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信息化資源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有效助力,同時也推動了歷史課堂的提質增效。本文將具體結合信息化環境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影響,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歷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具體路徑。文章將從平臺建設、形式拓展和活力激發等方面展開論述,結合初中歷史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路徑進行分析。希望本文能為初中歷史學科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并更好地服務于智慧課堂建設,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歷史;資源開發;路徑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歷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這樣不僅為教師提供更豐富的資源,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呈現更多元化、生動有趣的歷史教育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網絡資源的應用能夠為初中歷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教學活動更加富有創意和啟發性。
一、信息化環境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教育正在對傳統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模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側重于教材和課堂講解。然而,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步,教學活動受限于教師能力水平和教材滯后性的問題愈發凸顯,導致歷史學科教學效果受到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科未來長期發展。在互聯網信息發展時代,教育資源的豐富多樣化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求。因此,教學方式的創新與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信息技術的應用,首先在于豐富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囿于教科書和課堂講解,而借助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數字化資料、多媒體資源等多樣渠道,為學生提供更生動、直觀的歷史學習體驗。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不僅可以擴大資源獲取范圍,還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有選擇性地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從而促進教學內容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有利于創設趣味的學習情境
配合歷史紀錄片、虛擬實境演示、數字化展覽等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感受歷史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潛能。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引導學生主動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篩選、分析歷史資料,鼓勵他們展開自主探究和思辨,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接觸更多歷史文化資源,拓寬他們的歷史視野,增強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提升歷史文化素養。
(三)有利于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
信息化環境為初中歷史教學的提質增效提供了極大的支持,有利于借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優勢,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并且,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育者應積極倡導并實施多樣化的歷史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搭建更多元、更豐富的學習平臺,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好的支持,讓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汲取智慧的養分,開啟未來的光輝之路。
二、數字技術對于初中歷史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意義
(一)為初中歷史資源開發提供平臺
從平臺建設角度來看,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歷史課堂教學搭建了智能化的互聯網信息平臺,這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帶動了初中歷史資源開發與建設的實施效率,能夠帶動歷史課堂進入數字化時代。這些技術的發展為歷史資源的獲取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徑,數字化歷史教學也成為必然趨勢。將視頻、音頻、圖片等融合起來,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對此,教師需要重視數字技術在初中歷史中的應用價值,結合數字化思維打造。高效課堂教師要在內容設計上突出問題的趣味性、探究性、實踐性,使學生積極討論,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信息資源,使歷史知識以方便快捷、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二戰時期歷史時,教師可以結合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影片,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學生的直觀感知度。
(二)初中歷史資源開發拓展形式
伴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因其具有突出的應用性、智能性和及時性等特點,在各個領域信息技術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能,能夠使教學策略更加科學合理。這極大地改變了以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局面。數字化技術能夠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方便教師獲取信息資源。通過配合各種形式的紀錄片、視頻、音頻和圖片等,歷史情景可以再現,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記憶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與培養。
(三)為初中歷史資源開發激發活力
歷史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在進行歷史資源開發和利用時,也要成為精品資源的傳授者,成為優質課程的組織者。教師要善于發揮信息化手段,豐富自己的歷史信息資源,在備課、授課時要結合課程內容,結合教學目標,重要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深層次理解,并配合現代化技術將音頻、視頻、文獻、圖文等各種資料融入教案中。以數字化資源強化教案質量,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抗美援朝紀念館中的食物或相關影片視頻,為學生下載播放,實現情景再現。或者教師結合《抗美援朝》《上甘嶺》等相關影片,選擇其中的片段使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更加生動形象,使歷史課程更加充滿活力。
在數字化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需要結合歷史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探究式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獲取歷史知識和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念。例如,在講解中英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配合網絡資源,搜索與火燒圓明園相關的視頻資料作為素材,并由此提出問題:為什么英國要發動鴉片戰爭?為什么稱鴉片戰爭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對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造成了哪些破壞?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比較和歸納,這樣既能起到良好的歷史社會主義教育效果,也能讓學生加深對這一段歷史的深層次理解和體會。
三、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歷史資源開發與利用路徑
(一)結合信息技術,優化歷史教學情境
1.導入情境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特別是在開展需要學生協作完成的任務時,更應積極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歷史知識。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古代壁畫、古代書籍等圖片資料,讓學生對我國古代社會生活有感性認識,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2.課堂教學情境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要點,教師應根據歷史知識的特點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歷史視頻,并結合視頻內容展開討論,幫助他們更深入理解歷史事件的原因和影響,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其次,利用信息化技術資源開展協作學習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受到思維定勢問題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協作學習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進步。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小組分工完成相關任務,并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資源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通過這種協作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有效提升歷史綜合素質水平,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互助與共同進步。
以《辛亥革命》為例,這部分內容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由于知識點繁多、文化背景較為復雜,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通過制作微課視頻,學生可以提前了解本堂課的重點內容,以直觀的畫面形式呈現知識,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建立知識體系和脈絡。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任務。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性質、背景及意義等。一些教材未涉及的內容需要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資料,并與同學分享交流。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參與能力,促進綜合能力提升,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利用數字技術,建設歷史精品資源
1.結合史實資源建設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古代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讓學生觀察并分析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經濟制度的演變過程。同時,教師還可設計實踐任務,讓學生規劃古代經濟制度的未來發展,并通過信息技術展示方案,促進學生對經濟發展的思考和認知。
2.結合歷史實踐資源建設
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更多歷史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通過信息化手段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隨后組織實地體驗現代社會,并感受科技發展帶來的變革。這樣的體驗能夠增強學生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理解。
3.結合身邊資源建設
教師可以重視身邊教育資源的發掘與利用,例如以身邊社會環境為基礎展開歷史探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通過歷史資料收集,了解該區域的發展背景和歷史遺產,或對特定村莊進行深度分析,探究其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歷史的痕跡,培養歷史科學探究意識,提高他們的歷史文化認知水平,激發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與品質。
(三)搭建資源平臺,服務學生自學實踐
在信息化環境下,初中歷史資源開發與建設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平臺的價值與優勢。例如,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整合網絡中的歷史學科資源,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特點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一旦平臺建成,每位學生便能通過登錄賬號隨時隨地瀏覽相關資源。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揮平臺優勢,利用資源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的歷史教育資源平臺不僅能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也是初中歷史學科資源開發和利用在信息化背景下的重要保障。隨著大量歷史文獻、圖片、錄音和視頻等資源的數字化整理,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和下載相關歷史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到的歷史圖片,通過電子PPT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歷史事件。此外,教師通過網絡云盤或在線教育平臺,共享教案、教學視頻等資源,學生和教師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和授課。
(四)豐富活動內容,拓展資源的開發邊界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能僅限于課本知識,應主動開發和利用更多課外知識資源。例如,在講解《民族大團結》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的國旗和國歌,幫助學生了解各國的象征意義,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課外查閱資料,了解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如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德國埃菲爾鐵塔等,以深化學生對世界文明發展進程的理解,提升人文素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例如微信,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資源。例如,在講授《中國古代科技成就》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索相關史料、圖片和視頻,讓他們了解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來源和取得的成就。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須意識到互聯網對整個教育行業的影響,以依賴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手段來支持教育行業的發展。初中歷史學科作為典型的人文學科,不僅需要教師傳授歷史知識和管理學生成績,還需要通過歷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歷史資源利用能力,將歷史故事中的經驗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李建業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1]周凌波.博物館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D].上海師范大學,2023.
[2]路守芹,程方琳.挖掘互聯網資源助力初中歷史教學[J].中小學電教,2022(08):70-72.
[3]劉曉清.貴陽鄉土歷史資源在初中歷史課程中的運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2.
[4]蘇瑛.新課標背景下家庭課程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開發與運用[D].延安大學,2020.
[5]朱華建.中學歷史教學中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6]孫月.初中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山東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