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兒童手工課是一種培養兒童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受到較多關注。綜述近十年國內兒童手工課的研究文獻,探討兒童手工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活動設計、課程資源建設等內容。還分析了融合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兒童手工課研究新趨勢。
關鍵詞" 兒童手工課;計算思維手工課;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9-00-03
0" 引言
手工課研究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國內兒童手工課程依托美術課程開展,以藝術創作為主要形式,形成較多研究成果。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兒童手工課融合新科技成為新趨勢,拓展有關課程資源,梳理有關教學理論,是提升手工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開展兒童手工課研究文獻的分析,梳理有關研究成果,希望給有關教育教學提供參考。
1" 研究樣本與工具的選擇
筆者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庫以“手工”和“兒童或小學”為主題檢索到近十年有關文獻1 929篇,去除無關文獻、新聞報道等,參照引用頻次、影響因子等參數得到高影響力文獻385篇作為樣本。本文利用CiteSpace_v6.2.2詞頻分析軟件,以自制分析框架為基礎,結合筆者實際調查和教學實踐,開展文獻內容分析。
本研究統計近十年文獻1 929篇,得到表1。結果顯示兒童手工課有關研究呈逐年增長趨勢,說明手工研究領域逐步受到關注。2021年、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數量有所下降。
2" 研究內容分析
研究內容以385篇文獻樣本為基礎,參照筆者先前研究提出的分類框架,統計研究內容得到表2。結果顯示,融合衍紙、陶藝等內容的創新應用手工課成為主要研究領域。教學方法、策略和組織實施類目、課程建設、教材資源開發類目,占據較高比例。兒童手工課對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空間智能、團隊意識的培養,得到研究者認可。
2.1" 兒童手工課研究有待加強
筆者將手工教育思想、歷史演變及有關教育現狀研究歸為一類,反映手工課程的過去、現在的狀況,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我國近代以來就開展手工教育。胡知凡[1]概述了我國近代手工教育的演進,強調勞動和合作精神的養成教育。馬佩君[2]介紹了姜丹書的手工教育思想,強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家校共育”的理念,主張與農藝、工藝、社會需求緊密結合。這些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夏俊峰[3]對50所幼兒園的手工活動開展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手工活動開展的頻率比較低,缺乏系統性、適宜性內容,評價片面化等問題,說明該領域亟待加強研究,提升實施效果。
2.2" 兒童手工課的教學方法以示范教學法為主
該方法適合學生臨摹或模仿,仍然是主要教學方法。有研究者提出游戲化教學、情景教學法、跨學科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法,積極探索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教學方法[4-6]。低齡幼兒結合紙張、泥塑,采用粘貼、揉捏等方法開展教學。高年齡段則融合民間藝術等綜合性手工活動,開展合作式的教學方法[7]。
手工課把手工折紙飛機與飛行原理結合、繪畫與植物特征結合,反映了在活動實踐中學習科學原理、培養科技意識,從模仿式的技能訓練向學科素養、科學精神培養轉變。
2.3" 活動設計及原則對開展兒童手工課效果意義重大
活動設計應按照循序漸進、階梯式設計的原則,“逐步提高手工操作的難度,避免學生練習次數過少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8]。付燕等[9]調查了120名兒童,研究發現分步示范加示意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手工折紙效率。手工活動內容依據課標,結合本地自然資源,豐富活動內容。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帶領學生機械模仿、加工制作[10]。
2.4" 教學實施策略十分關鍵
手工課教學既要注意內容難度符合少兒認知水平,又要實現手工作品的完整度。吳旭輝[11]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以“觀察分析、問題引導、自主實踐、相互交流、多方評價”為線索實施美工課探究式教學。王立楠[12]指出評價策略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作用。陳鵬等[13]認為科技課程缺乏與計算思維培養相匹配的教學模式,有關教育研究有待加強。
2.5" 美術課成為手工教學的主陣地
筆者進一步分析細分類目,結果顯示美術課成為手工教學的主陣地。有研究分析了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發現手工課約占美術課程總量的33%,其中接近一半的手工課都是紙藝手工課[4]。這說明亟待加強課程開發,豐富教學資源。
2.6" 手工課在自閉癥等康復中有促進作用
融合信息技術的智能玩具、積木搭建套裝等在手工玩具類目文獻中有所體現,反映了手工課的發展趨勢。手工課在自閉癥等康復中也有重要作用,出現在部分國內研究文獻中,主要涉及特殊教育學校教學領域。師資培養類目研究藝術教育、幼兒教育等師范專業有關問題。以上內容暫且不作為討論的重點。
3" 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分析
筆者將研究樣本及新增部分碩博論文導入CiteSpace系統,設定時間切片為一年,繪制熱點圖譜,如圖1所示。熱點研究內容出現的次數越多,圖譜中的有關字體就越大,展示出研究總體情況。
本文參照研究熱點,結合文獻內容,發現以美術課程為依托,開展手工課教學成為兒童手工課的研究主流。這與筆者教學實踐相吻合。有的學校單獨設立手工實踐課,有的學校設立幫助殘障兒童增強動手能力的手工課。筆者進一步分析研究文獻,發現近年來的手工課與泥塑、陶藝、廚藝、布藝、折紙、編織等結合,突出了手工制作材料和內容的豐富性。
有些融合民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色的手工課活動與文化融合,拓展了教學內容。筆者發現實物搭建、拼圖拼接、科技類手工活動等類型的手工課逐漸增多。但是,適合少兒年齡特征的有關科學原理、科學素養的手工課案例數量較少,有待進一步開展有關教學實踐,逐步豐富有關教學案例。
4" 研究趨勢及展望
從研究趨勢來看,研究內容開始關注審美、核心素養等內在價值。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校本課程建設成為新趨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發現隨著信息科技的更新,手工課成逐步向智能搭建、科技活動方向發展。
筆者認為科技類兒童手工課案例會逐漸豐富。兒童可以通過編程軟件制作智能化手工作品,甚至開展不插電的游戲活動,從而培養計算思維和創新能力。實物編程、圖形化軟件編程已經形成豐富教學案例、教學理論,但是亟待探索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編程工具、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兒童編程技能,促進兒童的計算思維發展[14]。期待更多適合低齡兒童年齡特點的計算思維或科技相關手工課出現。
5" 結論
通過以上對兒童手工課的分析,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1)手工課是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2022年3月,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突出課程在立德樹人、學科素養養成方面的重要地位。課程內容必定會從強化技能學習,向注重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轉變。
2)兒童手工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整合、案例設計及應用上,以示范教學法為主,學生臨摹、仿制成為主要學習方式。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變化,未來的研究方向會更加多元化和前沿化。筆者主張以示范圖導學與探究式學習結合的方法開展手工課學習。兒童手工課還可以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起來,不斷豐富課程案例和教學資源。
3)熱點分析和研究趨勢結果說明目前兒童手工課以美術課教學為依托,以藝術創作為核心。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物理等學科內容將不斷融入兒童手工課程,逐步形成多元化手工課新格局。
另外,國內文獻中較少把信息科技、計算思維等與手工課放到一起,會對樣本數量產生影響。本文受篇幅限制尚未對外文文獻做分析,也沒有對兒童手工課做出具體界定,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探討。
6" 參考文獻
[1]胡知凡.從手工到勞作:談近代中小學手工教育的演變[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2):124-133.
[2]馬佩君.姜丹書手工藝術教育思想及其特色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4.
[3]夏俊峰.幼兒園手工活動質量提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7,(9):64-66.
[4]譚顯珍.小學紙藝手工課的教學研究[D].四川:西華師范大學,2018.
[5]傅喬治.美術教學中趣味手工粘貼畫教學方法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9(5):160-161.
[6]陳沿好.基于混合式教學的紙藝課教學策略[D].重慶:西南大學,2022.
[7]俸金惠.材料的想象:關于兒童手工教學的幾點建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7(16):148.
[8]劉佳.小學美術手工課教學中自主學習的誤區與對策探究[J].少兒美術,2020(23):35,37.
[9]付燕,韓映虹.不同圖示和任務難度對中班幼兒折紙的影響[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4(1):79-82.
[10]孫紅.基于本地自然資源的兒童創意手工課教學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20):152.
[11]吳旭輝.小學美術手工課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方法[J].美術教育研究.2015(14):125.
[12]王立楠.創建高效小學美術手工課堂的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1):138-141.
[13]陳鵬,黃榮懷,梁躍,等.如何培養計算思維:基于2006—2016年研究文獻及最新國際會議論文[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1):98-112.
[14]高宏鈺,李玉順,代帥等.編程教育如何更好地促進早期兒童計算思維發展:基于國際實證研究的系統述評[J].電化教育研究,2021,42(11):121-128.
*項目來源:本文系2021年度邢臺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兒童計算思維手工課開發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1011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衛民,高級教師;劉俐伶、張會玲,一級教師;董婧,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