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葦
自2010年國家在上海市建立第一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來,截至2023年,我國共建立了26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從地理分布上看遍布全國。作為一種新興的、特別的發展模式,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然而,其建設發展目前尚處于探求、摸索階段,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不斷創新、完善。
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是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模式的一種,基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聚集優勢提供更為完善、一體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進而推動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合理部署。
對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發展模式,理論界總結出三種模式(見第120頁表1)。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獲準建設的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主要開展人力資源外包、高端人才搜尋、人才評鑒、管理咨詢、人才培訓與開發、人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業務。園區建設以高端、高層次和高科技為目標,致力于建立完整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條。截至2022年末,該園區已經入駐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19家,包括國內知名的人力資源服務“三巨頭”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0強等,營業規模突破80億元,服務人才超30萬人次。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主要分為政務服務中心、線上和線下兩大平臺、培訓基地三大功能區,簡稱“一中心、一基地、兩平臺”。政務服務中心主要對接人才引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政務服務。線上和線下兩條路徑既獨立運作,又相互配合,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服務。其中,線上網絡平臺主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對園區內各機構資源的分析與整合,提供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而線下管理平臺主要指人力資源服務實體平臺,該平臺可以促進服務機構與客戶更好地交流,從而使服務機構能夠更精準地了解客戶需求。培訓基地以提升人才素質為目標,基于“半脫產和再教育”的方式,充分、合理利用高校和各人力資源培訓機構資源,為各類企業打造專業化的培訓基地。
總體來看,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發展模式為專業化多維度發展模式,以一定的政策和經濟為基礎完善園區的人力資源服務功能,同時,通過進一步細分市場需求,為不同需求提供專業化、多樣化服務,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提高產業園的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
●打造人力資源產業鏈條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線上、線下兩大平臺為基礎,從人力資源的“規劃、招聘、培訓、績效、薪酬、職業發展”六大板塊著手,致力于建設人力資源“政務服務、產品交易、培訓與開發、數據分析、企業孵化創新”五大職能平臺,從而構建專業、完備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條。
●精準滿足人力資源服務需求
家居設計領域的博洛尼家居公司最先提出“1+N”的服務模式。該模式具體指家居行業設計師和其他行業設計師進行合作設計,使家居從設計到裝修風格更協調完善,使家居整體設計系統化。
家居行業的這種服務模式隨著應用的推廣逐漸發展至其他行業。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基于“1+N”模式,以專業、細致為優勢,以線上、線下兩條傳播路徑為依靠,努力為服務對象提供精準、優質、獨特的服務。
●推動人力資源協同發展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依據相關政策,圍繞當地重點建設區域和重點產業發展,著力為各大產業構建“HR+”應用場景,目前,已經從流量經濟、高新技術、獨角獸、“一帶一路”、生物醫藥五個方面建成“HR+”應用場景,未來還會從金融、新經濟等方面開展協同合作發展,力爭全方位滿足企業發展對人力資源服務的需求,促進人力資源產業協同發展。
●提供服務不夠全面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尚未形成完整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提供的服務更側重于招聘和外包,其他服務職能發展尚有不足,表現為業務低端化、應用效果不明顯等;職能與平臺建設沒有形成良好對接,尤其是在支持企業孵化方面缺少創新及內在驅動,產業園整體提供的專業化功能不完備。
●產業發展協同深度不足
2019年,當地舉辦人力資源協同產業功能發展大會,提出構建中國特色人力資源協同體系。目前,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推出“HR+”創新應用場景,將人力資源與經濟、技術、金融、生物醫藥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進行有效融合,但具體落實和應用過程尚面臨一些問題,協同效果尚不明顯。這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原因:首先,該園區提供服務受地理區域位置的限制,主要與關聯緊密的行業產業有較多聯系,輻射范圍有限;其次,該園區合作平臺搭建有待完善,合作機制不夠健全,合作行業較少,產業聯盟有待進一步建設。
●打造完整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要想完善發展模式,提高服務水平,需要從專業化和高端化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在引進企業時,應著重引入優質的、行業龍頭型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促進園區高端化建設;其次,需要推動入駐企業在職能上向專業化、深入化和全面化發展,做好應用平臺與企業職能的對接,以企業類型的多樣化彌補服務產業鏈缺口,打造一條人力資源全周期服務產業鏈。
●促進產業聯盟發展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應進一步促進人力資源產業聯盟:首先,利用園區地理位置的區位優勢,與高新區內其他相關產業建立合作,形成區域協同效應;其次,利用互聯網技術,基于“互聯網+人力資源”模式,與更多有關產業建立合作關系;最后,遵循“共建、共享、共育”原則,與本地以及其他區域的各級人力資源產業園開展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其他產業園建設的優秀經驗,進一步發揮自身在當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中的帶頭作用,構建“區域、產業、服務、數據”等領域融合的人力資源協同發展體系。
C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產業聚集”為基礎,依靠當地良好的政策和經濟條件,以多維度專業化的發展模式,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服務,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人才就業、人才引進等做出了極大貢獻。然而,該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園區應對相關問題進行重點關注和分析梳理,著手采取一系列措施,諸如完善園區專業功能、建立完備產業鏈、促進產業聯盟協同發展等,進一步推進產業園向“專業、全面、高端、智慧”方向發展。未來,有關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發展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會更加多元化,研究所涉學科會更具綜合性,利用的方法會更具科學可行性,這勢必將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不斷走向成熟。
作者單位 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