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要:大數據時代,數字化手段是提升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水平和推進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面對新環境和新機遇,公共圖書館應以適應、革新的姿態調整優化服務模式,探索資源和服務供給新方式,適應用戶動態需求,推動全民文化素養不斷提高。文章立足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用戶數字閱讀需求,闡述了大數據技術在數字閱讀推廣中的應用優勢,并據此提出了具體推廣策略。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大數據環境;數字閱讀推廣;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5-0033-03
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推動我國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和變革都產生了積極影響,產業主體只有對自身傳統管理模式與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進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要求[1]。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擔負著為民眾提供優質文化資源、傳播優秀文化和提升全民知識文化水平的時代重任。公共圖書館是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和服務的重要載體,在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設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能夠有效滿足現代用戶日益增長的數字閱讀需求。數字閱讀推廣具有載體多樣、靈活便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契合了當前用戶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且可應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為用戶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2]。在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應敏銳感知用戶需求的變化趨勢,將大數據技術與閱讀服務緊密融合,達到相互補充、優化傳播的效果,使服務手段更加契合用戶習慣,推動數字閱讀推廣創新發展。
1 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用戶數字閱讀需求分析
1.1 碎片化閱讀質量提升需求迫切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閱讀的途徑迅速增多,用戶更傾向于使用移動終端獲得形式多樣的服務,內容短小、零碎、片段化的閱讀深受用戶青睞[3]。除了閱讀載體,激烈的社會競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閱讀時間被分割,形成了碎片化閱讀。當前,碎片化閱讀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首先,用戶在使用移動智能終端閱讀過程中會受到電話、廣告等彈窗影響,降低閱讀質量;其次,單一枯燥的文本形式的閱讀容易使用戶分心,吸引力不足;再次,高頻率的碎片化閱讀不利于用戶深入思考和記憶。基于此,用戶迫切需要圖書館利用數字化手段對數字閱讀內容、方式等進行深度整合,增加閱讀形式,豐富閱讀內容,提煉閱讀要點,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提升數字閱讀推廣質效。
1.2 用戶行為和需求預測有待加強
在大數據環境下,用戶閱讀需求的分眾化、個性化、精準化特征會逐步凸顯,公共圖書館要應用數字手段強化用戶行為監測和需求預測。由于公共圖書館服務群體范圍較廣,不同用戶會因年齡、職業、學歷、性別等因素影響,在閱讀途徑和閱讀方式上產生較大差別[4]。傳統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多是被動型服務,且由于設備數量和水平有限,很難全面收集用戶的行為軌跡和閱讀數據,更難以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預測。大數據技術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工具和手段,能夠將用戶行為轉化為數據,有效分析用戶特性并挖掘其潛在需求,為提供精準服務提供有力支撐。用戶迫切需要圖書館利用大數據、數字建模、數據源分析等技術手段評估當前閱讀需求,預測未來需求趨勢,使數字閱讀推廣兼顧各類用戶,提升服務精準性和用戶滿意度。
1.3 視障群體閱讀關懷尚需優化
數字化閱讀是閱讀方式的巨大變革,對于視障群體而言更是如此。首先,視障群體對數字閱讀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不多。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視障群體對各行業因數字化發生的變化深有體會,但具體到自身閱讀,他們對數字資源的存在和可用性知之甚少,且沒有接受相關的數字閱讀培訓,對獲取和利用數字化資源感到陌生。其次,當前圖書館針對視障群體的資源格式和相關輔助設備較少,數字化閱讀所需的盲文、大字體等資源均需出版商進行定制,使圖書館的服務輸出能力稍顯不足[5]。再次,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與視障用戶相匹配的無障礙輔助功能開發不足,視障用戶通過語音、模糊匹配獲得閱讀資源的途徑缺乏,且圖書館人員編制不足,專門用于服務視障用戶的館員數量有限,導致服務效果不佳,數字化服務無法體現均等性。
2 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優勢
2.1 精準獲取與預測用戶需求
公共圖書館的用戶行為和偏好數據特征各異,只有通過數字化手段才能全面精準掌握與分析。應用大數據技術,公共圖書館能將館藏圖書的借閱數據、預約數據、館際互借數據、數字資源訪問數據、文獻傳遞數據、門禁數據等進行分類收集與整合,通過精準繪制用戶畫像,挖掘信息的潛在價值[6]。應用大數據技術,公共圖書館能夠獲取每位用戶的個性化閱讀特征與需求,提升數字閱讀推廣的針對性、科學性與時效性。同時,應用大數據技術,公共圖書館還能根據用戶畫像預測今后一段時期用戶在閱讀內容、服務方式等方面的需求變化,使圖書館掌握服務主動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2.2 拓展閱讀推廣的覆蓋面和閱讀深度
傳統閱讀推廣受限于方式和技術,影響范圍有限,難以輻射區域內所有群體。大數據技術支撐下的數字閱讀推廣充分融合新媒體手段,在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強化資源的多樣化輸出,支持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平臺等進行文化輸出,極大拓展了受眾群體的接觸率[7]。大數據技術具有數據體量大、處理速度快、數據類別多、數據真實、商業價值高等優勢,因此,大數據技術能對館藏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強化圖書館資源采編數據、典藏數據、流通數據、推薦數據的加工應用,提煉資源的知識框架和要點,并將其整合為圖文字段或短視頻片段,將復雜晦澀的知識以結構化的形式簡要清晰地呈現給用戶,極大提升碎片化閱讀成效,真正實現“讀有所得”。
2.3 強化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的交流
雙向交流互動是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公共圖書館應提升數字閱讀推廣過程中信息交流的自由度和流暢度。當前,公共圖書館內部、讀者與讀者、讀者與圖書館的溝通交流頻率較低,被動服務現象仍然存在[8]。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建設數字化交流平臺的方式創建服務主體、服務對象和自身的內部溝通機制和體系,強化多元主體溝通,便于圖書館在互動中傾聽用戶心聲,發現自身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明晰用戶需求變化,即時反饋其訴求[9]。大數據技術提供的數字化交流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即時閱讀分享功能,便于引發主題討論,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
3 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策略
3.1 強化頂層設計,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
公共圖書館需要以科學的頂層設計引領推廣體系協調均衡發展,并應用大數據技術解決數字閱讀推廣中遇到的碎片化閱讀質量不高、用戶需求分析預測不準、視障群體關懷度不夠等問題。解決上述問題的總體思路是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強化一體化服務平臺建設,推動供需兩端對接、提升服務的均等性,建設能夠為民眾提供系統化、高效化服務的數字公共閱讀服務體系。一體化服務平臺的建設應遵循“域內一體、館際聯動、智能便捷”的基本原則,在總分館體系中發揮總館的引領示范性作用,共同打造線上解決、“一站式”服務的線上閱讀推廣平臺,整合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在線借閱、書城借閱、數字閱讀三大服務場景,力求為廣大用戶提供全面覆蓋、資源共享、通借通還的高質量服務。一體化服務平臺應采用微服務架構和大數據技術,形成紙電融合、場景跨越、數據歸集、標準服務的新型服務模式,同時應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構建立體化互聯網傳播矩陣,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立體化資源推動路徑[10]。
3.2 強化技術賦能,優化用戶閱讀體驗
公共圖書館應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發展理念,強化技術創新,主動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的發展,形成高品質、數字化的閱讀推廣服務體系。技術賦能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提升的關鍵在于加快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實現館藏資源、閱讀服務等數據的歸類整合、兼并與重組,形成結構合理、互聯互通的數據新生態,以技術革新驅動服務質量提升。首先,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引進智能化設備、開發智能化程序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云閱讀”服務,提升資源供給端的服務水平,強化技術對用戶精準檢索的賦能,形成線上閱讀平臺,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其次,公共圖書館應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推動閱讀推廣服務手段革新升級,重塑相關流程,不斷優化服務形態,提升閱讀感知能力,不斷突破閱讀服務的時空限制,推動資源共享,形成完整的數字閱讀推廣鏈條;再次,公共圖書館可利用VR/AR等技術將特色資源與空間服務及大數據技術相融合,為用戶打造極具科技感、沉浸感和現代感的閱讀環境,使用戶能夠在虛擬空間內開展學習探討、社交共享、藝術創作等活動;最后,公共圖書館還可利用大數據技術強化用戶的體驗感知,創新更多互動渠道,積極主動傾聽用戶聲音,重視和滿足他們的多元化訴求,并積極開發平臺的新功能,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戶提供分眾化、個性化、特色化閱讀服務,優化其閱讀體驗。
3.3 破除閱讀壁壘,重視視障群體需求
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始終將用戶需求放在最高位置,高度關注弱勢群體的均等化文化需求。公共圖書館在革新服務方式與手段的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弱勢群體的需求,積極為他們提供相應的閱讀資源、平臺功能與服務支撐,實現服務目標與用戶需求的雙向對接,促進閱讀推廣覆蓋更加廣闊的群體。首先,公共圖書館應在引入數字資源過程中根據視障群體需求引入有聲資源或大字體資源等,保障視障群體享受均等性服務;其次,公共圖書館應引入服務視障群體的無障礙設備或開發平臺相關功能,使用戶能夠通過設備實現盲文閱讀或進行有聲閱讀;再次,公共圖書館應強化視障群體的服務支撐,通過組建由專業館員和志愿者組成的專業化服務團隊,為視障用戶提供服務引導、幫助并提供專業化數字閱讀指導;最后,公共圖書館應構建專門的服務反饋渠道與服務評價體系,以機制確保服務質量,給予視障群體特殊人文關懷,確保其在數字閱讀方面享受到優質均等服務。
4 結語
在大數據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只有與時俱進、創新服務才能契合時代發展要求。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要順應大數據環境下數字化發展趨勢,精準掌握和預測用戶需求變化,以新技術融合應用為發力點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優化用戶體驗,高度關注弱勢群體的特殊需求,推動數字閱讀推廣個性化、精準化、均等化發展,使全民閱讀水平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莫黃燕.公共圖書館特色數字資源建設與推廣案例分析: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22(5):34-38.
[2] 梁建春.基于短視頻的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路徑優化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23(1):74-78.
[3] 陸有美.價值鏈管理視域下公共圖書館古籍數字化推廣策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7):62-68.
[4] 趙發珍,劉艷.圖書館閱讀推廣數字化轉型:內涵特征、行動框架與實現路徑[J/OL].圖書館雜志:1-11[2023-12-10].
[5] 程斐.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模式與創新路徑探析[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5):43-44,48.
[6] 劉慧敏.遼寧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的發展現狀與優化策略[J].圖書館學刊,2023(8):21-23.
[7] 劉琳.新媒體背景下短視頻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137-140.
[8] 施琳楠.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路徑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S1):110-114.
[9] 許蕓潔.數字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紅色文化資源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界,2022(5):29-33.
[10] 梁少博,袁佳.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省級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3(5):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