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喜秋 吳子汐
[摘 要]目的:中國玉器圖形符號豐富而復雜,其形成與自然、歷史、文化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技術在設計領域的運用逐漸駕輕就熟,數字化傳播的優勢日益凸顯,因此,探索研究數字時代語境下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辦法:通過對歷史文獻、當代社交媒體的分析,立足于數字時代保護和推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分析數字時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意義與價值,提出當今中國玉器圖形符號在數字化展示與傳播、應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數據可視化與分析、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創新等方面的思考。結果:盡管數字化時代為玉器符號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便捷的渠道,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問題,未來需要重視數字化語境下文化符號傳播的規范和引導,以促進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數字時代;玉器圖形符號;傳播
[中圖分類號]J5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0-0006-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熊喜秋,吳子汐.數字時代語境下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研究[J].天工,2024(10):6-8.
中國自古尚玉,玉因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中國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和象征價值。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其中硬玉更為珍貴,也因其耐用、美麗和獨特的精神意義而備受推崇。
中國玉器圖形符號指雕刻在玉器上的各種符號和圖案,包括動物、植物和抽象圖案,每一種圖案都有其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這些豐富多樣的圖案符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它們被用來傳達特定的信息、信仰和價值觀,是世界了解和認識中國的重要窗口。在中華文化中,玉器圖形符號的使用延伸到了藝術、宗教、神話和個人裝飾等多個方面,通常這些符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如和諧、平衡、長壽和財富等。
縱觀歷史,中國玉器圖形符號主要通過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傳播,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和科技的迅猛發展,這些符號的傳播有了更新、更高效的手段與平臺,如互聯網、數字檔案、數字博物館、線上展覽等。了解這些符號在數字時代將如何更有效地傳播,以及它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對于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一、數字時代保護和推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玉器圖形符號在文化傳承上因文字傳播形式的枯燥性和傳統平面的局限性曾一度出現斷層。縱觀歷史,某一紋樣在延續百年后往往會出現設計作品的符號語義逐漸模糊、大眾文化認知度降低等現象,以至于后世的創作者和使用者無法完全理解玉器圖形符號背后的內涵。[1]隨著極簡主義、構成主義、波普藝術、未來主義等現代藝術在設計領域的不斷興起,傳統玉器圖形符號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不被人們認知而較少被直接應用,若能將傳統紋樣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將推動其再設計和創造。[2]在如今快時尚、快消費時代文化的影響下,傳統玉器圖形符號因其構成復雜、設計成本較高的特點,被追求效率和銷量的求簡設計而拋棄。越來越多的文化遺產近年來也因較低的公眾認知度、較高投資成本和無法預估的回報等問題,面臨保護和傳承推廣困難的嚴峻形勢。[3]
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形成與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傳統文化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與此同時數字技術卻登上設計領域的主流平臺,成為全球設計的關注點。如在建筑和產品設計領域,數字計算操控實現了多元素的統一,使得設計師的理念和復雜多變的形態成為可能。這也為數字時代下中國傳統玉器圖形符號的再激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將為中國傳統玉器圖形符號與其他設計領域的融會貫通注入新的活力。
二、數字時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意義與價值
(一)傳承傳統歷史文化
中國玉器圖形符號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經過數千年的沉淀和發展,它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承擔著傳承文化的重任。這些視覺符號以其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已經變成了一種令人著迷的視覺標志。[4]在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將這些充滿中國特色的象征符號與當代設計理念相融合,呈現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有很多設計者以玉器為基礎進行一系列可視化設計,涵蓋了制玉工藝、玉器種類、紋樣細節和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通過運用明亮清新的色彩搭配和現代化的圖案展示,向大眾呈現了玉器背后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借鑒和創作時,應該重視這些圖形符號的獨特性,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將其轉化為生動的藝術語言,讓它展現出數字時代藝術的獨特吸引力。
(二)寄寓文化內涵
中國玉器圖形符號中蘊含著絢爛的民族文化,反映了古人的思想、意志和情趣,這些玉器圖形符號通過各種象征手法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熱烈追求。如螭龍紋寓意美好吉祥,也寓意著男女的感情[4];鳳凰是祥瑞的象征之一,象征著吉祥、幸福和福氣;魚是生活安穩富足的美好象征。因此,設計師需要結合設計的目標定位,在不改變原寓意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設計出既具備中華民族情懷又符合新時代潮流的文化創意產品,給大眾帶來新奇的美感。[5]
(三)堅定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弘揚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1]中國哲學觀念構筑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世界,要通過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來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玉器圖形符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深入了解玉器的文化內涵,可以培養人們尊重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中國各大博物館珍藏的玉器承載了古人對日常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蘊含了文化與歷史的精華,呈現出獨特的民族特色。[6]這些玉器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每個圖形符號都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情感與美好的寓意。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思考中國玉器圖形符號在當代的價值與功能,探究其內涵的說服力、形式的吸引力、歷史的影響力和未來的延續力,從而更好地走向世界。通過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促進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培養人們的社會責任感。
三、中國玉器圖形符號設計創新的思考
(一)數字化展示與傳播
隨著先進的數字技術和雕刻軟件的不斷發展,設計師的設計實踐范圍逐漸變大,設計師的復雜思維呈現成為可能。利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將中國玉器圖形符號進行數字化展示,再通過網站、移動應用程序和社交媒體等渠道,向世界觀眾進行文化的傳播,促進文化的創新和發展。[7]虛擬展覽、三維建模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消除了時空限制,也有助于觀眾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促進了文化的國際傳播。
通過數字媒體,觀眾與中國玉器圖形符號之間產生更多樣化的互動,如在線展覽和社交媒體平臺等,可通過評論、點贊和分享等功能增加參與感與沉浸體驗感。數字化技術也有助于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保護和傳承,如用高分辨率的數字圖像、三維掃描等技術來確保文化遺產的準確記錄,以便于數字檔案的保存。教育者也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提供的豐富資源進行在線教育和研究,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發展。
(二)運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
利用VR和AR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中國玉器圖形符號體驗,如虛擬博物館、AR導覽應用等,用戶可以以更直觀、互動的方式探索和學習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文化內涵。例如,用戶可以通過AR軟件在現實世界中看到虛擬的玉器展品,同時獲取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背后的寓意和制作工藝。
運用AR應用程序,用戶通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在現實世界中看到虛擬的玉器圖形符號。這種互動方式可以將傳統的符號融入當代生活,讓用戶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這些文化元素。利用VR技術,創建一個虛擬學習環境,使學習者和研究者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藝術價值。這種虛擬體驗可以提供更生動的學習方式,促進文化傳承。在線商城中使用AR技術,允許用戶在虛擬場景中試戴玉器首飾,這種互動體驗可以增強購物的趣味性,同時讓用戶更好地了解玉器的造型和設計。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融合將更好地推動文化的發展。
(三)數據可視化與分析
利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對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進行分析,通過追蹤數字化傳播的數據了解受眾的興趣,結果可以通過圖表、圖形和動畫等形式展示。一方面,可以展示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歷史演變過程,以及從古代到現代的變化趨勢。通過時間軸、圖表等形式,呈現不同時期的流行趨勢,有助于觀眾更好地理解這些符號的演變過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地圖、熱力圖等數據可視化方式,展示玉器圖形符號在中國各個地區的分布情況。同時,結合文化背景,分析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差異,使觀眾了解這些符號在地域上的獨特性。
另一方面,利用數據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玉器圖形符號在市場中的受歡迎程度、受眾特征等信息,有助于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推廣和傳播策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生動有趣的可視化內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了解和分享關于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信息,從而進一步擴大傳播范圍。數據可視化與分析不僅可以為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提供科學依據,更能增強互動性,吸引更多人參與,促進這一文化元素在數字時代的傳承和發展。
(四)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文創產品具有很高的附屬價值,是對傳統視覺形式的補充,打破了傳統平面形式在時空與視覺上的限制。將中國玉器圖形符號融入當代文化創意產業,設計相關系列產品,如服飾、家居用品、數字藝術品等。這樣的創新方式既能傳承傳統文化,還能通過時尚、藝術等元素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8]設計師可以通過對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重新詮釋和創新設計使其更符合現代審美和文化需求。通過引入新穎的技術、材質或造型賦予中國玉器圖形符號新的生命力,從而提升其吸引力。
文化創意產業通過建立強有力的品牌可以將中國玉器圖形符號打造成有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牌,運用巧妙的品牌策略和營銷手段可以吸引更廣泛的受眾,使中國玉器圖形符號在商業市場上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中國玉器圖形符號不僅可以在國內廣為傳播,還能走向世界舞臺,為推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做出貢獻,成為推動國際文化交融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結束語
通過對歷史文獻、當代社交媒體的分析,深入探討了中國玉器圖形符號在當今數字化環境中的傳播方式和影響。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影響下,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符號不局限于傳統的實體展示和學術研究,而是逐漸融入了數字化平臺,成為文化傳承和交流的新載體。
然而,盡管數字化時代為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便捷的渠道,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問題。其中包括信息真實性的考量、文化符號的正確傳播以及數字平臺上符號解讀的多樣性等。未來需要更深入地探討數字時代背景下中國玉器圖形符號的傳播機制,進一步研究其在網絡傳播中的影響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華明,梁敏娜.中國傳統紋樣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美術學報,2021(2):123-128.
[2]黃華明,李鴻明.中國傳統紋樣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J].藝術大觀,2021(20):133-136.
[3]李婧怡,葉莉.龜背紋的參數化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3(3):29-31.
[4]袁義蓮,張曉燕.宋代玉器的視覺特征研究及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2(22):37-39.
[5]朱鐵軍.以異紋入飾:凌家灘玉器紋樣藝術語言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21,26(6):91-97.
[6]江春艷.裝飾紋樣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1(22):78-80.
[7]劉婧珂.基于盛唐玉飾紋樣的文創品牌數字化展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21.
[8]朱鐵軍.凌家灘玉器紋樣現實轉換與重現路徑構設[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2(3):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