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圓 張曉晨
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fā)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么重要。應采取多種手段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要時可適當為他們帶給一些背景知識,幫忙他們建立新舊聯(lián)系,以便他們借助已知去預測未知,構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用心、能動地進入閱讀。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真正的實現(xiàn)由“要我讀”為“我要讀”,為以后高年級的閱讀鋪平道路。
二、要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除了訓練“學生讀到位”、“邊讀邊想”之外,一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的讀書習慣,如唱讀、語速過緩、平淡乏味等等。二是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指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適當進行圈點勾畫,以把握閱讀資料的重點、要點和找出明白方面的疑難之處。三是要讓學生熟悉了解并學會運用速讀、跳讀、精讀、略讀、賞讀等多種讀法,并逐步學會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要來選取不一樣的讀法。總之,學生“讀”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了,必然受益。
三、“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于現(xiàn)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四、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刻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說、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說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理解者,理解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勞動,教師如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何從單純的字詞句的教學走向段篇的教學,注重從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閱讀方法的選擇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