲的少數民族大都存在地理區位優勢弱、運輸條件差、工業結構簡單、人均耕地面積小、勞動力市場規模小、土地產量低、農民增收緩慢等問題。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拉動周邊地區發展餐飲、住宿等服務業,增加農民就業機會,使當地居民能夠依托景區,開展商業活動,以此獲取收入。
2.3有助于推動鄉村文明建設
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催生了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民族特征,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多民族之間和睦共處,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發展鄉村旅游,既能推動農村社會公共事業進步,還可以為農村居民帶來健康休閑產品,充實其精神文化生活,引導其摒棄原有落后活動。此外,將本土文化作為“魂”,推出積極健康的文化旅游商品,既能增強農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又能增強農村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信心,發揚民族優秀傳統,促進鄉村文明繁榮發展,助力實現鄉村“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2.4有助于改善鄉村環境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大量的環境污染與生態損害。旅游作為一項有效的經濟增長手段,發展、經營鄉村旅游已成為一種新型發展方式,有助于強化生態關懷,推動高效使用鄉村生態資源,特別是草原、河流、湖泊、森林等自然資源。
3 民族地區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
3.1以保護民族特色文化遺產和發展特色旅游業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當前,我國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要打破這種瓶頸,就要對各個景點進行科學開發,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內涵,加深對當地的人文認識,進而突出旅游題材,發展自身特色,培育當地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品位,以達到吸引游客,滿足不同游客消費需要的目的,最終實現旅游產品的高效供應。新疆疏附縣木什鄉充分利用民族村寨優勢,繼承和發揚民族工藝,傳承和弘揚民族非物質文化和其他特色文化,并與專業性藝術團體合作,融合民族舞蹈和其他表演類文化旅游產品,共同營造獨特的藝術氛圍。同時,還舉辦了相關文化研討會,旨在推進傳統手工藝品設計的創新,促進產品生產的創造性轉換與創造性發展。此外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游產品,建設集休閑度假、愛國主義教育、田園觀光為一體的與喀什旅游業相結合的郊區綜合性旅游體驗區。
3.2重視村民的民意表達,增強其內在活力
必須充分調動本地人才的就業創業積極性,吸引青年就近就地發展,發揮其主體參與作用。例如,廣西民族特色村落發展生態旅游,堅持利益公正、社會參與原則,廣泛傾聽民眾心聲。在此基礎上,當地提出了以居民為中心的自治組織模式,以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3.3穩健發展特色產業,強化科技支撐
要想真正促進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產業融通十分關鍵。因此,要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做好旅游推廣,塑造品牌形象,并與高等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搭建科研平臺,用科技支撐鄉村旅游發展。除此之外,充分利用鄉村特有區位優勢,以“技”帶動致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民族文化產品、餐飲小吃等。農村產業整合發展可以有效緩解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提高農業發展質量,促進鄉村旅游有序推進,成為農村產業興旺,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推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渠道。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為例,該地通過對茶旅行業及行業的整合情況進行梳理,并根據其自身發展優勢與環境,落實全行業交叉滲透、全產品有效供給、全要素集成重組、全市場需求驅動、全程深度體驗等發展戰略,突破了阻礙茶旅行業發展的壁壘,推動了“茶”與“旅游”兩大產業全面對接和融合。
3.4利用文化旅游促進“一帶一路”與民族區域的融合
由封閉到開放、由小農經營到“一帶一路”的跨國合作,是民族鄉村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途徑。文化旅游可以促進各國文化、經貿等方面的友好交流,也是“一帶一路”上的“潤滑劑”,還是促使“一帶一路”各行業開展國際合作的關鍵路徑。
4 結束語
我國民族地區資源優勢獨特,發展鄉村旅游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鄉村旅游在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幫助農戶擴大增收,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上作用顯著。因此,在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上,應該牢牢把握鄉村旅游發展路線,穩定發揮鄉村旅游在促進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注重以民族特色文化遺產吸引游客,滿足游客的消費需要,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重視村民的民意表達,充分調動人才的就業創業積極性,激活本地人才的內在發展動力,發揮其主體參與作用;穩健發展特色產業,強化產業支撐,解決產業結構單一問題,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利用人文旅游,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與民族區域的合作等,早日實現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尹成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J].農村工作通訊,2018(02):22-23.
[2]朱啟臻.產業興旺的多樣性特點[J].農村經營管理,2018(09):20.
[3]陳錫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01):5-12.
[4]郭蔓蔓.鄉村振興背景下桐柏縣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研究[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21.
[5]唐曉宏.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岳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研究[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5(01):80-82.
作者簡介:謝 旭(1998—),男,漢族,江西宜春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民族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