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思政教育逐漸得到重視,作為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模式,在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中,能夠充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針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而言,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思政能力,完善民族體育課程建設,構建完善的育人體系,使其實現文化育人改革目標。對此,本文針對粵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價值與實現路徑展開分析,進一步普及并推廣傳統體育項目,促使我國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進一步傳承。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課程評價方式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Western Guangdong Universities
LIU" Fux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Maoming, Guangdong Province, 525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received attention,as the main mode 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rality,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art and labor,and can fully promo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For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e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and build a perfect education system, so that they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ur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regar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Guangdong,further popularizes and promotes traditional sports,and promotes the further inheritance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culture.
近年來,思政教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熱點,各大高校將思政課程與各類課程實施有機融合,能夠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價值。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高校逐漸注重對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與弘揚,對其進行思政建設能夠進一步豐富思政教育素材,有效滿足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要求,培養學生形成敢擔當,肯奮斗的良好品質。在傳承過程中,通過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方式從多方面出發,增強學生民族團結意識,良好培養現代化建設接班人。
1粵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價值分析
1.1有利于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
粵西地區民族歷史較為悠久留,在長時間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相互促進且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于傳統體育的傳承能夠有利于實現民族團結目標。結合粵西傳統體育活動特點實施分析,其具備包容、樂觀、積極、和諧的民族精神,通過將其納入學校體育課程之中,能夠引領學生良好領會我國當代精神。針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而言,粵西地區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多樣性,與現代競技體育相比,更加注重于營造平等、和諧、友善的運動環境。因此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進行思政建設,有利于,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教師應提升自身對傳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將其作為課程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實現素質教育的偉大目標。
以湛江海上龍舟為例,作為粵西地區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其背后蘊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現如今,每逢相關重要節日均需舉辦海上龍舟比賽,其背后的愛國主義精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學生民族精神,使其強化自身的民族認同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同時,結合賽龍舟的活動特點與模式,在拼搏進取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體現和諧文明的社會風貌,還能夠借助龍舟活動幫助學生展現自我,賽出中國形象與自信,形成拼搏進取的精神。在有效弘揚民族精神的基礎上,深化學生對紀念屈原說的理解,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1]。
1.2有利于弘揚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
從學校角度出發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進行思政建設,能夠有利于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民族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在賦予地域性特征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層面水平。粵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最富于民族特色,對其采取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挖掘體育文化背后精神、行為以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內涵,讓學生能夠了解并喜愛粵西地區民族文化。由于大學階段學生具有分散性地域特點,對其實施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能夠推動學生認知得到升華,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襲。
例如,龍舟運動作為我國龍文化的關鍵部分,在其處于不同歷史時期,為滿足社會以及政治方面的需求,不斷進行交流和融合,進而形成現在的龍舟文化。湛江的龍舟競渡,能夠充分體現我國人民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通過對其進行思政教育,使其切實領會團結奮進的內在含義,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在有效傳承中華龍舟文化的同時,助推龍舟文化進一步傳承與弘揚,提升學生民族認同感與愛國情懷的同時,實現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全面化育人目標[2]。
1.3有利于提升高校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擁有自身傳承的體育項目,在現代化背景下,通過對傳統體育課程進行建設,能夠間接保護民族傳統文化。針對粵西地區而言,民族文化具有一定舞蹈特征,作為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作為傳統體育中較大比例的活動,主要包括龍舞、獅舞、祈求豐收的禾樓舞、追求愛情的公母龍舞等。結合粵西民族的地域性特點進行分析,在長久的發展與傳承下,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體育文化。例如龍舟賽、網龍舞、遂溪醒獅等。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現階段廣受歡迎的運動項目,在良好樹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時,成為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橋梁,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通過豐富教改內容,合理運用傳統體育項目,實現思政教育目標。
2粵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措施分析
2.1構建完善的育人體系
從根本上來說,粵西地區體育活動屬于一種表現活動,在不斷融合、優化的過程中,實現與時代文化的有機融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加大對體育課程中育人元素的采集,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觀,為提升思政教育整體價值,應構建完善的育人體系。通過構建民族傳統體育+思政的管理體系,結合體育課程建設經驗,進一步強化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水平。在這一過程中,運用傳統體育課程可以體現中國風范,實現多維全面育人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國家情懷的同時,推動學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接班人。
為體現民族文化的有效繼承,應對學生民族傳統體育觀念以及行為模式實施培養,從教學理念方面出發,良好解決文化與實踐之間的融合問題,切實推動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機統一[3]。現階段,在科技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想實現對粵西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應積極借助現代媒體的作用。合理運用互聯網優勢,針對部分傳統體育活動實施收集,在全面記錄的基礎上,優化課程結構,實現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深入解讀。
2.2完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
在文化多元發展的今天,粵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被納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具有傳承與發展價值。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現階段傳承意識在不斷淡化,并且傳承方式具有單一性。教師應結合粵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形式特點,合理選擇典型事跡或者典型人物,將其作為思政建設載體,實現教學傳承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將民族傳統文化等教學內容與體育活動相融合,推動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實現并存。從多元化角度出發,將各民族文化精神深刻融入到技能與知識培養之中。促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體育活動背后的精神,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同時人格健全。針對體育教材而言,應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優化,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應結合實際情況定期編寫。不僅包括運動技能,還應擴大思政教學內容的比例,編寫民族英雄等內容。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在合理安排教學活動的同時,切實滿足體育課程全程育人要求。
粵西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具有多樣性,應積極加大教育投入,不斷完善傳統體育課程建設,加大學校教育力度。從教師角度出發,應注重對課案課件的合理編寫,在綜合構思之后,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能力,進一步調整教學結構,確保能夠體現思政教育價值,強化體育課程育人成效。例如,在組織課程中,教師可運用相關資源組建龍舟賽,安排學生以小組為中心實施競渡。為強化教學效果,可以結合湛江龍舟賽的具體模式,促使學生在奮勇爭先的過程中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強化責任擔當,培養優良品質的同時,實現全員思政教育,實現身心兼修的目標。粵西地區民族文化深厚,地區風俗具有多樣性,以春節、端午節、清明節等重要節日為主均會舉辦相應體育表演。在此背景下,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帶量學生深入體會傳統體育氛圍。積極利用風俗習慣,實現對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思政建設效果。
2.3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需加強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在教學期間避免只傳授書本知識,應注重對學生品格方面的教育。強化教師思政能力,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育德能力與責任。從學校角度出發,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強化自身政治素質以及理論素養。以體育教學內容為核心,為提高課堂整體教學質量,應積極進行學術創新。通過不斷收集國內外各種教學資源,采用翻轉課堂等先進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創新課程內容體系,構建多維一體化的教學模式[4]。
針對粵西區域民族傳統體育而言,應注重對大環境保護建設。從根本上來說,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主要是以社會環境為基礎,實現對各種風俗習慣、民間信仰的展現。但是受現代化教育理念影響,教師需正確引導學生對民間信仰的學習,實現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有機結合。針對教學方式而言,應注重靈活性以及多樣性,采用互動式交流等教學模式,高效融入思政內容,激發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興趣,逐步引領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粵西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別具一格的特點,在實際進行中往往與當地民俗活動相結合。其中,在重大節日慶祝時往往會舉辦舞獅表演,以遂溪舞獅最為出名,作為傳統民族體育項目之一,在當地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活動,教師可采用集體學訓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其全面掌握行詩活動的各項技藝。作為一種將舞蹈、武術與雜技融為一體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挑戰自己,展現文化自信。遂溪舞獅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經過多年沉淀對于學生思政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2.4優化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為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思政高質量建設,應優化教學模式,構建文化引領與教學相融合的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應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實施深度挖掘,以文化為引領,逐步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活動。在信息技術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不斷豐富教學過程。
粵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多樣性推動其相關賽事不斷增加,例如,珍珠球、毽球、陀螺、風箏等。其中,以陽江國際風箏為例,作為具有中國風箏之鄉美稱的地區,每年均會舉辦群眾性風箏比賽。為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可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使其結合具體教學目標自行制作風箏。針對部分直徑較大且重量較重的風箏,需配備多人同時進行放飛工作。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能夠使學生在團結合作的過程中深入領會背后的民族精神,切實發揮思政的隱性教育功能。
2.5完善教學課程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作為對教學活動的整體評估,教師應加大重視,結合教學情況,建立科學的課程思政評價標準。針對課程標準、教案編寫以及授課計劃等方面實施評價,深入挖掘其中思政元素,合理判斷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同時,教師應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為主要評價目標,確保教學目標、教學手段以及方法,能夠切實提升學生政治素養。針對評價方式而言,可采用問卷或者量表的方式,對學生整體思政教育結果進行量化評價。
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評價的綜合性,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整體價值觀以及學習態度實施評價,為提升評價有效性,可采用線上課后作業的方式,深入了解學生情感狀態。例如,在組織龍舟比賽之后,教師將精神品質、學習效果、比賽感悟,作為思政評價標準。為學生布置了以下作業,教師:“在本次比賽中,大家體現出了怎樣的精神品質?隊員之間憑借什么才能順利贏得比賽?”結合學生的作業答案進行綜合分析,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以此將思政建設工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內,以此有效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將粵西文化精神融入到學生教學活動中,使其充分領會粵西地區民族風情,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對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延伸。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背景下,為充分滿足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高校應積極進行體育課程思政改革。結合實際情況,將體育課程與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通過構建完善的育人體系、完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建設、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優化、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課程評價方式,有效培育優秀時代人才。強化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水平的同時,助推我國現代化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銳,葛國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的價值蘊含與踐行路徑[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06):73-78.
[2]張程飛.課程思政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舞龍舞獅課程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31):115-119.
[3]呂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融合路徑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16):121-123.
[4]吳地,經建坤.廣西民族體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實踐探索——以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3):122-126.
[5]黃遠旺,王小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高校的對策——評《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3(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