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黃河國家戰略發展視角,著眼于東營市體旅深度融合研究邏輯,運用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了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價值、優勢、困境和路徑。從體育資源、生態環境、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等層面分析了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價值。從政策制度的導向性、地理環境的獨特性、自然資源的優越性和體旅融合的有效性等層面闡述了其優勢。研究認為,專項政策制度缺失、專業人才資源匱乏、產業品類結構單一和綠色低碳意識不足是當前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困境。據此,從加強政策頂層設計、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品牌優勢和創新特色小鎮內涵等層面提出優化路徑。
關鍵詞:黃河國家戰略;東營市;體旅融合;深度發展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Tourism in Dongying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Yellow River National Strategy
LV Wen-min1, ZENG Yu-shan2*, ZHAI Bin2
(1.Graduate School,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2.School of P.E., Jining University, Qufu 273155,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Yellow River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logic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tourism in Dongying City, and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value, advantages, difficulties, and path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Dongying City. The value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tourism in Dongying City wa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ports resour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its advant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guidance,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perior natural resources, and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tourism.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main challenges fac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in Dongying City are the lack of special policy systems, a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talent resources, a single industrial category structure, and insufficient awareness of green and low-carbon. Based on this, optimization path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policy top-level design, focusing on profess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fully leveraging brand advantages, and innov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Key words: yellow river national strategy; dongying; sports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ep development
體旅融合是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黃三角作為中國區域戰略發展的重要部分,其體旅融合發展研究對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由此,黃三角體旅融合創新發展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現實價值。東營市處于黃三角的核心區域,是發展經濟的重點城市,在推動黃三角體旅融合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東營市黃河入海口進行實地考察,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指出在深入挖掘黃河流域文化資源時要保護好、利用好生態資源。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1]。近年來,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呈現良好態勢,然而,在深度融合發展中仍存在政策制度缺失等諸多問題?;诖耍狙芯恐饕治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價值和優勢,并探討其現實困境與實現路徑,旨在助力黃三角體旅融合持續深度發展。
1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價值
1.1有助于豐富體育資源,促進全民健身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尤為重視,全民健身已是大勢所向。傳統體育活動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身體需求和心理需求,所以必須實現傳統觀光型旅游項目向體育參與型旅游項目轉型,體旅融合發展不僅可以實現此目標,而且可以改善旅游產業結構。旅游者通過體育競賽等項目進行旅游活動,可以使其身體得到鍛煉、陶冶其情操,有助于全民健身的開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體旅融合發展會進一步帶動東營市的體育資源,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兩種產業高度融合的價值,更加注重體育運動對身體素質的作用,間接提升人們對體育活動的思想認識。同時,體旅融合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改變農村經濟發展結構,全方位帶動東營市的經濟發展。
1.2有助于維護生態環境,打造自然保護區
黃三角位于山東省的面積約有5400平方公里,其中有5200平方公里在東營市,而且東營市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黃三角是全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尤其是東營市濕地類型較為豐富,例如,水庫、鹽池、魚塘和蟹塘等濕地的形態存在,其中多種季節性積水濕地與之同存。體旅融合發展可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在貫徹黃河國家戰略定位的同時,遵從自然規律、優化資源,大力建設生態體育文化公園、黃河濕地公園等生態體育旅游,打造東營市生態體育文化旅游示范區,加快推進東營市生態環境保護,為體育生態文化旅游帶動經濟的發展與文化的傳播提供新的動能[2]。
1.3有助于傳播歷史文化,推動體育文化發展
在東營市濕地生存的動物多種多樣,例如,有黑嘴鷗等國家級保護鳥類,黃河鯉魚、黃河刀魚等水生動物,形成一幅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美麗景象,這些皆是體旅融合發展的文化資源,可對體旅文化產生重要影響。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文化優勢,使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址不斷深化,促進體旅與文化發展共融共生,不斷提升體旅融合內涵,拓展體旅融合范圍,促進東營市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為體旅融合發展注入更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內容,使體旅與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深度融合,積極推動東營市黃三角體育文化旅游帶的發展。
1.4有助于促進體育經濟,提高當地經濟效益
體育經濟的增長是實現體育運動與旅游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途徑[3]。體旅融合發展已成為提升經濟效益、拓展旅游市場、吸引旅游消費的重要旅游方式。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崛起以及新材料、智慧建設的廣泛應用,體育運動、旅游產業與網絡技術逐漸融合,催生了體育旅游消費新業態,驅動當地體育經濟快速發展[4]。目前,東營市特色體育賽事、民俗節慶活動等當地特色活動較多,例如,利津縣陳莊鎮臨河蜜采摘節等農產品采摘活動等等。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通過打造網絡項目等線上線下的體旅產品互動體驗,推動產品營銷改革,提高東營市文化與環境的吸引力[5],進而有效提高東營市的經濟效益。
2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優勢
2.1政策制度的導向性
政策制度是推進體旅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體旅融合深度發展無法離開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需要政府適時頒布政策制度有效引導、有序推進。2022年《東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結合的新興產業,以體育項目為核心,以參加體育項目及觀光游覽為目的,涉及到競賽健身、競賽表演等[6]。東營市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制度,抓住體旅融合發展的機遇,將生態環境保護置于首位,對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做好規劃,頒布了相關政策制度,加大了體旅融合發展的扶持力度。
2.2地理環境的獨特性
東營市處于黃三角的中心位置,北部連接天津濱海新區,南部靠近濟南經濟圈,東連膠東半島,是環渤海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東營市海岸線較長,其臨海體旅融合發展有巨大的市場和資源潛力,在質量和數量方面皆為體旅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東營市生態文明建設對體旅融合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體旅融合資源開發重要的歷史使命。近年來,為促進體旅融合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協同發展,東營市舉辦了很多大型的體育活動,例如,黃河口馬拉松邀請賽等等。東營市地理環境的獨特性使體旅融合發展不僅可以讓旅游者體驗東營市的風土人情,而且可以讓其感悟東營市獨特的城市風貌。
2.3自然資源的優越性
體旅融合需要資源依托,豐富的體旅資源是體旅融合發展的堅實基礎。黃三角是我國最具潛力的三角洲,位于山東省的土地面積較為廣闊,其在東營市地域所占土地面積較大,東營市體旅資源豐富且特征明顯,具備體旅融合發展的獨特優勢。黃河不僅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上游大量泥沙流至下游沉積形成灘洲,而且被賦予“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奠定良好的地域基礎。同時,東營市不僅以盛產石油為名,而且交通非常便利,有東營永安機場和東營港等,豐富的能源和便利的交通可有效促進東營市體旅融合深度發展。
2.4體旅融合的有效性
東營市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體旅融合經驗,例如,東營市2023年舉辦的黃河口馬拉松,彰顯東營市黃河原生態自然特質,為參與者提供了獨特的運動體驗。該項目以突出地域特色為重點,巧妙地將體育活動與黃河特色融為一體,并借助網絡平臺進行比賽直播,以VR技術營造深度體驗的體旅效應。體旅融合在價值導向、產品特性、消費人群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交叉重合性,促使體旅產業向更高的價值增值進行轉換[7]。近年來,東營市通過多方位對體旅項目進行宣傳,不僅可以充分融合金融、技術和市場等資源,而且可以避免原生態體育資源和文化資源在發展中被遺忘,形成“1+1gt;2”的效果。
3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困境
3.1專項政策制度缺失,機制體制有待優化
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面臨諸多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礙,目前,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層面的專項政策制度尚屬空白,專項政策制度的缺失將限制不同部門的協同溝通,影響東營市體旅融合項目的開發,導致其價值難以有效發揮。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覆蓋的區域較大,旅游路線比較零散,且涉及部門較多,專項政策制度缺失導致東營市產業發展和產業配套較為粗大化。同時,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機制體制尚未構建,體旅融合需要多部門協同謀劃,形成東營市體旅融合區域帶。然而,囿于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無法得到政府相關主體重視,導致各縣區間信息溝通不暢,融合規模效應無法有效發揮。
3.2專業人才資源匱乏,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專業人才是體旅融合發展的核心內容,目前東營市體旅融合專業人才數量較少且質量較低。整體而言,目前,我國系統性培養體育旅游專業人才的高校缺乏[8],雖然部分高校設立相應的體育旅游專業,但是招生規模不足,體育旅游人才培養還處在尚不成熟的階段[9]。東營市許多地方具備較好的體旅元素,但卻處于散亂狀態,無人進行組織管理,任憑游客自己玩耍。同時,東營市體旅融合從業人員質量差距較大,專業人才服務門類尚不健全,從事管理和產品研發的專業人才極為匱乏,例如,黃三角體旅融合需要一定的文化創意,然而,東營市此類專業人才較為匱乏。東營市體旅融合管理專業人才也較為稀缺,從而導致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服務不到位現象時有發生。
3.3產業品類結構單一,品牌效益有待提升
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融合程度較低且規模較小,融合市場有較大發展空間。東營市體旅市場在特色項目宣傳方面力度不夠,雖然利用馬拉松、山地自行車等活動不斷吸引眾多游客,但是因產業品類結構單一,品牌效益較低,賽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仍需不斷提高。目前,雖然東營市自然資源豐富,但是開發的體旅項目較少,大多數項目仍然停留在觀光型旅游,此類項目缺少一定的參與性與體驗性。東營市一些體旅地點沒有明確的主題,體旅產品層次較低,體旅資源難以更好地融合。同時,因管理人才缺失、創新能力較弱,開發的特色體旅產品較為精簡,缺少精品化和個性化。因東營市農業所占比較大,體旅項目結構單一,產業化、規?;写岣遊10]。
3.4綠色低碳意識不足,生態環境有待強化
綠色低碳和生態文明是體旅融合發展的新內涵,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強化綠色低碳層面的建設。隨著東營市經濟快速發展,過度開采石油和阻礙海潮修建大壩等行為,對體旅融合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相關主體對綠色低碳意識不足,使生態體旅產品難以有效供給,制約東營市體旅融合市場發展,例如,東營市露營旅游所存在的問題。同時,東營市獨特的生態環境是體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體旅融合發展必將影響生態環境,過度強調體旅融合的商業價值,容易忽視生態環境建設,例如,東營市景區體育活動后,游客所丟棄的生活垃圾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4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路徑
4.1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健全體旅發展機制
加強政策制度頂層設計、健全相關發展機制是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東營市應主動對接黃河國家戰略,圍繞黃河特色發展體旅項目,健全相關政策制度支持機制,盡快研制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相關專項政策制度,構建縣區多元協同機制,推動體旅融合資源有效流通、共享共建。東營市應認真貫徹國家相關政策制度,充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方針,保護好黃三角的自然生態環境,提高低碳環保意識。同時,東營市政府應加強各部門的協同交流,健全監管機制、市場機制和協同機制,逐步構建差異化體旅融合發展機制,為體旅融合全方位深度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2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優化體旅服務質量
體旅融合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和技術水平不高制約著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水平。由此,東營市在體旅融合結構層面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構建穩定的融合機制和提高技術水平。體育旅游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尤其是接受過系統教育和專業培訓[11]。目前,高校對體旅專業人才培養僅停留于設立相關課程,主要采用封閉式教育,實踐內容比較匱乏,所以高校在培養體旅專業人才時,應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實踐應用加強自身專業水平,掌握專業技能[12]。同時,東營市體旅融合應盡快構建穩定的融合機制,合理科學規劃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提升體旅融合技術水平,加強體旅專業人員分配,提高體旅服務質量,例如,專業體育教練、旅游導游和管理人員的配置,注重專業人才引進,加強專業人員培訓力度。
4.3充分發揮品牌優勢,提升體旅消費體驗
在黃河國家戰略背景下,東營市應發揮黃河體旅品牌優勢,在體旅項目上著力打造屬于自身特色的產品,創新具有黃河文化旅游與體育活動內涵的產品,拓展體旅融合文化內涵,體現東營市黃河旅游與體育活動融合的新格局。就東營市而言,促進體旅融合發展較為穩定的產業主要是馬拉松、騎行和漂流等具有東營地域特色的項目。東營市便利的交通為體旅融合奠定了基礎,政府應規劃高速公路以形成東營市體旅精品線路的架構,為旅游者體驗體旅項目提供便利。東營市政府應根據不同縣區創新體旅項目,催生體旅新業態和新體系,充分發揮品牌優勢,惟其如此,才能突出東營市體旅黃河入??诤驮紳竦氐莫毺匦?。
4.4創新特色小鎮內涵,美化體旅生態環境
東營市應以創建體旅特色小鎮為契機,在提升綠色低碳意識、體現地域特色、創新旅游模式等層面尋求新思路,提高體旅融合整體品質,美化體旅生態環境。2018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于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構建新型鄉村等進行了全面部署。山東省隨之掀起了體育特色小鎮建設大潮[13],在第一批現代體育休閑特色小鎮試點名錄中,山東省共有五個入圍,例如,日照濱海國際水中體育運動特色小鎮等。東營市也應建設體育特色小鎮,以“體育+旅游”主題為特色展開,激發東營市公民對體育和旅游的熱情,從而帶動東營市體育旅游發展[14]。
5結語
實施黃河國家戰略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貫徹高質量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黃三角體旅融合著眼于業態深度發展,聚焦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是區域協同發展的應有之義。體旅融合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力量,在黃河國家戰略引領下,應探索多元化和多層次的發展道路,為優化區域經濟發展結構提供新思路。由此,在黃河國家戰略背景下,亟須長效化和體系化機制保障黃河流域體旅融合深度發展。本研究主要從理論視角為切入點,旨在通過探討東營市體旅融合發展的價值、優勢、困境和路徑,為中國區域體旅融合深度發展提供理論參考。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構建區域體旅融合發展模式,探究體旅融合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對于深刻理解體旅融合深度發展的科學內涵,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黃河國家戰略順利實施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柴王軍, 王睿. 中國式現代化體育強國的內涵特征、體系架構、踐行原則與推進路徑[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23, 38(5): 502-508.
[2] 劉林星, 李越蘋, 朱淑玲等. 黃河流域民族體育文化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研究[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22, 39(2): 197-203.
[3] 李凌, 曹可強, 張瑞林. 區域異質性視域下體育消費發展的內涵特征、動力機制與現實路徑[J]. 體育學研究, 2022, 36(2): 41-51.
[4] 馬曉衛, 任波, 黃海燕. 互聯網技術影響下體育消費發展的特征、趨勢、問題與策略[J]. 體育學研究, 2020, 34(2): 65-72.
[5] 林朝暉. 鄉村振興戰略下體育旅游休閑基地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進路--以福建省為例[J]. 企業經濟, 2023, 42(5): 104-114.
[6] 劉慶余. 國內外體育旅游研究比較[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2, 36(4): 39-43.
[7] 楊銘. 黃河口地區“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研究[J]. 體育與科學, 2022, 43(1): 104-112.
[8] 劉昊. 數字經濟時代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創新路徑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 2023, 13(30): 74-77.
[9] 李金容, 陳元欣, 陳磊. 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綜合體發展的理論審視與實踐探索[J]. 體育學研究, 2022, 36(1): 33-42.
[10] 朱信凱, 徐星美.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4): 9-12.
[11] 陳凌楠. “鄭汴洛”黃河文化帶生態體育旅游研究[J]. 體育科技, 2023, 44(4): 89-91.
[12] 唐嘉, 張露秋. 鄉村經濟振興背景下體育旅游發展策略[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23, 45(S1): 31-33.
[13] 倪震, 劉連發. 鄉村振興與地域空間重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經驗與未來[J]. 體育與科學, 2018, 39(5): 56-62.
[14] 夏君, 邰鵬飛. 田園綜合體旅游功能的表達路徑研究——以東營市田園綜合體規劃為例[J]. 山東農業科學, 2021, 53(1):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