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強 朱毅 唐鳴遙



摘 要:研究海外安全風險的跨界傳導對于實現風險的多尺度預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安全風險的跨國傳導機理和多風險耦合效應,以誘發—擴散—影響三階段為視角,從不同維度厘清安全風險的跨國傳導路徑,建立了非洲跨國安全風險傳導理論模型。研究表明,基于鏈式、輻射式、匯聚式、交互式的雙維度模式建立的海外安全風險跨界傳導理論模型,可為海外安全風險的科學預警提供借鑒。
關鍵詞:非洲國家,安全風險,跨國傳導,理論模型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25
0 引 言
近年來,為了對沖“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影響,美國、歐盟、印度、日本相繼推出了“繁榮非洲倡議”“藍點網絡計劃”“重建美好世界”“全球門戶”“亞非增長走廊”等計劃。受上述多重地緣政治博弈的影響,加之巴以沖突、俄烏沖突、極端天氣事件、全球供應鏈重構等因素的作用,非洲跨國安全風險呈現出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國別內部傳統安全風險與非傳統安全風險的邊界愈發模糊,各類安全風險之間的時空傳導更趨復雜;二是區域與區域之間、區域內國別與國別之間安全風險的外溢特征愈發顯著,波及范圍更加持久和廣泛,給全球安全風險的科學預警帶來嚴峻挑戰。
在現代風險研究中,社會風險可能會轉變為經濟風險和政治風險,而經濟風險和政治風險也可能傳導至社會風險[1]。目前對于風險傳導理論的研究大多涉及于金融風險、投資風險、經濟體制改革風險等,研究方法也趨于多樣化。Jiang等[2]在研究銀行市場間的風險傳導中構建出一種直接傳染與間接傳染多渠道風險傳染網絡模型,為系統性風險的定量風險提供了參考。Gong等[3]在研究國際市場能源與地緣政治之間的風險傳染時結合復雜網絡理論知識分析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網絡之間的尾部交叉傳染效應、動態效應和周期特征,為從系統性角度防范交叉傳染風險提供了依據。裴棕偉等[4]在試圖探究區域金融風險的傳導機制研究中將經濟運行主體的四大經濟部門以及銀行間債權債務關系網分別作為區域內和區域間研究對象,在此基礎上為加強企業風險源檢測提出相關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反觀對于非洲跨國風險的研究大多關注地緣政治、金融投資和供應鏈等方面,缺乏對非洲跨國系統性安全風險的理論基礎研究。因此剖析非洲跨國安全風險之間的特點以及聯系,綜合分析非洲安全風險的跨國傳導機理,構建安全風險傳導模型,可以為解決風險之間互相轉化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1 機理分析
1.1 風險指標的選取
本文以2 013—2 0 22年非洲發生的各類風險事件為基礎數據對非洲安全風險要素進行辨識。ACLED數據庫將非洲安全風險事件劃分為24個子事件,結合前述學者們所識別的海外安全風險類別,本文將24個子事件進一步分類整合。以社會安全風險為例,將自殺式襲擊、化學武器使用及其他恐怖活動類事件均歸為恐怖主義類風險;將對抗議者使用武力、暴力沖突、暴力示威等事件歸為地區暴動類風險。
在海外安全風險的大類劃分上,世界衛生組織網站和全球自然災害網站則將傳染病疫情和極端自然災害列為非洲國家面臨的主要安全風險[5]。為此,本文將政治風險、社會安全風險以及衛生與災害風險分別劃分為大類風險。考慮非洲國家經濟風險對其宗族沖突、極端暴力事件等具有重要影響,根據非洲聯合國數據發展門戶網站發布的經濟指標體系,使用人均GDP、CPT、外債總額、財政赤字等指標作為經濟風險指標。依據上述安全風險類別及其要素構成,本文提出的非洲跨國安全風險及風險因子集合如圖1所示。
1.2 安全風險內涵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的概念和理論框架的討論比較分散,尚未形成權威性的理論解釋。為此結合本文所構建的非洲跨國安全風險指標體系,并參考Lucas [6]從系統論的角度認為,系統性風險描述了整個系統在宏觀層面上崩潰的現象是由于微觀層面上風險因素的強化反饋行為所致。因此,本文認為非洲跨國安全風險指的是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生態系統及其內部結構在相互傳導、相互演化等過程中,受到內部或外部風險因素威脅,導致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受損,形成風險源受到非正常刺激導致風險異常的過程。
2 跨國安全風險傳導理論模型構建
2.1 非洲安全風險傳導理論分析
非洲安全風險之間的關聯傳導和外溢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一是單一國別內部各類安全風險之間的傳導,其所產生的聚合效應往往導致所在地的安全風險等級升高。例如,經濟震蕩、氣候變化、新冠疫情與宗教武裝沖突事件所產生的關聯效應,極端天氣、武裝沖突與恐怖襲擊及一般暴力事件的關聯,地緣政治、經濟震蕩、氣候變化與一般社會安全事件的關聯,自然災害與傳染病疫情的關聯;二是區域內部的國別之間同質安全風險的外溢和傳導,已從早期跨國恐怖主義逐漸延伸到當前各類武裝沖突、局部戰爭、地緣政治、社會安全等典型風險范疇。
2.2 安全風險的跨國傳導機制
結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將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的傳導分為三個階段:風險成因階段、風險傳導階段和風險影響階段。在風險成因階段,跨國風險面臨著各種原生風險因素;這些風險因素相互傳導演化,進入風險傳導階段;最終,當風險轉化為現實并造成損失時,進入風險影響階段。基于以上觀點,本文認為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的傳導過程可以借鑒供應鏈風險傳導過程[7],并進行改進。具體改進方法可參考圖2。
圖2中安全風險因子是由于安全風險系統中政治風險子系統、社會風險子系統、衛生與災害風險子系統、經濟風險子系統通過繁衍形成復雜多樣的風險因子。風險因子附著于風險載體進行風險聚集的活動形成風險流,通過直接與間接傳導和鏈式、輻射式、聚集式、交互式兩個維度多角度相結合的方式將風險運輸到風險接受者。最后風險接受者對于所接受的風險進行處理,可能會產生風險爆發、風險中斷、風險回傳等處理結果。
2.3 非洲跨國安全風險傳導理論模型
綜合上文的分析,構建如圖3所示的三段式傳導模型:風險誘發階段—風險擴散階段—風險影響階段。
不同的傳導模式具有不同的傳導途徑和特征。在安全風險傳導過程中,間接傳導與直接傳導有著不同的特點。相對于直接傳導,間接傳導更具有隨機性和復雜性。結合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現狀,從宏觀角度來看,間接傳導更符合實際情況。從微觀角度來看,直接傳導直接導致損害。在第二維度中,不同的傳導方式也有所不同。鏈式傳導相對較為單一,風險因子通過單向傳遞直至影響風險接受者。輻射式傳導又稱為發散性傳導,在某一風險發生時,會同時引發多種風險事故的發生。輻射性傳導方式會使風險擴散加大,引起更多的風險爆發。聚集式傳導又稱為集中式傳導,不止一種風險因子集中傳導至某一風險,加劇了該風險的爆發速度,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交互式傳導是若干風險之間相互傳導,一旦風險發生,會迅速擴散,并可能導致多個風險同時爆發,從而導致安全風險系統局部癱瘓并造成損害。
3 結 論
首先,非洲跨國安全風險的傳導涉及國別內部和國別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通過建立非洲跨國安全風險指標體系和三段式傳導理論模型,揭示了非洲跨國安全風險在傳導過程中存在多維度多渠道傳導路徑,為后續定量研究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理論框架。其次,雖然從理論角度對非洲跨國安全風險進行了分析,但對非洲跨國安全風險指標體系沒有進行詳細細化。未來的研究可以采用復雜網絡和系統動力學等相關理論進行量化研究可以更準確地評估非洲跨國安全風險因子,并提出更有效的對策。
參考文獻
[1]張翼.現代風險傳導的連鎖性[J].探索與爭鳴,2022(7):5-7.
[2]JIANG S, WANG J, DONG R, et al. Systemic risk withMulti-Channel risk contagion in the interbank market[J].Sustainability, 2023, 15(3): 2727.
[3]GONG X L, FENG Y K, LIU J M, et al.Study on internationalenergy market and geopolitical risk contagion based oncomplex network[J]. Resources Policy, 2023, 82: 103495.
[4]裴棕偉,顧偉忠.關于區域金融風險傳導機制及其防范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8):8-11.
[5]EKA I, DAMILOLA A, FUNMI O, et al. Understandingvulnerability to violent extremism: evidence from Borno State,northeastern Nigeria[J]. African Security, 2023, 16(1): 5-31.
[6]LUCAS K. Theory of systemic risks: Insights from physicsand chemistry[J]. Risk analysis, 2022, 42(9): 1935-1944.
[7]李剛.供應鏈風險傳導機理研究[ J ] .中國流通經濟,2011,25(1):41-44.
作者簡介
余自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海外利益保護。
朱毅,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海外應急管理。
唐鳴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風險決策與評估。
(責任編輯:張瑞洋)
基金項目:本文受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博士創新計劃課題“中巴經濟走廊安全風險傳導理論模型構建及應用研究”(項目編號:BSKY202303)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