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師群里新加入兩位師妹,導師留下新課題:請給即將畢業的學妹們提供求職經驗。
師妹有些迷茫,想考公,想考博,想考事業單位,如果都考不上,就去做電商。
一時間,導師群變成了“點子工具箱”,然而,“流量”挺大,“留量”卻不大。作為過來人,我也想提點淺見。指尖在手機屏幕上無節奏地敲打,“去哪就業,畢業后做什么,都是‘術層面的選擇,你要做‘道層面的思考,十年后、二十年后,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蔽覍ψ约侯H有哲理的建議很是滿意,然而,手指卻始終沒有按在“發送”處。
記憶之門落在11年前,彼時的我也正面臨就業的問題。如果當年誰跟我說“道”與“術”的問題,我一定認為他病得不輕??鬃釉趦汕Ф嗄昵熬透嬖V我們,不好為人師,不以己度人。
年輕人嘛,哪個不想嘗試各種選擇的酸爽體驗,可東一拳西一腳地奔風口、追熱度,終難務根本。就像咖啡店賣白酒,圖啥?我曾練過跆拳道,教練反復跟我講,無論何種招式,其精髓是把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被對手帶亂了節奏,會敗得很慘。
小米以傳統式的科層管理,打海外目標市場,躋身世界500強。華為依舊沿用早年的“基本法”決勝于嚴酷的市場競爭。天易變,道不變。盈虛消長,焦點聚散,目標即定力。
彼得·德魯克說:沒有目標,任何商業理論對于管理人員的價值,都是非常有限的。無論是前浪、中浪還是后浪,無論是創業、打工還是求職,卸下追風的心魔,才有逐浪的資本。
“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目標感強的人,易有見微知著的能力,而不惑于外生變量。
小師妹有句話深得我心:“出處不如聚處,還是要往所學的專業上聚焦?!睂W生求職,雖勢單力薄,但也不甘做漂泊的魯濱遜。正如木心先生所說:“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人們總是低估十年后的世界。站在畢業生求職的角度看,短期是生存的博弈,中長期是價值的博弈。波浪式前進的歷史中藏著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必然,擁有價值硬核的博弈者,自會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