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南省高職教育的發展,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在高職醫學院校的地位日益重要。它是醫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也是提升職業素養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本文針對云南省高職醫學院校語言文字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為云南省高職醫學院校語言文字規范化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路徑。切實發揮高校語言文字工作在培養人才中的基礎作用,傳承并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高職醫學院校語言文字規范化路徑探索的重要性
高職醫學院校的語言文字規范化路徑,對于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和推動醫學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語言文字規范化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探索高職醫學院校的語言文字規范化路徑,有助于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高職醫學院校的教學質量。同時,它也有助于培養具備良好醫學倫理道德、扎實醫學知識和嚴謹語言表達能力的醫學人才。
高職醫學院校語言文字規范化路徑探究
一、學校層面
強化頂層設計。制定與學校相適應的語言文字教育制度,明確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教育教學常規工作中。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文件審查力度,完善語言文字課程體系,豐富教學資源。加大投入,購置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材料,以提高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質量。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相結合,增強醫學生對語言文字規范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優化課程設置。根據實際需求,調整語言文字課程設置,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知識,形成良好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結合醫學專業特色,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在醫學領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高醫學病例和論文的寫作水平。
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建立教師語言文字教學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通過組織教師專業培訓、進修等形式,提高教師在語言文字方面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語言文字教學能力。
構建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實踐途徑。豐富和創新語言文字規范化活動,除常規舉辦的演講比賽、經典誦讀、辯論賽、規范漢字書寫比賽外,還可根據學生年齡、興趣、專業、需求等方面設計活動內容。不斷豐富和創新語言文字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結合學生關注的影視、文學作品、熱門話題,進行語言游戲、配音比賽、話劇表演、語言模仿、小品表演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書法社、文學社、演講社、漢服社等與語言文字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社團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語言文字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學校應制定一系列獎勵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和相關實踐活動。對于在語言文字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給予獎學金、榮譽稱號等表彰;對于在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教學中取得顯著成果的教師,可以給予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等激勵。通過建立激勵機制,提高師生參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完善教育評價體系。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在線教育平臺、數字化教學資源等,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建立科學、合理的語言文字教育評價體系,準確評估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學校應建立健全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的監督檢查機制,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語言文字運用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并糾正不規范的語言文字行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文字習慣。同時,加強對教師的督導,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
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將第一課堂的語言文字教育活動與第二課堂的規范字書寫、詩詞大會、經典誦讀、文藝演出、講座、展覽,以及志愿服務活動、公益活動等相結合,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育體系。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和人文素養。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語言文字能力和水平,培養綜合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營造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將語言文字規范建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語言文字氛圍。通過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站、宣傳欄等進行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宣傳。在校園公共區域粘貼勵志詩詞名句和名言警句,鼓勵學生參加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社團活動,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氛圍。學校開設詩詞、諺語、民間故事、書法、節日文化、戲曲鑒賞等選修課,豐富學習生活,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政治、社會知識,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素養和審美能力。
加強普通話宣傳周的推廣活動。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校內 LED 屏幕等渠道,播放普通話的宣傳標語和公益廣告。在學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推普活動,如主題班會、征文比賽、朗誦比賽等,培養學生說普通話的習慣,宣傳普通話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普通話推廣氛圍,提高學生對普通話的認識和應用能力。
二、學生方面
提升學生素質。學生應學習和遵守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強化文字規范意識,并加強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培養。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從思想上重視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和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性。通過入學測試、分層教學等形式,使語言文字規范化培訓覆蓋到全體在校學生,確保學生具備基本的語言文字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普通話測評,系統地提升普通話水平。舉辦各類語言文字競賽活動或與醫學相關的語言文字活動,激發醫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促進醫教協同。提高醫學生對語言文字能力的認識,強調語言文字能力在臨床溝通、記錄和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結合醫學專業特點,鼓勵學生加強閱讀和開展醫學相關的語言文字活動,從中學習更多的語法規范,培養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與醫院和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等機會,注重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語言運用能力。
積極參加語言文字實踐活動。假期和暑期積極參加助力鄉村振興、送醫下鄉、科普下鄉等活動,開展惠民政策宣傳、衛生知識普及、文化傳承等活動,提高醫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的醫學知識和語言文字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鍛煉他們在復雜環境中的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為今后的醫療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開展校際交流與合作。與其他高校、醫院和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交流與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校際交流,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元化的文化,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同時,加強與行業專家、優秀校友的聯系,邀請他們來校講座、分享經驗,使學生在真實案例中感受語言文字在醫學領域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以賽促學。將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誦寫講大賽等與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相結合,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比賽和實際操作中學會尊重患者、關愛生命,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
注重人文素養培育。通過開設文學、哲學、藝術等人文課程,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增強語言文字功底。學校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推出在線普通話、中國傳統文化、古代文學、現代漢語、演講與口才等課程或講座,拓寬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渠道,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開展個性化輔導。針對部分學生在語言文字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學校可以組織專業教師開展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醫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結成學習小組,互相學習、互相監督,共同提高普通話水平和表達能力。
強化實踐導向。學校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如組織學生參與病例撰寫、醫學論文撰寫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鍛煉語言文字能力,提高醫學專業素養。此外,還可以開展醫學知識競賽、模擬醫學場景等活動,學生在實踐中能提升語言文字在醫學專業領域中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教師方面
樹立語言文字規范化榜樣。高職醫學院校重視對專任教師的規范用語用字培訓,教師普通話水平達到學科教學要求。把普通話水平作為評估教學質量、評選優秀教師、評聘教師職務的一個重要依據。高職醫學院校教師要做好言傳身教,在校園內使用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在普通話規范使用上樹立榜樣。教師應重視閱讀,進行書法、規范漢字、優秀文學作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語言文字知識的學習,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榜樣,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
加強語言文字能力培訓。學校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納入教師培養方案,強調培訓效果,重視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訓練,通過定期培訓、綜合培養,提高教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水平,并適應語言文字規范化教育教學的新要求,自覺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率。
加強學生專業術語教學。學校對學生專業術語理解能力較為重視,但問卷中,仍有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術語理解能力和醫學病例書寫能力較差。所以教師需要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專業術語、醫學論文、病例書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網絡、多媒體等,豐富教育教學手段,提高語言文字規范化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通過制作在線課程、微課、精品課程等,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鞏固語言文字知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克服語言文字學習的困難,提高語言文字能力。
創設教育教學共同體。鼓勵教師與學生、家長、同行以及社會人士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形成教育教學共同體,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高職醫學院校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需要結合醫學專業特色,深化課程改革,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學校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要更加注重基礎教育、人文素養、應用能力和信息技術的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社會、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培養具有良好語言文字能力的醫學應用型人才,為基層和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總之,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也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學校不僅立足本校的語言文字規范工作,還要發揮高校輻射作用,引領區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為地區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做出示范和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
楊志敏,1981年5月生,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碩士研究生,大理護理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語言文字規范化路徑探析”(項目編號:2022J169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