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多種思想碰撞、交匯的當下,探析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的設計及結構研究,除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其道德素養,還有利于高校順利推行德育工作,全方位提高高校的德育教學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闡述高校德育中素質評價系統設計的意義,并給出構建該評價系統的實施路徑,力求最大程度發揮高校德育作用,增強德育效能,為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9-00-04
0" 引言
科學的德育素質評價系統可以全面分析學生的德育接收轉化情況,給出精準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反饋,教師可以據此完善德育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正確指引,樹立正向的三觀,幫助學生完成從“盲目被動”到“自覺能動”的思想轉變,進而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1" 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設計的意義
在當前全球經濟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均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中西方思想的融合與碰撞,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國的傳統觀念,特別是在智能終端設備普及的當下,當代大學生只需輕點手機便可以自動獲得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但由于大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缺乏一定辨識能力,加之精力旺盛、好奇心足,很容易被網上的負面思想或價值觀影響,出現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1]。基于此,高校要加強學生道德教育,教會學生辨識不良信息,杜絕不良誘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此外,受互聯網浪潮的影響,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重物質追求、輕精神追求”的現象,這導致大部分學生心理空虛、道德標準偏低,沒有堅定信念與遠大理想。與此同時,在社會發展與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高校德育框架結構已經不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陳舊的德育評價體系已經無法對社會變革產生的新理念進行評價,進而導致高校德育問題頻出,需要高校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對學生德育評價體系進行重新設計。
德育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對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普及德育,能夠給大學生的思想以正確指引,在德育熏陶下,大學生會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道德觀,正確面對生活與學習上的挫折,健全人格,提升思想高度,從而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推進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時大學生德育的推進,也有利于實現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所以說,若想培養滿足時代發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人才,德育至關重要。為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各大高校在積極開展德育的基礎上,還須深入分析德育的影響因素,并在不斷地摸索與實踐中持續地對高校學生德育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設計,提高德育素質評價體系的可行性,以此加強德育的教學效果,提高大學生的德育水平[2]。
2" 德育素質評價系統設計技術
2.1" 數據挖掘技術
該技術的理論運行基礎源自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覆蓋多種學科和領域。能夠深挖德育素質評價指標間的關鍵要素與內在關聯。通過深入解析評價結果,生成精準可靠的評價報告,對學生某個時段或某個階段的德育成果進行反饋。在實際的德育素質教育評估中,數據挖掘技術會先明確挖掘對象,根據挖掘對象設立對應的數據庫,結合挖掘到的信息數據建立模型,通過觀察數據模型,對德育素質教育效果開展評價與解釋。
2.2" B/S結構、HTML網頁技術等
通過對這些技術的綜合運用,方可設計出科學合理的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
3" 需求分析
3.1" 系統可行性分析
在開展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設計時,首先要進行系統可行性分析。為此,應展開全面深入的實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確定是否具有開發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的必要性,并從技術、經濟等方面入手判斷系統是否具有可行性。
3.1.1" 技術可行性
為了構建道德素質評價系統,要求設計人員全面掌握信息化技術、數據庫技術和編程技術等多項領域知識,現如今,上述技術愈加完善,將其運用到道德素質評價系統中,并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高校可以通過對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不斷對現有技術進行革新創新,做到雙贏。同時,在軟硬件設施上,得益于當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設,現有的設備可以為德育素質評價系統提供很好的支持,無需重新購入新設備新軟件,現有的教學系統研發、維護人員也可以對德育素質教育平臺進行有效升級與維護,可保障系統的良好運行。
3.1.2" 經濟可行性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大部分高校都具備較高的信息化辦公水平,自有的系統管理平臺能夠開辟出用以開展德育素質評價的區域模塊,無需額外購買系統平臺,這不僅避免了不必要支出,而且還有效縮短了研發時間,教育工作者可以從道德素質評價系統中及時發現德育中存在的漏洞,為高校德育改革指明方向。
3.2" 系統任務設計
當前大學生更加重視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善于挖掘自身特色。基于此,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應遵循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保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評價中引入多元化主體,充分發揮家長、學生、教師等評價主體的綜合評價優勢,合理劃分各評價主體的評分占比,豐富評價層次,進而體現評價的全面性、公平性、公開性,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可靠。
3.3" 系統功能模塊分析
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主要由三大功能模塊組成,即信息獲取、系統管理、統計分析,不同模塊對應不同的系統功能。
1)信息獲取主要是對被評價對象的各類德育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在實際的運用中,要求優先明確評價對象,并將其收錄納入評價信息中,隨后上傳評價結果,根據該結果完成系統的統計,給出合理反饋,做出相應解釋。
2)系統模板的作用是有效管理評價對象和主體,加強系統檢測,做好維護工作,管理人員可以在系統管理中及時查看反饋意見與統計結果,并根據評價需求對評價量表進行修改。
3)統計分析主要是對統計結果進行展示、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分析計算結果。無論哪個模板都需要將其錄入的所有德育信息傳輸到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數據庫進行儲存。
高校學生德育素質評價系統除三個大的功能模板外,還需要對非功能性系統需求進行分析。如出于使用操作考慮,系統操作面板盡量簡單易操作;出于后期維護考慮,應選擇合適的升級方式;出于信息安全因素考慮,評價系統在具備一定開放性的同時,應對操作人員權限進行科學設置,不同等級的操作人員應具備不同的系統查看權限,盡可能降低數據泄露風險。
4" 系統設計要點
4.1" 數據庫設計
所有系統設計都離不開數據庫,數據庫是支持系統運行的基礎條件,在對德育素質評價系統開展設計時,相關管理人員要重視數據庫設計,明確數據庫設計對評價系統的價值與作用,然后結合高校現有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對評價系統進行合理設計。如前文所述,當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可以依托現有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構建評估系統平臺,將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納入教務系統中,共享部分教學信息數據,以減少一定量的德育信息數據錄入工作量,縮短評價系統研發時間[3]。同時,管理人員要為德育評價系統數據的存儲,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及高效的傳輸途徑,防止發生數據冗余問題,確保數據的統一完整。此外,在數據庫的設計上,為確保數據錄入的便捷高效,應對數據錄入界面進行合理設計,以構建真實可靠的德育素質評價系統數據庫。
4.2" 系統軟硬件設計
開展軟硬件設計工作過程中,應將設計重點放在數據接收端與數據采集端,二者如果設計不合理,則會極大地影響評價系統對數據源的收集及處理。軟件設計中應重點關注數據信息管理程序,做好該項設計有利于快速精準完成數據源的搜索,而模擬程序的有效設計可以實現對數據的有效提取。因此,高校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管理軟件設計可基于Windows 操作平臺,使用VC完成界面設計,并利用Access實現數據庫的全面化管理,以此開展系統管理軟件的設計工作。
數據采集端主要由AD芯片、MCU、傳感器等硬件構成,分析傳感接收端,可以發現其同多個異步串口存在鏈接關系,同時芯片、LCD這類構建也與其有效鏈接,無線與總線傳輸模塊實現相互對接,功能方面同終端上的接收設備保持相同,它們的工作原理均是利用天線,將信號傳給相應的控制中心,同時接收到的信息在主機系統記錄保存[4]。
開展硬件設計的過程中,工作核心是控制系統的構建設計,做好對應的線路設計;軟件方面,要重點關注采集節點、主控制器、協調器節點的設計,合理利用串口有效接收無線網絡環境信息,將接收到的數據經過解析、處理后,傳輸、保存至GPRS模塊,之后借助串口,完成其他類型信息和指令的接收工作,這一系列程序執行完成后,即可實現多類型信息的全面收集和處理[5]。
5" 高校德育素質評價系統設計的實現
5.1" 系統流程與結構
高校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的工作流程為:登入管網—用戶登錄—識別用戶信息—管理操作。如果用戶為管理員,則可按照實際需求或相關標準規定,為學生劃定德育素質評價指標,或者對評價指標實行初始化處理;又或者進入統計分析模板,參照實際需要,設置評價指標,同時在相關權重計算公式的幫助下科學研究某一項數據,判斷設定好的系統是否為最優體系。如果是,則無需再對系統結構或流程進行調試;反之,則需要對系統進行調整優化。若登錄人同時參與評價,則該用戶有權限隨時獲取信息,并根據具體的數據信息完成相關評價,為系統的統計與分析工作奠定基礎,進而呈現出素質評價結果和最終排名。
高校德育素質評價體系是在學校以太網基礎上設立的系統模板,采取B/S架構,與數據庫服務器及Web服務器相連,學生和教師作為系統的客戶端,可以在校園網覆蓋范圍內自主查詢學生評價或自我評價。
5.2" 系統設計的實現方式
5.2.1" 信息獲取模塊
信息獲取模塊設計分為三大板塊,即對學生進行信息查看,然后結合查看結果進行評價。該模塊設計能夠保障系統評價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在實際的評價中,首先要選擇學生或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結合評價需要開展公正客觀的評價。以評價主體是教師為例,教師可以登錄評價系統管理平臺,借助信息獲取模塊,結合自身需求,選擇對應的系統頁面。一個頁面可以查詢學生評價,另一個頁面可以查詢學生詳細信息。當教師需要查看學生評價時,可以在查詢頁面錄入學生的姓名、學號等信息,查看學生評價;如果教師需要查看學生信息,可以在學生信息查詢頁面輸入學生的性別、入學時間等信息,獲得學生詳細的德育信息,而后根據所獲得的信息,結合德育素質評價指標填寫對應的表單,完成對評價主體(學生)的德育素質評價,并做好相關的驗證工作,判斷所填寫的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待教師完成評價后,系統會自動更新數據,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掌握。
5.2.2" 系統管理模塊
在對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管理模塊開展設計時,要考慮到系統的適用對象。因為后臺管理者需要對系統進行升級優化與維護管理,所以應給予后臺管理者最多的系統權限,在管理人員的系統權限設置上,應根據學校的權責劃分,設置不同的管理權限。同時,還應結合德育實際情況與學校教學要求,對各個德育評價指標分值權重進行科學設定,確保評價系統的全面性與真實可靠性,加強評價體系的效能。高校中的德育素質評價系統管理模塊功能主要包括用戶管理、系統設置以及學生評價的管理。其中,用戶管理涉及主體添加、刪除和查詢等功能;用戶管理涵蓋評價指標設定、添加、刪除、修改、分值權重調整等功能;學生評價管理是指根據設定好的指標分值權重、數值計算等功能,對學生德育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并生成對應的評價結果。
5.2.3" 統計分析模塊
德育素質教育的統計分析模塊主要用于對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提升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該模板借助數據挖掘技術及計算機技術,對評價結果進行深入分析,進而保障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并同步將統計分析數據傳輸到底層數據庫進行保存,然后以此為基礎對德育評價系統進行不斷修訂與提高。
對統計分析模塊進行設計時,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排名統計模塊,二是關聯分析模板。前者用來對學生德育評價分數進行排名,借助元素對比與矩陣判斷,計算每名學生實際加權總分,進而輸出分數排序結果;后者用于對各項德育信息關聯性進行深度挖掘分析,以期有效建成相應的數據庫和模型,便于數據評價工作的高效推進。一旦建成的數據庫中是無效的數據,則要重建數據庫;如果是有效數據,則可以繼續接下來的工作,即搭建數據模型同時進行數據評價。如果得出滿足的評價數據,則系統將保持執行操作,反之,需要重新對數據予以分析。統計分析模塊設計中需要引入Apriori算法,以確保計算的準確性。
6" 參考文獻
[1]姜松祥.基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提交通用技術項目成果的研究與思考[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0,36(7):85-89.
[2]黃茗,李芳蓉.廣西中小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調查及德育轉化對策[J].教育與裝備研究,2018,34(7):28-32.
[3]汪斌鋒,王秋艷.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評價指標設計:原則、要素和維度[J].上海教師,2021(3):47-54.
[4]鄒太龍,劉天琪.大數據應用于德育評價的倫理風險:表征形態與防范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22(8):55-62.
[5]胡欣.“五知五行”育人目標下特色德育課程的構建、實施與評價[J].遼寧教育,2022(14):82-85.
*項目來源: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一般項目“基于CS 架構的高職生德育量化考核系統設計”(項目編號:GJJ220980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戴正,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