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4月19日下午,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裝備研究院、重慶兩江新區教育局聯合承辦,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重慶召開。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靳諾教授,重慶市教委二級巡視員竇曉明,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陳麗教授,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師范大學原副校長周建設教授等領導及專家出席大會。
本屆學術大會是第83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系列學術活動之一,以“人工智能與教育裝備創新”為主題,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進行研討,旨在幫助參會者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會給教育的未來帶來哪些新場景,如何實施“人工智能賦能行動”。會議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裝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施建國主持。
靳諾在致辭中指出,教育裝備高質量發展必須融入教育改革發展之大局。當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正在形成新的教育范式,教育裝備人應當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跟技術進步的步伐,抓住教育公平和優質均衡兩個重點,多方借力,打造開放合作的高效平臺,共商構建人工智能時代教育裝備新形態,從行業角度回應時代之需、國家之需、教育之需。
竇曉明在致辭中歡迎業界專家學者、教育管理者、人工智能從業者來到山城重慶,他表示,重慶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對教育改革發展新的戰略部署,將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等信息技術,不斷加快服務理念、服務形態、服務方式的創新,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堅實基礎。
陳麗作了題為《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挑戰與對策思考》的主旨報告,站在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高度,厘清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方向,深入探討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顛覆型性技術給教育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思考、挑戰與應對策略。
周建設在題為《人工智能與教育生態變革》的主旨報告中,圍繞教育生態變革和新質裝備應用,以語言智能研究結合數字化閱讀、作文智能閱卷等,對教育的各個要素和環節做了精彩的過程分析,探討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可能性。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佳峰則立足教育數字化轉型這一議題,分析人工智能助推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可能性,并介紹了該公司自主可控的訊飛星火大模型的最新進展及教育應用場景。
重慶兩江新區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重慶智慧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李亭一以《激發“TAC”數字教育新動能,加快發展教育新質生產力》為題,分享了兩江新區發揮新區和新質生產力雙創新擔當精神,培育云班教學新范式,打造區域數字素養培訓新基地,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共建共享,協同建設兩江新區數字化教育建設的工作經驗。
浙江大學信息技術中心教育技術部副部長陳亮以《AI賦能教育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探索》為題,從浙江大學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切入,介紹了學校AIGC創新應用場景及和實踐成效。
北京一零一中黨委書記、校長熊永昌以《人工智能將賦能學校教育新質生產力》為題,通過回溯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教育信息化歷程,分享學校當前智慧教育應用現狀,并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全面分析了“面向未來的生態智慧教育”,深入解讀認知大模型帶來的“智慧涌現”現象。
最后,在熱烈的氛圍中,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俊英代表協會發布了《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重慶共識》?!豆沧R》倡議社會各界應當注重緊密圍繞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實施、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學科實驗室、把關注與應用大模型作為教育裝備創新的重要舉措,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裝備應該遵循“場景分析、原理認知、應用遷移”的基本思路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裝備創新,也要特別關注人工智能應用于教育中的倫理和安全等問題。
來自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裝備部門的相關人員、中小學教師、行業從業者代表等600余人現場參加了會議。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