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翔 王浩昆
如今的職業分類已遠不止三百六十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以下簡稱《大典》)公布以來,包括桌面游戲設計師、無人機駕駛員在內的158個新增職業在獲得國家層面認可的同時,也逐漸被更多年輕人接受,并將其作為自己的職業選擇。據教育部統計,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179萬。當下,正值畢業季,一大批新職業同樣可供畢業生選擇。
偶然接觸新職業
來自天津的宋小麗最開始沒想過要做一名陪診師。本科時,她原是一名醫學生。2022年,宋小麗考研失利,沒能“上岸”。不巧的是,家里老人也在此時生病,她和媽媽在醫院和家里兩頭跑。由于本身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她還算熟悉就醫流程,但她也發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一樣。宋小麗意識到這其中存在空白:她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與經驗,幫助患者與家屬改善就醫體驗并提高效率。
“我想,既然無論如何都是剛剛開始,那不如一步到位。”宋小麗回憶起當時決定自己創業的初衷,既然都是“打工”,為何不給自己“打工”呢?
然而,更多情況下,年輕人選擇嘗試新職業,則是因為人們所習慣的“路”沒有走通。
家住武漢的劉賽在上大學期間就聽說過“整理收納師”這一職業。畢業后,她經歷了兩次考研失利、兩次被裁員,陷入了深度的自我懷疑與迷茫。2023年,她正在一家整理收納公司負責電商平臺運營。一段時間后,她發現自己其實真正感興趣的職業是整理收納師,而非運營。于是,劉賽向公司提出從前端轉向后端的申請。很快,她發現這才是自己想要做的工作。
《大典》中,整理收納師被歸類為“家政服務員”,屬于2022年新增職業之一。來自中國整理收納機構留存道發布的《2023-2024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目前已有超73000人接受過職業整理師的培訓。
劉賽介紹,盡管沒有明確的標準,整理收納師也有初級和高級之分。初級整理收納師門檻較低,“就是單純地幫忙整理很亂的東西,把物品收拾起來”,而高級整理收納師的工作內容則會包括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家居空間改造。一些專業的整理收納公司業務范圍還包括軟裝修等。目前,劉賽已經勝任高級整理收納師的工作。
而生活在上海的怡女士盡管很早就接觸過桌游,但決定親手設計則是因為自己對一款外國桌游設定的不滿意。“它是一個以面食為主題的桌游。我很難接受這款桌游在設定上允許通過東西的疊加以及加調料包的方式做出好吃的面食。我也知道很多好吃的拉面,為什么我不能改變桌游的設定?”怡女士回憶自己設計桌游的“第一次嘗試”時說。
不過,盡管后來做出了成品,但怡女士主要還是想和朋友一起玩。直到2022年離職后,她才考慮和伴侶一起,全職做桌游設計。現在,她正在和朋友一起經營全上海第一家桌游設計小店。
在《大典》中,桌面游戲設計師被劃分到“專業化設計服務人才”分類下,也是2022版《大典》新增的職業之一。怡女士坦言,自己是“零基礎”開始做桌游設計,在這之前,她從沒系統地學過美術。“別人可能會因為零基礎而害怕,可是當我主動邁出第一步,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職業并非完美無瑕,收入的不穩定、旁人的不了解成為新職業從業者不得不面臨的挑戰;而相對自由的生活節奏,“意義感”十足的內容則讓從業者覺得自己的工作充滿價值,更擁有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
怡女士說,桌游設計的工作節奏更加個性化,但收入相對不固定,做桌游設計按項目獲得收益,項目結算后,她才能拿到收入。她現在每天都擔心小店會虧錢,特別是上海市內高昂的房租,成為她每天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劉賽則表示,做整理收納是按時長收費。因而,工作期間很少休息,最長的一次,她們連續整理收納了12個小時。
“和客戶建立信任后,客戶可能會告訴自家門密碼,讓我過去;或者也有客戶選擇早上來給我們簡單交代一下,之后便離開,留我們獨立工作。”劉賽說,上門服務類工作也很難有傳統的工作日與休息日之分,周末也可能有客戶。
服務業以客戶為中心,這一理念使從業者的工作強度與客戶要求密切相關。與傳統的服務業不同,新職業更強調分眾化,需要針對具體情況提供具體服務。雖然這對從業者要求更高,但也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收入與成就感。
劉賽介紹,前期的整理收納完成后,她們還會對客戶定期回訪,以觀察之前的工作是否能夠達到客戶預期,同時也會觀察客戶是否養成整理收納的生活習慣。“我有一位女性客戶,每次換季的時候她都會找我做衣櫥整理。上次我去她家里,發現我們之前規劃好的衣櫥分區,比如‘連衣裙區‘夏裝褲子區‘抽屜區,都和上次保持一致。”這時,劉賽大概就能知道,這位客戶已經能在她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收納習慣,并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新職業因其“新”,使得職業本身還未被廣泛接受。劉賽說,盡管父母支持自己創業做整理收納,但有時也希望自己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盡快成家。宋小麗也提到自己最開始做陪診時,她爸爸也希望她“找個班上”,還因為不放心跟她一起去了一周多的醫院,在確定工作足夠安全后才放下心來。
怡女士對桌游設計師這一職業最滿意的一點是“不給自己設限”。“比如有個東西一時間做不出來了,我也不用逼自己非要在某個時間內完成。我可以放一放,過段時間沒準就會靈光一閃,有了新的想法。”
怡女士說,自己之前是做品牌的,那時候她覺得無論是大的策劃案還是小的創意,哪怕能成為當期熱點,但時間過了便沒有人能想起它,自己也不會覺得能從中獲得多少提升。“哪怕我在自己的公眾號上寫600字的廢話,只是梳理最近的生活和感悟,這也是我自己的600字—哪怕沒人看;而為公司寫了600字卻沒人看,公司只會說我的KPI不達標。”怡女士認為,能在做桌游設計中找到價值的重要原因就是—為自己做事情。
年輕人擇業追求新變化
無論是對陪診師、整理收納師這樣的新興職業,抑或是存在已久的職業,能養活自己固然重要,但越來越多年輕人在擇業時更加關注這份工作能否增強自我認同,以及工作內容是否真正創造價值。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調研顯示,52.6%的應屆畢業生在擇業時會看重工作內容是否喜歡。此外,66.9%的受調查者認為,職業選擇的新風尚與畢業生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有關。
陪診師宋小麗想起這樣一件事:那次她為一位做完大手術不久、家在內蒙古的老人做代辦服務。所謂代辦,是指當需要定期復查或取藥的患者不便來醫院時,由陪診師幫患者轉交報告單給醫生以及向醫生匯報患者的最新情況。因為不是首次就醫,醫生已知曉患者情況,陪診師在這其中發揮的作用受到了醫院和患者的雙重認可。據了解,宋小麗從2023年4月開始就幫助這位老人做代辦,并見證了老人康復的全過程。她記得,有一次復查時,醫生當著診室內所有人的面說“我又救回來一個人。”那一刻,宋小麗十分觸動。在這一過程中,她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近些年,一批新職業的出現讓應屆畢業生有了更多可選擇范圍。在成為全職整理收納師后,劉賽在2024年3月創立了自己的整理收納工作室。她選擇創業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原有公司無法滿足她未來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她已具備獨立處理從接單、設計到方案落地全流程的能力。“我發現自己走的每一條路都算數。”之前說不上成功的職業經歷,卻讓她掌握了電商運營、溝通協作、營銷推廣等技能。就連考研時了解到的關于新聞傳播學的知識,如今也都化為她自主創業路上的“燃料”,讓她更專業有效地在社交媒體平臺推廣自己的工作室。“所謂的‘彎路其實都不是彎路”,劉賽感嘆道。
而有些時候,“永遠在路上”則是常態。擺脫“上岸”語境下的擇業,“勞動”有了新的內涵。怡女士覺得真正的勞動就是“自發地做事情”。她回憶自己剛離職時就想過全職做桌游設計可能會面臨困難,但她還是愿意做這件事。“每天躺著看劇、刷短視頻固然開心,但之后心里就會很慌。慌的原因在于人本身,我還是想要勞動,想要創造價值,所以在公司時我越努力、越迷茫。” 怡女士認為,脫離了KPI絕不意味著停止勞動,而是設定更加明確的目標,不斷積累,讓勞動回歸本質,創造自己認可的價值。
“我會想要去做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學習、進步,也會得到產品。對我來說,原創桌游成品就是階段性過程的證明。我沒有最滿意的作品,我一直在進步,最滿意的作品永遠是下一個。”怡女士說。
薛 翔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講師、中國文化與數字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浩昆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