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飛鵬 張文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責任擔當。粵港澳大灣區地域廣泛,大學生思想活躍多元,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增強維護國家統一、服務國家發展的社會責任感,這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交流互鑒、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家國情懷和價值理念,將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增強大學生國家認同感和國家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擬通過分析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現狀,探討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其中,以期為大灣區國家安全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 ? ? ? ? ? ? ? ? ? ? ? ? ? ? ?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緩,在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責任擔當。
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價值觀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國家認同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古代經典著作、傳統禮儀和道德準則,大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核心價值,增強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自豪感。同時,傳統文化中注重和諧、忠誠、孝順等價值觀念的弘揚,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提高他們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和維護。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發展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創造力,在道德倫理、藝術文學、科學思維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貢獻。將傳統文化融入國家安全教育中可以激發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研究熱情,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意識。通過與現代科技、現實社會的結合,大學生可以探索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應用,為國家安全領域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創新方法。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助于提升大灣區的文化軟實力,增強國家安全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二、塑造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責任擔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尤其在塑造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責任擔當方面表現得尤為重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石和精神家園,是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源泉。將其融入國家安全教育中,可以幫助大學生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內涵,增強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的認同。同時,也可以幫助大學生理解國家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提升他們的國家認同感。對于粵港澳大灣區這樣一個包含多元文化的地區來說,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對于深化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建立共享的文化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 ? ? ? ? ? ? ? ? ? ? ? ? ? ? ? 國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需要進一步加強,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存在教材建設亟待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問題。
一、教材建設亟待加強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教材內容相對不充實。一方面,教材在國家安全領域的知識點和概念的涵蓋不夠廣泛和深入,無法全面覆蓋學生所需的相關知識。另一方面,教材在實際案例、政策解讀和應用技巧等方面的內容缺乏充實,難以滿足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和應用需求。因此,教材內容的充實性亟待加強,以提供更全面、深入和實用的國家安全知識。
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教材更新滯后,未能及時反映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國家安全領域的發展變化迅速,涉及的問題和內容日新月異。然而,部分教材未能及時更新,導致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和信息相對滯后,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教材更新的及時性和靈活性亟待加強,以確保學生接觸到最新、最全面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
二、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部分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不高。國家安全教育是一個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復雜系統,需要教師具備全面、深入的專業知識和廣闊的視野。然而,當前在大灣區的大學中,部分負責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師,可能由于自身專業背景的局限,對于國家安全的多元和復雜內容把握不足,難以進行深入、全面的教學。
第二,教師隊伍的結構性問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國家安全教育的兩個重要部分,需要教師隊伍在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上都有較高的水平。然而,目前的部分教師隊伍在結構上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理論型教師數量較多,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數量較少,導致教學過程中的理論和實踐比例失衡。另一方面,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也存在問題,年輕教師和中青年教師比例較低,這對于教育工作的穩定和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 ? ? ? ? ? ? ? ? ? ? ? ? ? ?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途徑
分析上述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筆者根據工作經驗提出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途徑,以更好解決相關問題。
一、編制符合要求的教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編制符合要求的教材應該從價值觀傳承與教育、實踐案例與啟發式教學兩方面展開。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的教材中,可以幫助大灣區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價值觀。通過介紹和解讀經典文化作品、史實和思想,教材可以引導學生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堅守國家安全底線的責任和擔當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教材還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如忠誠、誠信、孝順等,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推動國家安全教育的有效傳達和實施。
教材編制應當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通過具體而生動的案例呈現,激發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興趣和思考。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事件、傳統文化中的安全觀念和智慧,教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國家安全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被采用,鼓勵學生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價值觀,探究解決現實國家安全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合理設置和開展相關課程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中,合理設置和開展相關課程是一條重要的途徑。第一,合理設置課程內容。在設置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時,應著重注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例如,可以通過介紹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使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和精神內涵,增強他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的認同。同時,也可以通過引入相關傳統思想,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使他們明白每一個公民都需要為維護國家的安全穩定承擔責任。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如講解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以及這些發展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等。
第二,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除了理論教學外,還可以通過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等多元化的方式,使大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可以組織大學生參觀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等,讓他們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開展模擬國家安全決策的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國家安全問題的理解;開展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講座、論壇等,使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需要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首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通過系統培訓,提高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家安全的知識掌握能力,掌握融合傳統文化與國家安全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建立教學指導機制,積極總結融合傳統文化的教學經驗。要重點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國家安全教育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國家安全形勢的認識,使教師能夠真正成為國家安全教育的思想引領者。還要建立常態化的教師培訓機制,定期組織相關專題講座、案例研討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此外,應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教師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和傳統文化相關研究,鼓勵教師撰寫具有本土特色和時代價值的教材。建立教師國家安全教育競賽機制,通過各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比賽,激發教師活力。
其次,優化師資結構,實現師資聯合。積極聘請兼具傳統文化修養和國安教育意識的退役軍人、文史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聘請香港澳門專家學者開展國安教育師資培訓。建立粵港澳三地教師交流機制,共享教學資源。鼓勵國安教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展聯合教學。組建香港澳門大學生國安教育領軍人才團隊。應該兼顧師資隊伍的政治屬性、文化修養和專業能力,重視培養符合國安教育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形成較強的相互支撐群體。學校要制定師資引進激勵政策,創新教師管理機制,為教師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可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對增強大學生國家認同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具有重要作用。相關部門需高度重視大灣區大學生國安教育,加強頂層設計,凝聚社會合力,建立科學化的教材體系、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并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各界的育人功能。同時,要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研究適合大灣區國情的教育方法,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國家安全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大灣區大學生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作者簡介:
藍飛鵬,男,畬族,廣東河源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張文梁(通訊作者),男,漢族,甘肅蘭州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本文系2023年度廣東省國防教育課題“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L23ZD08)、2022年度廣東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五階六維發展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2GZ040)、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共建項目“基于區塊鏈的粵港澳大灣區政務協同創新機制研究”(項目編號:GD22XGL45)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