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燕
摘 要: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下降,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減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衰減,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水平提升乏力,生存和發展陷入困境。文章在分析地方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各種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即全面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全方位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全力爭取學校的重視和支持,以期用行動和業績重塑高校圖書館的形象,推動圖書館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5-0059-04
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日常行為習慣發生了改變,對高校的知識體系和教育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圖書館特別是非省會城市的地方高校圖書館,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下降,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減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衰減,高質量專業化服務水平明顯不足,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面對信息化浪潮的嚴峻挑戰,地方高校圖書館只有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才能變被動為主動,盡快走出目前的發展困境。
1 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信息化浪潮帶給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無論是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還是文獻服務的內容和方式,甚至是傳統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和職能作用,都遇到了一系列困惑和問題。隨著信息化程度的逐步加深,這些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促使地方高校圖書館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1.1 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下降
1981年,教育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圖書情報資料中心,承擔著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重任。此后,1987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2002年修訂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及2015年再次修訂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都反復強調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文獻情報中心、文獻信息中心和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屬性[1]。在教育部的相關要求下,全國高校圖書館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隨著投入和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和館藏文獻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服務和保障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也強化了自身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地方高校圖書館尤其是遠離省城的地方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還是高校所在地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為地方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信息化時代,文獻的制作和獲取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讀者獲取文獻資源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由于可供便捷閱讀和自由下載的海量電子文獻的迅速涌現,高校圖書館特別是原本還具有一定資源優勢的地方高校圖書館,其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嚴重下降,對校內外讀者的核心吸引力也大幅下降。
1.2 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減弱
高校圖書館作為神圣的知識殿堂,是高校師生的第二課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便捷和多元,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減弱,到館率和紙本圖書借閱率較低,其地位和存在價值也遭到一定程度的質疑,有國外學者甚至還發表《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一文,大膽預言高校圖書館終將消亡[2]。
中山大學程煥文教授指出,紙本圖書閱讀量的下降“與以讀書為主業的大學本科生應有的讀書狀態完全不匹配,正在不斷稀釋高校圖書館與本科生的黏度,降低高校圖書館在教學中的作用,亦令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堪虞”[3]。地方高校圖書館面臨的情況更加嚴峻,到館率只有在臨近各種校內外考試和畢業論文寫作期間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回升,但這些到館者的主要目的不是借閱圖書,而是自修上網;吸引他們到館的原因不是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而是圖書館的環境和氛圍。高校圖書館紙質書籍借閱量下滑的話題持續引發關注,《半月談》、中國之聲、央廣網、人民日報評論等都對此做過調查分析,其中涉及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高校圖書館核心吸引力的下降。
1.3 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衰減
教育部于2015年再次修訂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同時強調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4]。這些規定和要求既深刻揭示了高校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和角色定位,也充分彰顯了高校圖書館工作在高校整體工作構成中的重要性。事實上,高校圖書館的確為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也贏得了讀者的廣泛贊譽。例如,19世紀末執掌哈佛大學40年的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查爾斯·威廉·艾略特)校長曾把圖書館比喻為“大學的心臟”,我國高校也曾有過圖書館館長與總務長、教務長“三長治校”的傳統辦學理念,這些都充分展現了高校圖書館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高校圖書館資源優勢的弱化及其核心吸引力的下降,高校圖書館工作在高校管理者心目中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突出表現就是高校在進行資源配置時常常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圖書館的存在,導致很多高校圖書館普遍陷入發展困境。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很多高校年度預算經費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圖書館總經費占比卻出現了持續下降的趨勢,這種現象說明高校圖書館的經費沒有實現與高校經費預算的同步增長,在“雙一流”建設中圖書館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前景堪憂。筆者檢索“教育部高校圖書館事實數據庫”發現,圖書館年度總經費不足500萬元的高校一直維持在30%左右,不足200萬元的高校一直維持在8%左右,1.5%左右的高校一直維持在10萬元以下的超低水平[5]。
除了“缺經費”,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還面臨著“缺館長”和“缺館員”的雙重尷尬。“缺館長”不是高校沒有及時給圖書館安排館長,而是高校在遴選館長時沒有認識到館長職位的重要性,將館長一職混同一般行政職務,隨意性較大,于是就有了所謂“是人就可以當館長,但館長真不是人當的”這樣的調侃[6]。較之“缺館長”的自嘲和無奈,“缺館員”則是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另一個現實問題。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高校圖書館在編職工人數偏低且呈下降趨勢,嚴重影響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事實上,很多地方高校圖書館被冠以“圖舒館”和“安置所”的不雅稱號,成為學校解決人員就業的特殊場所,專業館員嚴重匱乏,很難為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
2 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應對措施
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要敢于正視目前遇到的突出問題,積極尋求破解之道,認清形勢,找準方向,充分利用新興技術,發揮自身優勢,考慮師生的現實需求,不斷加強文獻信息中心的資源建設,努力增強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持續改進工作內容和服務方式,用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用扎實行動和實際業績爭取各方面的信任和支持。
2.1 全面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始終是高校圖書館的立身之本。沒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文獻信息資源,就無法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開展社會發展與科技應用方面的研究,因此,地方高校圖書館在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過程中不應照抄照搬“雙一流”建設高校圖書館的模式,而應各擅所長,把有限的經費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滿足本校師生的教學和科研需求。具體來說,地方高校圖書館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理清發展思路和建設原則,著力改變以往重數量輕質量、重紙本輕數字、重科研輕教學、重教師輕學生、重藏輕用的館藏弊端,堅持學科本位和需求導向,持續優化館藏資源結構。
首先,充分利用信息化帶來的各種便利,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地方高校圖書館要根據教學科研工作的實際需要,合理調整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構成比例,適當增加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專業課考試題庫、專業知識庫、SRT項目(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等教學類電子資源的購置量,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電子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動態評估,持續優化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內容和結構,避免低效和低水平的重復購置。
其次,加強地方特色文獻的采集和建設。目前,在我國2,700多所普通高校中,地方高校約占95%,這些地方高校雖然在整體實力上很難與省會高校和部屬高校相提并論,但在地方特色文獻的采集和建設方面卻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由于地方特色文獻是地方性知識的載體,是地方文化的瑰寶,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意義重大,因此,地方高校圖書館要高度重視地方特色文獻的采集和建設,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專業優勢,把自身打造成保存和傳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
再次,加強館際文獻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信息化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任何一所高校圖書館都很難窮盡所有的文獻信息資源,地方高校圖書館更是如此。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雖然已經成立了圖書館聯盟,但實質性的合作較少,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持續發力,不斷擴大共建共享的內容范圍。共建共享的內容不僅涵括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資源聯合采購、資源聯合倉儲、統一集成管理、館員繼續教育等傳統領域,還包括聯盟數據聯合統一、聯盟需求驅動采購、區域機構知識庫建設等新領域[7]。
2.2 全方位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提高高校圖書館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核心在于館藏文獻的數量和質量,關鍵在于專業化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高校圖書館要想在信息化時代重新獲得讀者的認可,找回當年的存在感和榮譽感,就要全方位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首先,增強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有可能繼續弱化,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有可能繼續下降,高校圖書館的價值和意義有可能被繼續質疑,高校師生對高校圖書館的認同度和歸屬感有可能繼續走低。高校圖書館如果不想被時代淘汰,就要徹底摒棄傳統時代等讀者上門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借助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和便利,守正創新,主動作為,用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捍衛自身的尊嚴。地方高校圖書館要自我警醒,盡快走出得過且過的思想誤區,以高度的事業心和強烈的責任感迅速行動起來,全面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其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今日頭條等網絡信息平臺,認真做好高校圖書館的各項日常服務工作。高校圖書館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圖書和讀者兩個方面的內容,圖書方面主要涉及圖書采編、流通和閱覽,讀者方面主要涉及閱讀推廣、參考咨詢和教育培訓,這些工作都是高校圖書館長期以來的基本業務工作,已形成一整套比較成熟的操作規范和工作流程。信息化時代,這些傳統服務項目只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吸引高校師生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關注和參與,否則就可能流于例行公事、走過場的形式主義。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圖書館的文獻采購還停留在封閉運行階段,較少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廣泛搜集在校師生的實際需求和閱讀喜好。部分地方高校圖書館一般通過網站主頁集中展示圖書館的基本情況、服務指南和新聞報道,內容單一,形式呆板。部分地方高校圖書館雖然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但更新遲滯,內容多為寒暑假的工作安排,缺乏新意和吸引力。絕大多數地方高校圖書館沒有在抖音、快手、小紅書、今日頭條等網絡信息平臺開通賬號,缺乏與大學生群體親密接觸和多元溝通的有效途徑,很難形成品牌效應,也很難對在校大學生產生所謂的“吸粉效應”。
再次,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師生需求及閱讀偏好的跟蹤調查,精準畫像,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要主動出擊,根據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要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讀者提供精準服務,彰顯機構優勢和專業特長,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需求,重新贏得他們的信賴和支持。針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需求多元、習慣網上沖浪的特點,地方高校圖書館可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現有圖書館的空間布局和功能設施進行重新規劃,適當增加一些書咖吧、朗讀亭、影音視聽坊等體驗式、沉浸式功能板塊,力爭將傳統圖書館轉型升級為集閱讀空間、學習空間、交流空間、創意空間、展示空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未來學習中心”和多元化的文化體驗空間。
2.3 全力爭取學校的重視和支持
全面加強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需要充足的經費,全方位提升圖書館的專業化服務水平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但經費投入和人才隊伍建設都離不開學校對圖書館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信息化時代,高校圖書館尤其是地方高校圖書館在高校內設機構中的存在感逐漸走低,甚至越來越邊緣化,直接導致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對圖書館的重視和支持程度嚴重不足,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舉步維艱。因此,如何全力爭取學校的重視和支持,已成為高校圖書館必須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對此,中山大學程煥文教授認為,作為高校圖書館館長,要以積極、健康、高尚的方式讓學校領導認識到圖書館的重要性,進而重視圖書館和圖書館工作;廣泛發動教師、學生、館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支持圖書館,使各方面的力量不斷影響學校決策者,最終實現圖書館的管理目標。
在經費保障方面,《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要求高校應保證圖書館正常運行和持續發展所必需的經費和物質條件,要把圖書館的經費列入學校預算,并根據發展需要逐年增加;在人員保障方面,要求高校應根據發展目標、師生規模和圖書館的工作任務,確定圖書館工作人員編制,強調館員應包括專業館員和輔助館員,專業館員的數量應不低于館員總數的50%;指出專業館員一般應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層次學歷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并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這些規定和要求都為高校圖書館爭取學校的重視和支持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高校圖書館尤其是地方高校圖書館館長要積極爭取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的支持,推動圖書館工作的順利開展。
地方高校圖書館爭取學校重視和支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實際行動和扎實業績說話。當高校圖書館普遍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困境,讀者質疑高校圖書館的價值和意義時,地方高校圖書館要迎難而上,通過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贏得廣大師生的口碑,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圖書館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
3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地方高校圖書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下降,知識殿堂的核心吸引力減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性衰減,高質量專業化服務水平明顯不足,這些都嚴重危及地方高校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面對信息化浪潮的嚴峻挑戰,地方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時代的各種便利,全面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全方位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全力爭取學校的重視和支持,用實際行動和業績重塑地方高校圖書館的形象,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時容.《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5個版本之比照解讀[J].河北科技圖苑,2018(2):8-13.
[2] 馮佳,張麗,陸曉曦.《2050年高校圖書館尸檢報告》解讀[J].圖書館建設,2011(2):13-15.
[3] 程煥文,劉佳親.挑戰與回應:中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方向[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39-59.
[4]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EB/OL].[2024-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736/s3886/201601/t20160120-228487.html.
[5] 吳漢華,王波.2022年中國高校圖書館基本統計數據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3(6):63-72.
[6] 程煥文,王蕾.21世紀高校圖書館管理的新理念[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3(2):15-21.
[7] 扈玉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路徑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