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冰潔
摘 要:社會化閱讀作為一種新興概念逐漸受到關注,其在構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應用備受重視。文章旨在探討當前高校圖書館轉型過程中,如何將閱讀服務由傳統的資源服務轉變為更具知識服務特色的社會化閱讀模式。以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圖書館為例,通過借鑒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提出社會化閱讀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新思路,并分析了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社會化閱讀;高校圖書館;智慧技術;知識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基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社群傳播迅速,閱讀方式也發生了變革,產生了社會化閱讀。社會化閱讀是在社會化網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個人基于興趣、價值觀和情感認同與其他人聯結,形成閱讀社群,并對信息獲取、分享、交流和評論的新型閱讀模式。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數字化閱讀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4.7億人,同比增長了8.8%。平均每位讀者每年接觸電子書的數量接近15本,其中有超過一半的讀者每年接觸超過20本電子書。這表明數字化閱讀在中國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并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
智慧圖書館是高校圖書館的新方向,社會化閱讀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智慧技術為社會化閱讀服務注入了新活力,使圖書館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潛能和活力。探索高校圖書館在智慧技術背景下未來的社會化閱讀服務模式,有助于指導和豐富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研究。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Mennella認為社會化閱讀是人們將閱讀內容和閱讀心得分享給他人并希望收到有關其思想和觀念的反饋,是極其公開的閱讀而不是“自私”的私人閱讀,并對圖書館社會化閱讀平臺的推廣提出三條建議,即開發在線社交網絡、創辦讀書俱樂部、鼓勵讀者積極參與互動。Livingstone認為社會化閱讀是以讀者為核心,在相同興趣品味的社群中交流互動的群體化閱讀。Mason對社會化閱讀應用深入分析,總結了社會化閱讀的兩個特質,即個性化推薦機制和協作與共享式閱讀過程,并高度肯定了社會化閱讀平臺的價值。Stevens 比較了兩種主流閱讀設備Kindle和Nook的不同之處,指出這兩個設備均能夠促進社會化閱讀,Kindle注重持久的社交狀態和更加私有化的社會閱讀體驗,而Nook注重短暫的社交狀態和更多人際關系的社會化閱讀體驗。
蔡金燕全面分析了社會化閱讀的概念特征、類型和優劣勢,并根據圖書館閱讀社區的現狀,提出了數字圖書館閱讀社區的建設策略。張娟認為在當前數字化的大環境下,圖書館要以用戶為中心,立足已有的知識資源,拓展面向交互、面向協作推薦和基于社會化閱讀的知識社區服務。葉阿娜認為社會化閱讀的出現及發展為圖書館轉變閱讀服務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闡述社會化閱讀發展和圖書館社會化閱讀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圖書館閱讀社區的四條建議,強調利用專門的閱讀平臺構建社會化閱讀社區,創建閱讀社區的宗旨是要一切以用戶為中心。李玉海認為當前讀者最傾向的閱讀方式是社會化閱讀,并且讀者社會化閱讀的比重逐漸增加,通過向江蘇高校學生發放問卷的方式,總結出高校讀者的社會化閱讀行為特征,提出高校圖書館在閱讀推廣方面的建議。陳美玲認為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上閱讀的讀者數量急劇增多,傳統紙質閱讀模式將逐漸演變為“互聯網+閱讀”模式,并從閱讀行為、心理需求和制約因素三個方面分析了讀者網上閱讀的特征,以期為傳統圖書館提供應對策略。高雯雯利用質性研究方法,將社會化閱讀視角下影響閱讀推廣用戶滿意度的因素概括為閱讀效率、閱讀社交性和閱讀主動性,并構建了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用戶滿意度影響因素模型,并對閱讀推廣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社會化閱讀的概念與特點
1.基本概念
社會化閱讀以讀者為核心,突顯了互動、分享和傳播的重要性。其是網絡社交和數字化文本發展的產物,利用社交關系作為紐帶,突出了移動閱讀的新趨勢,強調分享、交流和互動。相較于傳統的以內容為中心的閱讀模式,社會化閱讀更加注重個人和基于閱讀的社交體驗,鼓勵用戶共同創造UGC、共享和共同獲益。
2.社會化閱讀模式的特點
社會化閱讀的特點體現在知識碎片化、學習環境化、行動輕便化、合作社會化和分享交流化等方面,這些特點使得閱讀變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有趣,也推動了閱讀的普及和發展。主要表現在:(1)知識碎片化。在社會化閱讀中,信息不再是傳統的長篇大論,而是以片段、模塊化的形式呈現,符合了現代人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節奏。人們可以在短暫的空閑時間中,快速獲取、吸收甚至分享這些信息片段。(2)學習環境化。社會化閱讀將閱讀行為嵌入更廣泛的學習環境中,不僅局限于閱讀文本本身,還包括與文本相關的各種社交媒體活動、討論和互動。在這種環境中,閱讀不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成了一種與他人共同學習、探索和進步的社交活動。(3)移動便利化。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閱讀書籍,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種輕便化的閱讀方式使得閱讀更加靈活便捷,有助于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提高閱讀量。(4)合作社會化。社會化閱讀強調讀者之間的合作與共享。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與他人討論、分享心得、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一種合作式的學習模式。(5)交流互動化。在社會化閱讀中,讀者可以將自己的閱讀體驗、感想和收獲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與他人分享,也可以參與他人的分享和討論。這種分享交流的特點有助于擴大閱讀的影響力和傳播范圍,使更多的人可以從中受益。
三、以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為例
1.案例介紹
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經歷了全新的改造,將傳統閱覽室轉變為包括多媒體空間、學習空間、研究空間和VR學習空間在內的多功能空間,以滿足師生不同的研討、自習和沙龍分享等需求。同時,結合智慧化技術,滿足不同師生的各種需求。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秉承服務社會的理念,在為師生讀者提供高品質閱讀空間的同時,持續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讓更多師生和社會讀者一起共享書香。
為了提供便捷的移動閱讀服務,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借助移動圖書館平臺,打造了“愛讀書”“閱讀頭條”“移動圖書館”等平臺,平臺與OPAC系統無縫對接,實現了個性化自助服務,包括館藏查詢、圖書續借和咨詢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移動互聯網設備在圖書館App或者公眾號上使用圖書查詢與借閱等功能,也可以檢索各類文獻、數據資源,真正實現了移動化的閱讀,提升了用戶體驗。
2.圖書館的社會化閱讀服務面臨的挑戰
作為圖書館當前推廣知識服務和閱讀體驗的主要形式,社會化閱讀正在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驅動和助力下進一步向社會服務領域擴展。就浙大城市學院而言,在當前社會化閱讀推廣中遇到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
(1)需求匹配方面的挑戰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尤其是在ChatGPT等工具變革下,學術研究或者閱讀從單一文獻閱讀向數據匯集、處理和挖掘轉變,而用戶的信息需求也從單一的查閱信息向綜合休閑、社交和娛樂等信息綜合性需求轉變,而且用戶的信息需求更為實時并呈現出碎片化特征。
(2)推廣渠道挑戰
當前,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在推廣社會化閱讀的過程中,如何拓展渠道,豐富拓展路徑是一個新的問題。之前,傳統的閱讀推廣往往在線下展開,依托于組織管理和現場布置,充分激發用戶閱讀和交流的積極性,但是受限于場地、環境以及用戶距離、時間安排等,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提前判斷推廣效果,有時推廣現場難以盡如人意。
(3)用戶流失挑戰
當前,在社會化閱讀推廣過程中,由于一定程度上采用的是基于互聯網的數字閱讀環境,相比傳統的實體圖書館環境,用戶更易流失,容易被其他圖書館平臺或者互聯網公眾平臺所吸引,導致黏性降低。一方面,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形式、服務質量和水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用戶的喜好和興趣有關,尤其是互聯網平臺有著強者愈強的特點,容易把大量流量和用戶吸引過去,給高校圖書館帶來了較大的挑戰。而且,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這類高校圖書館往往以學術研究性資源和數據為主,娛樂性和休閑性不足,在功能拓展上也缺少創新,對于用戶的吸引有限,與其他社會化平臺和公共圖書館相比有一定劣勢。
四、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開展社會化閱讀的方式與策略
1.增加用戶黏性,吸引潛在用戶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服務的成功關鍵在于以用戶為核心,并持續擴大用戶群體,使之成為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有研究者認為,龐大的用戶群體是成功的關鍵因素,為閱讀服務提供了受眾,使資源傳播更廣泛。因此,“閱讀頭條”平臺推出閱讀活動功能。通過線下線上的閱讀活動為載體,將書與讀者連接,構建基于書圈、書友閱讀的有機體,不斷推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的可持續發展。保留現有用戶并吸引潛在用戶是發展的途徑。為增加用戶黏性,可以通過用戶分級推廣和創新主題推廣以及借助網絡實體資源等方式來吸引潛在用戶。
2.匹配用戶需求,改良推廣內容
就目前圖書館的功能開發和挖掘來看,還不能及時跟進用戶需求,與用戶需求難以完全匹配,尤其是在休閑性、娛樂性的閱讀交流方面,無法及時與用戶需求相匹配。因此,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調研用戶需求,整合資源方向,從以下三個方面改進內容。
首先,開展基于不同主題的經典讀本和傳統文化資源推廣,以滿足大學生的文化學習需求;其次,推出網絡熱點內容分享與鑒賞,吸引社會用戶的關注;最后,針對社會用戶提供休閑閱讀內容,根據傳統文化節氣和社會熱點問題發布內容。在“閱讀頭條”平臺推出“懂你喜歡”功能,使得每本書有其讀者,體現每本書的價值。圖書館流通的書存在長尾效應,針對長尾圖書需充分挖掘其價值,提高使用率。“懂你喜歡”通過對讀者閱讀歷史的分析,借助大數據發現其潛在喜歡的圖書,拓寬閱讀視野,提高圖書利用率。
3.有效整合知識,改進交流方式
以浙大城市學院為例,其移動圖書館訪問量達到了200萬人次。移動互聯網對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為發展提供了機遇。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與用戶傳達信息,并推出便捷的移動網絡媒體渠道,加速移動網絡媒體平臺的建設,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滿足用戶需求。“閱讀頭條”的書單功能,由專業人士將某一類型的書籍匯總成一份書單,方便讀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閱讀“好書”。同時,熱評好書功能節省了讀者的時間,發現最有價值的圖書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熱評好書通過持續性收集書評,通過情感計算對每條書評打分,從而發現并推薦評價最優的圖書。
4.善用社會媒體,提升公共形象
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與地方文化部門和媒體等公共機構開展合作,如書展、藝術品鑒賞,提升自身平臺的影響力,并推出有特色的閱讀欄目、打造讀書品牌,提升用戶傳播程度及社會影響力。在推廣社會化閱讀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字化環境和移動互聯網平臺,為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交流方式。高校圖書館應結合用戶需求變化,借助社會媒體力量,構建多元化服務模式,提升社會價值和服務水平。此外,專業推薦功能根據讀者所學專業,推薦與之相關的專業圖書,讓每個讀者有其書,體現每位讀者都會有適合閱讀的圖書,做到專業推薦的功能。
五、結論
智慧圖書館是高校圖書館追求的目標之一,社會化閱讀服務是智慧化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從社會化閱讀的概念、模式和智慧技術應用等方面展開論述,為基于智慧技術的社會化閱讀服務模式提供理論基礎,分析了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熱點。通過結合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案例,提出了基于“閱讀頭條”特色功能與新媒體理念的社會化閱讀服務策略,以應對高校圖書館現存問題,并為其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策略實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豐富高校圖書館社會化閱讀服務的內涵,推動其走向智慧化、創新化發展道路,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服務建設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徑。
參考文獻:
[1]Mennella. Study on American E-book Business Model for Public Libraries[J]. LibraryJournal,2014(5):92-97.
[2]Livingstone,Mencarelli R. When the arts inspire businesses: Museums as a heritage redefinition tool of brand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8(85): 452-458.
[3]Mason. REPORT ON THE MUSEUM SHOP. Published by the Area Museum & Art Gallery Service for the Midlands.[J]. Art Libraries Journal,2016,3(3):51-54.
[4] Stevens. Krishnaswamy. Marketing programmes across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product life cycl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2006,18(4):354-370.
[5]葉阿娜.社會化閱讀環境下建設數字圖書館閱讀社區的策略探討[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36(12):173-175.
[6]張 娟.數字環境下圖書館知識社區服務拓展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04):63-70.
[7]李玉海,金 喆,李佳會,李 玨.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的五大問題[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2):17-26.
[8]陳美玲.“互聯網+”模式下讀者閱讀行為分析與應對研究[J].福建輕紡,2020(01):42-46.
[9]高雯雯.社會化閱讀視角下閱讀推廣用戶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情報,2018,38(12):103-108+171.
[10]劉 艷.社會化閱讀主體的網絡身份特點和數字足跡分析及其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 2019,63(10):21-30.
[11]劉 宏,黃 睿.可供性背景下社交閱讀的突破與探索——以微信訂閱號“在看”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 2021(7):44-50.
作者單位:浙大城市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