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書彥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才市場對求職者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國大學生的畢業人數也保持著持續上升的趨勢。在這種背景下,開展常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就業優勢和競爭力。然而,目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開展情況并不理想,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效果不佳。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文章提出高校需要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優化,完善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與發展。
【關鍵詞】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指導
一、開展常態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對學生后期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教育從業者和專家開始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一代學生所面臨的未來生活、職業發展以及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代青年在就業方面更加注重適應性和匹配度,他們希望在工作崗位上展現個人價值并獲得認可。因此,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成為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學生的生活背景、學習水平以及專業能力等因素在無形中對他們的就業選擇和創業定位產生著重要影響。如果能夠及時開展常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自身有清晰的認識,進而確定職業定位,還能幫助他們明確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實現個人夢想。
(二)有利于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如今的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畢業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壓力。隨著畢業人數持續增加,勞動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愈發嚴格。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學生只有通過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才能在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針對這一背景,高職院校必須及早開展常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此外,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求職過程的一部分,還是在職狀態的延伸。具備良好的職業規劃能力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還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在就業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有利于學生實現個人成長
大學階段是每位學生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對他們的職業生涯產生著深遠影響。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才市場要求的提高,許多學生陷入了被選擇和選擇的焦慮中。他們既不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也不明白如何進行有效的就業規劃。因此,他們急需輔導員的幫助,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來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路徑。在輔導員的引導下,他們可以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尋求更好的個人發展。
二、高職院校開展常態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現狀
(一)缺乏主體意識和職業規劃目標
首先,由于傳統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導致大多數學生和輔導員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深入了解,缺乏主體意識和明確的職業目標。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未來職業需求的認識。其次,一些學生將大學生活視為實現個人夢想和探索人生的階段,因此并未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職業規劃。這種態度導致學生對自身能力和職業目標的誤判,忽視了科學分析專業與職業之間的區別,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目標。這種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學生心態的浮躁和懶散,對其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不利。
(二)缺乏精準的職業定位
明確的職業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學的核心,只有學生了解自己的主觀能力、客觀條件和個人職業目標,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職業方向。因此,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需要基于客觀事實,同時充分考慮自身、企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以確保與職業的契合度。當然,在職業定位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然而,目前的情況顯示,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并未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列為重要任務,缺乏相應的資源投入,導致學生的就業范圍受限。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學校傾向將重心放在科研活動和教學上,而忽視了學生的職業發展,這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在新時代的影響下,我國一些高職院校開始逐漸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并開設了相關課程體系。然而,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首先,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存在明顯的不足,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因此輔導員難以緊跟時代和社會需求,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其次,輔導員仍然過分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專業知識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生職業定位的重視,導致學生在就業方向和職業選擇上面臨困境。最后,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知識了解不深,無法發揮出指導作用,也未能幫助學生明確職業定位,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選擇。
三、高職院校開展常態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路徑
(一)突出課堂主體作用,挖掘更多職業規劃指導渠道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首先,針對大一學生,可在第二學期設置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對大二學生,則可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課程,強調課堂主體作用,結合課程教學和實踐培訓,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其次,教學內容應結合學生興趣特點和時事熱點,優化教學方式,如采用情境教學、體驗式教學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喚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其職業規劃水平。最后,課堂教學與課后指導應深度融合,拓展職業規劃指導渠道,結合實際情況,不僅可采用面對面交談和團隊輔助等傳統方式,還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展開線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如通過微信、抖音、微博等現代化社交網絡平臺。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案例征集、視頻大賽等形式,滲透職業規劃指導知識,提升指導效率和質量。
(二)打造第二課堂,吸引學生加入
第二課堂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顯著的不同之處。它不受時間和場所的限制,能夠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興趣。最關鍵的是,第二課堂完全沒有嚴肅、刻板的考試考核制度體系,因此深受學生喜愛,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參與。
首先,輔導員可以利用傳統節日、重要紀念日等開展相關活動,如文化體育、主題教育等,將社團作為活動的依托,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第二課堂活動,如開展社會實踐、校外實訓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和職場參與感。活動內容需要與社會發展形勢、專業特色以及學生的成長需求相契合。輔導員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專業特長參與社會實踐,實現知行合一,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工作責任心和自信心。
其次,由于每位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方式存在差異,輔導員需要展開針對性的鼓勵和引導。例如,針對專業基礎較強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專業實訓室學習,參與專業技能競賽,或向專業課教師請教相關經驗;針對富有想象力、敢于創新的學生,可以推薦他們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和專業活動,培養創新創業能力;針對學科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參與各類競賽,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以上方式不僅能引領學生走出校園,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制訂符合個人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課堂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在校園之外能夠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社會認知。通過這種綜合性的培養,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生涯的挑戰,實現個人成長和發展目標。
(三)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管理,全面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學生踏入校園,輔導員的責任便正式啟程,直至他們畢業,一些輔導員可能會持續關注學生的就業情況,為他們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持續支持,這為常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了時間保障。不同年級的學生會面臨不同的情況,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重點也不同。大學一年級學生需要啟蒙,需要對其普及基礎的職業生涯常規知識,輔導員可以通過團體活動、班會等方式幫助他們建立自我認知能力,并制訂具體的職業發展目標。大學二年級學生則需培養社會認知能力,實踐活動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社會,調整職業目標,優化就業理念。畢業班學生需要關注面試禮儀、簡歷制作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提升求職及入職能力,從而順利就業。另外,學生進校后,輔導員應組織入學教育,并介紹就業、考公、專升本、入伍、創業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學生了解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同時,輔導員應通過數據統計記錄學生的畢業情況,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數據支持。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融入安全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并結合重大節日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這不僅可以豐富課程內容,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三觀認知和職業道德品質,幫助其形成科學的就業觀,降低盲目從眾、自私自利的心理風險。此外,輔導員還應重視防詐騙安全教育,向學生介紹常見的騙局案例,提醒他們篩選、核實正規招聘網站,警惕“黑中介”,避免被扣留證件或亂收費。
(四)打造專業化、高質量的就業指導團隊
高職院校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表明,大多數高職院校這方面的工作僅僅停留在表面,輔導員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將這項工作看作是一項例行任務。因此,高職院校亟須建立一支專業化、高質量的就業指導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應該包括專業的職業發展人員、就業指導教師、輔導員以及職場專業人士等。
專業化的就業指導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應該了解其他學科領域知識,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等,以及與就業相關的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同時讓教師不斷地深入學習、自我完善,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一名優秀的就業指導教師還需要了解國家政策、勞動法以及具備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和預見力。因此,就業指導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必須非常過硬,才能夠專業地指導學生,并成為他們的榜樣,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熱情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術精神和良好的行業情懷。
職業生涯指導工作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因此,與學生的聯系必須十分緊密。輔導員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專業水平、綜合能力以及性格特點。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過程中,輔導員可以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倡導“以學生為本,環境塑造品格”的道德品質教育。將就業指導與思想教育相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在日常的教育和學習中,完成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四、結語
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不應僅限于傳授理論知識,更應該重視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從學生入校開始,高職院校就應在潛移默化中為他們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機會,讓他們提前規劃學業和職業,然后有條不紊地執行。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至關重要,輔導員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明確其就業方向,不僅要幫助他們順利就業,還應有助于他們在事業上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孝琴. 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策略探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24,15(03):206-208.
[2] 王蕾,李春波,王荻.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思考[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03):92-94.
[3] 任雪君. 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研究[J]. 知識窗:教師版,2023(12):81-83.
[4] 姚頡,蘇震,李怡辰. 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的運用分析[J]. 人才資源開發,2023(24):27-29.
[5] 魏鵬.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12):169-171.
[6] 丁楠,王琪. 新形勢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構建探析[J]. 就業與保障,2022(08):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