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中國與法國,都有著豐富燦爛的文明,也擁有開展經貿合作的共同意愿和良好基礎。中國作為近幾十年來全球經濟規模增長和社會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吸引了大量法國企業的關注。而法國的各類優勢產品和資源也隨著兩國關系的穩定發展,在中國市場獲得了更多認可,法國企業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了更大的機遇。這種基于互利基礎上的合作,涉及兩國各界,合作的熱情從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時簽署的一系列寬領域、面向未來的合作協議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法國經濟實力雄厚
作為七國集團(G7)成員,法國是較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經濟高度發達,經濟動力多元,有著較強的全球影響力。按照2023年數據,法國GDP為29.2萬億美元,排在德國和英國之后,位于歐洲第三名。法國人口規模的快速增長在歐洲表現得十分突出,也成為消費和生產的有利條件。多元的經濟增長動力則給法國奠定了穩定增長的基礎,服務業作為主要動力,與汽車制造、軌道交通車輛、航空航天、核能、化學與制藥等優勢產業相互配合,在全球經濟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事實上,法國的經濟社會影響不僅局限于歐洲,法國企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等地區和國家都有不小的影響力。法語為官方語言或實際較為通用的國家和地區總共有30多個,為相關國家間的國際經貿交往和產業鏈協同創造了良好環境。
2024年,法國的通貨膨脹率持續下降,從2022年末的高點幾乎下降了2/3。盡管如此,4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比上月環比還是上升了0.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社會培訓、運輸、保險服務和食品價格的上漲。與之相比,工業制成品和煙草的價格保持了基本穩定。不過,扣除能源和食品之后的核心通脹率同比出現了下降,從3月的2.2%降至1.9%。通貨膨脹的下降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低成本。
作為歐盟經濟的一份子,法國對歐盟整體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2024年一季度,法國GDP同比增長0.2%,比上季度0.1%的增長略有加快。主要動力來自于家庭消費的加速(從0.2%加快到0.4%),企業的經營毛利率有所增加,最終需求(不包括庫存)有所反彈;法國對外貿易的經濟增長貢獻率從上季度的0.1%降至零。進口從上季度的2.3%下降至0.2%,出口則從0.4%加快到0.5% ;商品庫存對法國GDP的貢獻再次為負值,但負值的幅度比上季度已經有所收窄,企業信心正在恢復。
兩國經濟互補
中法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有不少相似點,為增加雙方相互理解創造了良好條件。從雙邊貿易規模來看,中法貿易基本保持平衡,且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但是,法國對中國貿易在出口穩步增長的同時,進口卻有所下降。
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數據顯示,2012-2022年間,法國對中國出口額從193.8億美元逐步增長至249.7億美元,年均增長2.6%。其中,2021年的出口額更是達到283.7億美元。相比而言,法國自中國進口額卻由534.6億美元降至517.5億美元,年均下降0.3%。最低的2020年僅有411億美元。
這種變化同樣反映在雙邊貿易在法國對外貿易的占比之中。2012-2022年間,對中國出口額占法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從3.5%逐漸升至4.0%,2021年曾達到4.8%;同期的自中國進口額占比則在2015-2019年保持9.0%以上后,從8.0%逐步降至2022年的6.3%。
2023年,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從法國進口商品總額2624.0億元,占中國進口總額的1.5%。法國是中國第19大進口貿易伙伴,在歐洲排在俄羅斯、德國和瑞士之后列第四位。從出口來看,2023年中國對法國出口商品總額2926.6億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2%。法國是中國第24大出口目的地,在歐洲排在俄羅斯、德國、荷蘭、英國和意大利之后。考慮到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額接近或超過歐盟整體體量,中法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占比并不算低。
作為亞歐兩大洲的大國,中法兩國的貿易關系經過60年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廣泛的聯結,反映出兩國經濟社會復雜而全面的互補聯系。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1-3月,中國從法國進口前7大類HS2位編碼的商品金額占比均超過5%。這7大類商品分別為HS84(機械)84.5億元、HS33(芳香料制品和化妝品)78.0億元、HS30(藥品)51.1億元、HS85(電子機械)42.7億元、HS42(皮革制品)36.1億元、HS71(珍珠寶石)31.7億元和HS10(谷物)29.6億元,占比分別為14.8%、13.7%、9.0%、7.5%、6.3%、5.6% 和5.2%,合計占比達到62.0%。可見,法國的優勢產業仍是對中國出口的重要優勢,除了工業制成品之外,相當部分產品滿足了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與進口相比,中國對法國的出口相對更為集中。2024年1-3月,占中國對法國出口金額超過5%的商品有4大類,分別為:HS85(電子機械)151.1億元、HS84(機械)126.9億元、HS94(家具)47.7億元和HS98(特殊交易品和未分類商品)36.6億元,占比分別為21.5%、18.1%、6.8%和5.2%,合計占比51.6%。中法雙邊貿易涉及的商品類別都比較廣泛,中國自法國進口商品涉及96個HS兩位編碼的大類,對法國出口商品涉及97個,比進口商品多了谷物這一大類。
合作潛力廣闊
如果看得更細一些,把中法經貿合作的關注點從國家層面放到地方層面,以產業資源基礎和共同促進發展的意愿,把法國按照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法國本土有13個大區、96個省,除此以外還有海外的行政區和屬地。其中,經濟總量最高的是包含巴黎的法蘭西島大區,GDP占比約為全國三成。接下來的兩個大區為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這三個大區面積約占法國的16.8%,人口占比略少于40%,而GDP總量則占到了全法的一半。
當然,按照名義GDP計算,排名第四至第七的新阿基坦大區、奧克西塔尼大區、上法蘭西大區和大東大區與第三名相當接近。從人均收入上,法蘭西島大區依舊排名首位,分別約為排在第二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和第三的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的1.6倍和1.7倍。
法蘭西島大區是法國活力和創新的重要集聚地,也是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有超過1200萬居民,2025年有望增加30萬新居民。這個區域領先于倫敦、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擁有歐洲最高的GDP,也是歐洲財富500公司總部最集中的地區。該區被譽為“歐洲硅谷”,法國航空巨頭空客、賽峰、達索和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的總部都設立于此,擁有高度集中的研發創新生態,區內企業的研發支出和申請專利數等指標均處于歐洲領先位置,創新生態環境具有競爭力。法蘭西島大區的活力來自于其8000多家初創公司、12萬名研究人員(包括科學家和工程師)、1200多個研發實驗室和每年超過200億歐元的研發投入。作為法國產業優勢的代表,航空業43%的研發費用集中在這一大區。國際化大都市巴黎吸引了全球人才的關注,超過160萬外國人居住在法蘭西島大區,形成了更具活力、多元和國際化的文化氛圍,有能力滿足各國或地區訪客和商務人士短期或長期停留、工作和享受生活的需求。2020年,法蘭西島大區議會主席和浙江省長簽署了促進合作的協議,在經濟發展與就業、科學技術、城市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經濟總量排名第二的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位于法國東南部,2016年由奧弗涅大區和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合并而成,文化、美食和旅游資源豐富的里昂就位于這里。大區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790萬,2/3的土地為山地。該區農業發達,是法國第一大農業生產大區和第一大有機產品生產大區,主要出產小麥、谷物及畜牧產品,也有大量的水果、蔬菜,是法國葡萄栽培和生產葡萄酒的重要地區。在法國擁有的歐盟原產地命名保護 (AOP) 認證的奶酪中,25%來自這里。不僅如此,這個大區還是法國第一大工業大區,工業門類齊全,擁有77萬家企業和18個產業集群。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農產品有著較強的消費能力和需求,“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全鏈條快速協同機制,將為奶酪、火腿、葡萄酒等法國更多優質農產品出現在中國消費者餐桌上提供支持。
周 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