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意義。方法:本次研究從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癌痛患者中選擇100例,抽簽法分為兩組各50例。參照組采取常規用藥管理,試驗組開展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模式,評析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干預后,試驗組疼痛情況、日常生活受影響程度、用藥依從性與不良反應等均比參照組改善明顯,P <0.05。結論:對癌痛患者執行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模式,可提高鎮痛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并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癌痛,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50
0 引 言
癌癥患者病情發展至晚期,普遍有癌痛表現。而患者長時間忍受疼痛,外加對癌痛認知有一定的不足,從而導致癌痛的干預效果受到影響。臨床實施癌痛用藥干預過程中,多以臨床醫師為主導[1]。現階段,臨床對藥學服務的重視程度提高,建議由藥師主導,全面落實疼痛管理計劃[ 2 -3]。本研究討論標準化藥學服務應用于癌痛患者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本次研究從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選入癌痛病人100例,時間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抽簽法分組,每組50例。參照組:男、女比為32∶18。年紀:36~63(54.93±5.56)歲。試驗組:男、女比為31∶19。年紀:34~61(54.89±5.47)歲。各組資料無較大差異,P >0.05。
納入標準:(1)存在癌痛者。(2)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1)預計生存期限低于3個月者。(2)無法參與隨訪者。
1.2 方法
參照組選擇常規管理方案。由臨床醫師與護理人員負責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結合評估結果,應用適當的止痛藥物。觀察患者用藥后有無不良反應。對于發生副反應的患者,及時處理。試驗組運用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模式。(1)藥師輔助醫護評估人員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評估工作在患者入院24 h內完成。借助于多維度的評估措施,如詢問患者主觀感受,按照0~3級劃分疼痛等級。0級:未見顯著疼痛。1級:疼痛感較輕,但是能夠忍受,不影響日常與睡眠。2級:中度疼痛,不在患者的忍受范圍內,有使用鎮痛藥物需求,影響睡眠,但是未對生活造成干擾。3級:痛感嚴重,難以自理,存在被動體位,合并一定程度的神經功能異常。此階段患者在未應用鎮痛藥物時,難以有效休息。(2)藥師輔助鎮痛方案的執行。完成患者疼痛的評估工作后,臨床藥師應與患者溝通,進一步明確其過敏史、合并癥史等。按照相應情況,與臨床醫生合作,制定科學的鎮痛方案。在止痛藥物的選擇方面,需要確保種類、規格等合理,并制定科學的單次服用劑量、用藥周期等相關計劃。患者用藥過程中,做好全程監護工作。主要是監督其按干預方案用藥,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發生,糾正錯誤鎮痛行為。由藥師負責,向臨床醫護人員宣教相關藥學知識,重點說明癌痛用藥方案中各藥物的特性。(3)藥師臨床查房。藥師定期前往患者病房,觀察其用藥情況。除對其鎮痛藥物應用情況進行指導外,還應監管總體用藥情況,以免出現不合理用藥信息。幫助患者建立用藥檔案,做好信息的追蹤與記錄。對患者進行鎮痛藥物相關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其認知水平。(4)精麻藥物管理。臨床藥師負責管理病區中的所有精麻藥物。協助科室做好藥品的保存工作,制定藥物使用標準。落實“五專”制度,即專人負責、專用處方、專柜保存、專門存檔、專用登記保存等。(5)鎮痛藥物咨詢服務。與患者溝通期間,鼓勵其對于鎮痛藥物的使用進行提問。臨床藥師負責耐心解答,對其不合理用藥方式進行糾正。及時回答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藥物相關問題。在咨詢服務實施過程中,注意人文關懷,予以患者精神層面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其解除不良情緒。(6)連續性藥學服務。在患者出院時,讓其加入癌痛病人鎮痛藥物相關的微信群。臨床藥師負責群聊管理,定期推送相關知識,解答患者疑問。
1.3 觀察指標
(1)疼痛情況。共為四個維度,即24 h內疼痛最強烈、最輕微情況;疼痛程度均值;當前疼痛水平等。各維度分數值高,表示患者痛感明顯。
(2)日常生活受影響程度。以自制量表評估患者日常生活受影響程度,包括情緒、睡眠、生活興趣等。各維度最高8分,最低0分。分值越低,表示受到的影響越輕。
(3)用藥依從性。由臨床藥師、醫護人員共同評估患者的依從程度,按照0~100分記分,取三者平均值,大于80分為完全依從,低于60分為不依從,其余為一般依從。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觀察
使用SPSS 27.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描述,以χ2實施檢驗;計量數據:(x±s)表達,t檢驗。P<0.05表示有意義。
2 結 果
2.1 疼痛情況
干預后,在疼痛情況的結果評估方面,顯示兩組干預后較干預前的評分均有明顯降低,其中試驗組分值比參照組低,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日常生活受影響程度
干預后,兩組日常生活受影響程度的各項結果分數均比干預前有明顯的升高,試驗組數值大于參照組,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2.3 用藥依從性與不良反應
試驗組用藥依從率高于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參照組低,P<0.05,詳細數據如表3所示。
3 討 論
疼痛屬于不愉快的情感體驗、主觀感受,會造成后續出現一系列的負面因素,影響其睡眠與日常活動,不利于疾病的預后轉歸。癌痛屬于癌癥伴發癥狀的一種,會造成患者機體釋放大量的應激激素,從而導致其機體其他系統功能受限[4-5]。臨床在癌痛用藥干預中,需加強藥學工作者的參與,改善用藥效果。
藥學部參與癌痛管理過程中,不僅涉及藥品配備、處方點評的工作,還涉及藥師的各項臨床藥學服務。相關報道顯示,用藥配伍服務實施過程中,以藥師為主導,以患者為中心,可提高臨床癌痛用藥干預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生活質量[6]。此外,臨床藥師參與癌癥人群的癌痛管理,還能夠為其藥物鎮痛方案的制定提供個性化指導,利于減少藥物應用后的不良反應,改善其身心體驗。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各項疼痛情況評分比參照組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用藥依從性、日常生活受影響程度相關評分比參照組高,P <0.05。由此可見,臨床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模式的應用,可提高癌痛患者干預效果,減輕其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究其原因,專業臨床藥師深入臨床,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參與癌痛藥學服務干預,提供藥理學、藥物不良反應等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協助醫生做出更加合理的癌痛用藥方案,藥學服務實施過程中,藥師與醫護人員合作,針對癌癥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疼痛宣教計劃,可讓患者掌握更多的癌痛知識,從而轉變其面對鎮痛藥物使用的錯誤認知[7-8]。在此情況下,患者接受癌痛用藥過程中的知信行水平提高,藥物使用依從性提升。以患者的具體情況為依據,選擇合適的給藥時間、頻率等,還能夠提高鎮痛藥物應用的有效性、合理性。基于此,藥物作用于機體后,可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從而提高鎮痛效果。在患者用藥過程中,臨床藥師做到全程監護,及時發現不良反應,對用藥計劃進行調整[9]。患者出院后,利用微信平臺開展用藥咨詢等相關藥學服務,還可實現對癌痛病人的遠程指導,幫助其解決藥物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最終確保癌痛用藥與藥學服務的連續性,提高總體鎮痛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標準化藥學服務干預模式有利于提高癌痛病人的干預效果,減輕其疼痛感。
參考文獻
[1]樊宗兵,張鳳,彭加兵,等.規范化藥學服務模式用于癌痛全程化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22,31(8):121-124.
[2]藍高爽,張琳琳,劉暢,等.臨床藥師參與1例肺癌骨轉移患者癌痛治療的藥學服務實踐[J].天津藥學,2023,35(4):16-19.
[3]湯勵雅,吳佳偉,龔建鋒.藥學服務在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癌痛爆發痛患者中的實施效果分析[ J ] .北方藥學,2022,19(8):185-187.
[4]趙春梅,劉叢海,彭紹賢,等.觀察藥學服務在癌痛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與意義[J].北方藥學,2022,19(8):107-110.
[5]馮紅,徐亞.“互聯網”藥學服務在腫瘤患者癌痛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7):6-7,10.
[6]黃春華,謝美強,陳妙婷,等.規范化藥學服務與藥事管理在癌痛管理中應用研究[J].海峽藥學,2020,32(11):240-242.
[7]張月紅.臨床藥學服務在癌痛患者規范化治療中的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2020,10(34):48-49.
[8]張晨宇,劉波,孫長亮,等.多角度藥學服務對癌痛患者口服阿片類藥物用藥依從性、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2):2077-2079.
[9]肖志軍,周婷,劉秀鳳,等.藥學服務對腫瘤患者癌痛規范化治療知信行及疼痛控制的影響[J].中國藥業,2020,29(4):24-27.
作者簡介
史曉瑋,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內科、兒科。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