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頡 甘泗群
摘 要: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化技術給企業的財稅業務帶來了深刻影響,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特別是RPA財務機器人技術,使原本占據財務人員大量時間的繁瑣工作變得簡單而高效。本文分析了RPA財務機器人技術對高等職業院校財會專業核心課程企業納稅實務的影響,探討了在大數據背景下課程改革并實施標準化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納稅實務,標準化改革,RP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42
20 21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智慧稅務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著力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驅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制度創新和業務變革,進一步優化組織體系和資源配置[1]。在教育部發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 0 21年)》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企業納稅實務也更名為智慧化稅費申報與管理,進一步強調大數據技術在職業技能中滲透與應用。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和本科專業財會類專業全面更名,向大數據轉型[2]。
企業納稅實務是財經類專業如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專業的傳統核心課程,在納稅實務教學過程中,也要及時引入新技術,培養適應行業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技術型人才。RPA財務機器人就是一種新技術。本文探討其對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影響,并分析在大數據背景下課程改革并實施標準化的方法和途徑。
1 RPA財務機器人在稅務領域內應用優勢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作為提升企業流程自動化運營效率的新技術,其能取代人類完成一些重復性高、規則明確的工作,可顯著提升流程效率,減少總體操作時間,為企業實現稅務流程自動化也提供了新思路 [3]。
RPA財務機器人在企業納稅申報流程中已有比較成熟的應用,包括票據信息校驗、稅費核算、自動納稅申報、增值稅發票驗真等子流程,這些都非常適合標準化程序的制定與應用。同時,由于機器人的準確性高、錯誤率低,可以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錯誤,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而且,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場景中,RPA財務機器人可以排除人為干預,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 企業納稅實務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現狀分析
會計電算化的出現是會計發展史上一次重大的變革,它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依托,能對財務數據實現自動化處理,但基礎財務數據錄入、對賬、發票驗真、發票開具等還是需要人工手動操作。納稅實務課程理論性強,稅率稅種復雜,計算量比較大,但規則明確、重復性高,在大數據背景下,完全可以以涉稅業務為起點,以各樣票據為載體,基于稅費計算及申報繳納處理流程,對涉稅處理進行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處理。
3 企業納稅實務課程體系結構標準化改革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在企業納稅實務課程教學中實施了體系結構標準化改革,采用“教、學、做一體,以做為主”的教學方式,重構傳統課程內容,開發相應模塊機器人,讓學生在理解稅收含義和熟悉納稅實務基本操作的情況下,將智能工具應用嵌入財務場景,以更好地適應財務數智化轉型。
3.1 課程結構分解
企業納稅實務課程對標涉稅財務人員職業崗位,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在課程的設置上,通過對職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分解課程結構。首先是介紹企業納稅基礎知識,包括發票驗真、發票認證,人工納稅申報流程;其次,按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其他稅費的順序分別介紹各個稅種。每個稅種又以企業涉稅業務處理流程為線索,以最新營改增后的稅收法律法規為依據,包含從企業涉稅業務的發生,到各稅種的確認、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的全流程。整門課程形成了系統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會職業判斷,掌握稅務會計的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更為今后的稅務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信息化技術技能支撐。
3.2 內嵌技術模塊
課程團隊針對每個稅種,改革現有的核算與手工申報技能實訓,創新性增加低代碼編程工具RPA財務機器人的開發與應用。例如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在增值稅申報模塊,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稅費計算習題,手工模擬報稅練習。改革后將增值稅稅費計算、申報流程標準化,并開發相應的計算稅費機器人、增值稅稅費申報機器人、稅務申報表批量導出機器人、稅務申報表下載比對機器人等。每個模塊將流程標準化、自動化滲透到整個納稅申報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課程學習從開發流程設計、機器人開發,到機器人部署、運行及維護,全面提升學生的開發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讓學生通過低代碼的圖形化編程工具打通中小企業財務運行環境,同時提升學生設計合適的定制化程序的能力,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3 校企協同共建
將最新RPA流程機器人信息化手段融入課程中。新課程體系構建企業真實場景,與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方合作,利用衡信仿真網銀平臺、仿真開票平臺、仿真納稅平臺、財務軟件等,實現產教融合、雙元合作,打造業元素和教育元素融通新載體。通過RPA機器人的跨平臺溝通鏈接,解決了大數據技術開發與應用與傳統財務理論割裂的問題,真正讓流程自動化融入財務工作場景中,豐富傳統的財務邏輯框架,用標準化自動化技術解決傳統財務領域中重復勞動、低附加值的工作。
3.4 考核方式創新
課程團隊在課程考核環節中,采取“平時考核+過程項目考核+技能大賽考核+結果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評價學生成績。
4 結 語
在本次實踐研究中,教學團隊積極學習大數據相關技術,將RPA融入納稅實務整個課程體系,順應了智慧稅務的發展及稅收數字化轉型。但是,本研究也發現許多問題需未來進一步完善。首先,新技術對相應的師資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要求高校財會教師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技術與大數據相關技術,并能與自身傳統財務崗位技能相融合,整個財會教育知識體系也亟須重構,如需增加數據科學與信息技術部分教育。其次,產教融合還應更加深入,如可以同企業合作開發相應系列大數據課程,合作開發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積極引入企業課程數據庫與資源,豐富財經教學資源庫。最后,未來應積極探索“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將崗位、課程、競賽和職業證書一體化融通,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設置數字化復合型稅收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提升基礎財稅人才實踐應用能力和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J].中國稅務,2021(4):9-13.
[2]龍志偉.大智移云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需求分析[J].會計師,2021(21):119-120.
[3]劉澤中.“RPA+AI”模式下對智能財務的應用分析[J].現代商業,2021(4):177-180.
作者簡介
周頡,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財務數字化、RPA機器人。
(責任編輯:劉憲銀)
基金項目:本文受中國商業會計學會職業教育分會2023年度科研課題“大數據+財會專業體系改革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GZ009A)、“鄉村振興戰略下鄂西地區職業教育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1GB185)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