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遏制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的勢頭,各高校都在加強實驗室安全培訓,但實驗室安全培訓普遍存在分散、不統一、未形成標準化流程的問題,因此,建立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體系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工作,本文從實驗室安全通識教育和分專業類別的針對性實驗室安全教育兩個方面闡述了學生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為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實驗室安全培訓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藥類高職高專,實驗室安全培訓,安全教育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49
0 引 言
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1],這一系列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實驗室管理人員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是,怎樣才能防止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的實驗室管理實踐,對學生進行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是一個預防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好辦法。
大多數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學習中幾乎沒有進入過實驗室,更沒有在實驗實訓室進行實操的經歷,安全風險意識也非常淡薄。只有對學生進行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才能讓學生掌握保護自己、保護同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保證各項實驗順利開展。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實驗室安全工作越來越重視,近年來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都將實驗室安全培訓課程納入。學生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后,應進行相關考試、技能考核等,通過考試、考核的學生可獲得實驗室準入資格,未通過相應考試、考核的學生需要重新培訓直到補考合格為止。
1 實驗室安全通識教育
1.1 實驗室安全事故分析及警示教育
大部分學生由于沒有經歷過實驗室安全事故,在中學階段又主要以學習為主,一般也不關注實驗室安全事故新聞,所以實驗室安全意識普遍比較淡漠。在實驗室安全通識教育開篇進行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很有必要。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找到很多重大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相關視頻、圖片資料,把這些資料給學生看,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事故,使學生樹立實驗室安全意識。同時也要分析這些重大事故發生的原因,讓學生對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有初步了解。
1.2 火災相關知識及滅火相關設備使用
葉元興等[2]的研究表明,火災是實驗室最常見的事故類型。所以讓學生學習滅火的基本方法及相關設備使用非常重要。(1)火災成因、類型,滅火方法和原理以及火場逃生自救方法講解。六大類火災類型包括固體物質火災、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氣體火災、金屬火災、帶電火災、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火災;滅火方法包括隔離法、窒息法、冷卻法、抑制法等。火場逃生自救方法包括繩索緩降自救法、匍匐前進法、毛巾捂鼻法、管線下滑法、樓梯轉移法、衛生間避難法等。(2)滅火相關設備使用方法現場講解、試用。培訓教師應對校園內最常見的干粉滅火器和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詳細介紹,包括滅火器的外觀、結構、滅火成分、滅火原理、適用的火災類型、不適用的火災類型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并對使用方法進行現場演示,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另外,介紹消防栓的使用情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進行現場示范,包括安裝噴槍、釋放管帶、把握噴槍頭等。
1.3 危化品相關知識、技能培訓
危化品是實驗室常見的危險源,危化品可能導致的實驗室事故有火災、爆炸、中毒[3]等,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知識、技能培訓應包含危化品安全事故分析,化學實驗室基本安全知識,化學試劑的分類、標示、毒性分級,化學試劑的儲存、處理、運輸,化學實驗防護用品穿戴、器材和設施,危化品的概念、分類,危化品泄漏的處理方法,有機試劑火災的防范和應急處置,實驗室廢液相容性等。
2 分專業類別的針對性實驗室安全教育
2.1 醫技類專業(包括醫學檢驗、口腔、公共衛生等)
(1)生物安全。講解近些年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通過案例講解,使學生對生物安全形成敬畏之心;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講解四類病原微生物分級以及對應的四級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實驗室;講解病原微生物污染應急處置措施等。
(2)實驗動物安全。1)防范實驗動物抓傷咬傷,動物實驗過程中,應戴好醫用手套、口罩、眼罩等防護用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及示教進行動物的捉拿、固定、灌胃、注射、處死等操作。如被抓傷或咬傷,應根據損害程度進行以下處理:受傷位置只有輕微痕跡,皮膚完整未出血者,用碘伏或醫用酒精消毒;受傷位置出血或用力推擠可出血者,應全力擠出污血,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交替沖洗15分鐘,局部消毒,后轉移至醫院接種破傷風等相關疫苗。2)處理實驗動物組織、尸體,帶血棉球,用過的注射器等感染性醫療垃圾時,應規范使用醫療垃圾箱、垃圾袋、銳器盒,戴好防護手套、口罩,嚴禁徒手操作。
2.2 護理類專業(包括護理、助產等)
(1)針刺傷。針刺傷[4]是當今醫務工作者面臨的最嚴重的職業危險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包括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的傳播。工齡小于等于5年的低年資護士針刺傷發生率最高[5],實習護士更是針刺傷發生的高危人群。實驗中如涉及使用注射器、手術器械,應戴好防護手套,小心使用,尤其是不能一心二用或隨意拿尖銳針頭、器械指向他人。如被未使用的注射器、手術器械割傷,傷口局部消毒即可;如被使用過的注射器、器械割傷,被感染性醫療垃圾接觸或造成出血性傷口時,應立即擠出污血,用大量流動水及肥皂水沖洗,后用碘伏等消毒,之后轉移至醫療機構進行下一步處理;如被感染物濺入眼睛,應就近用洗眼器或大量流動清水沖洗,期間注意睜大眼睛,隨后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2)生物性廢棄物處理。生物性廢棄物包括:被生物因子污染的垃圾;醫療廢棄物,包含動物尸體、廢棄墊料、沾染動物血液及組織的物品。生物性廢棄物的處理過程包括廢棄物標記、高溫消毒防病原等,實驗室廢棄物要做到嚴謹、細致,本校實驗室不方便處理的生物性廢棄物,應聯系有資質的公司回收處理。
2.3 中藥類專業(包括中藥學、藥物制劑等)
(1)中藥炮制。中藥炮制過程中經常用到切片機、炒制用具、蒸煮用具等。使用刀具時,應防止切傷;壓片機進料時,應使用工具推送,不能用手推送;炒制時,應防燙傷、防火、防復燃、防燒干;常見的有毒中藥有川烏、草烏、附子、馬錢子、斑蝥、沒藥、巴豆、乳香等,其中馬錢子砂炒后的砂及用具應妥善處理,避免中毒,巴豆的炮制操作時,應戴手套和口罩,工作結束時,用冷水沖洗裸露部位,其他有毒中藥炮制時,炮制藥物的輔料,如炒制毒性藥物的米應妥善處置等。
(2)外出采藥過程中注意事項講解。學生外出采藥,特別是第一次外出采藥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事項:1)由于學生對采藥地點環境不熟悉,所以帶隊教師一定要提前講解采藥地點相關情況,提醒學生帶好個人物品,包括合適的鞋、衣物等;2)戶外采藥地點多為山地、溝壑等野外地點,應注意環境危險,注意懸崖、落石、野生動物等,并且注意多休息、補充水分;3)注意辨別,不要采摘國家保護植物,保護植物采摘需要提前辦理采集證,如野生北沙參等。
3 結 語
通過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使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安全”逐步認識到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轉變為“我要安全”,最后在實驗室準入標準化培訓完成時形成“我會安全”的安全觀念和能力,推動學校實驗室安全文化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李會,李潔瓊.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標準化探究[J].中國標準化,2023(24):128-131.
[2]葉元興,馬靜,趙玉澤,等.基于150起實驗室事故的統計分析及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12):317-322.
[3]張曉華.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統計分析[J].安全、健康和環境,2022,22(8):7-11.
[4]劉艷,米光麗,蘆鴻雁,等.基層醫務工作者針刺傷知信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10):1030-1032.
[5]官玲,張志云,張麗輝,等.低年資護士職業暴露現狀及影響因素[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3,20(10):1448-1455.
作者簡介
房逢立,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實驗室管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