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琴
2023年教育部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各學校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要做好對讀書的激勵。要求各學校必須構建相應的機制以促進閱讀活動的蓬勃開展,改善并優化校園內的閱讀氛圍,助力打造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環境。我校作為廣州市智慧閱讀試點學校,積極開展基于智慧閱讀的實踐探索,努力構建基于閱讀的新型教育生態和教學生態,扎實推進書香校園建設。
一、注重課外閱讀指導,習得讀書方法
1.粗讀新書,認識作品。初讀新書,教師要引導孩子學會五看:一看封面,識作者、譯者、插畫師、出版者。二看書脊,便查找。三看目錄,了解作品內容。四看封底,了解書評。五看后記,了解寫作經過。通過五看,學生能快速掌握粗讀這一閱讀方法,能快速認識作品。
2.猜測閱讀,學會探究。例如,在觀察書籍封面時,他們可以猜測整本書的主題和風格;在閱讀標題時,他們可以預測正文的核心內容;當讀到開頭部分時,他們可以嘗試推測故事的結局;而在閱讀前文時,他們則可以預測接下來的情節發展。有時學生的猜測會與作者的寫作思路不謀而合,老師的肯定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時學生的猜測可能會跟書中的描寫毫無關系,那也無妨,所有的困惑會在學生閱讀完整本書后揭曉。教會學生猜測閱讀有利于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提高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
3.現場共讀,提煉方法。師生現場共讀是課外閱讀指導課的一個重要策略。聰明的教師深知如何捕捉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并以其作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契機。他們運用生動夸張的肢體語言,將故事或文章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呈現給孩子們,特別是在處理人物形象類的作品時,更是別出心裁。通過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進行導讀設計,教師不僅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還巧妙地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著人物命運的起伏,逐步加深對人物性格特點的理解和認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記憶,也培養了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情感共鳴能力。
二、舉辦校園讀書活動,讓閱讀持續升溫
1.開展多彩讀書活動,激發學生興趣。2024年的讀書節,我們圍繞閱讀主題全學科開展讀書活動,如語文科開展“我是小小朗讀者”比賽,數學科開展講數學家故事比賽,英語科開展繪本講演比賽、繪本創作比賽,美術科的“方寸世界 指尖精彩”書簽制作比賽,綜合科的“走進圖書館、富小閱童展示”攝影比賽……隨著暑假的到來,暑假讀書活動悄然萌芽,我們開展了師生“閱讀好時光”暑假讀書系列活動:老師閱讀教育名著,寫讀后感;學生暢讀兒童文學,制作讀書卡、寫讀書筆記、錄好書推薦微視頻;老師們的朋友圈、班級釘釘群彌漫著濃濃的書香味。
2.家校攜手共育,夯實閱讀習慣。2023年4月21日,富鵬小學“好書悅讀? 書香恒遠”讀書節正式開幕,穿越書香門,開啟讀書季:靜心閱讀日、好書交換日、作家見面日、探秘圖書館、“閱童”對對碰讀書活動一浪接一浪,最具挑戰性的是連續63天的閱讀進階活動。同時,我們還充分發揮網絡的功能,促進學生持續閱讀。
三、扎實推進課題研究,為閱讀提質增效
課題研究促進了我校書香校園建設,自成為廣州市智慧閱讀試點學校以來,我校多個課題在“中小學智慧閱讀”專項研究中立項。各課題組立足本校、本學科的實際,聚焦閱讀扎實開展研究。
1.積極創設閱讀氛圍,為閱讀提質。學校從保證閱讀場所著手,為學生開辟開放性的閱讀場所,學校圖書室、閱讀書吧、班級讀書角對學生實行全天候開放,解決了書源問題,讓課外閱讀隨時隨地。
2.借助智慧閱讀平臺,培養學生堅持每天閱讀半小時的習慣。除了把閱讀作為每天的常規作業,學校還統一要求利用每天的午讀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自主閱讀活動,利用每周五下午的閱讀課時間進行全校的閱讀活動。每天0.5—1小時課外閱讀作為常規作業,并在《閱讀小達人 閱讀閱成長》手冊上做好記錄。
3.鼓勵學生在智慧閱讀平臺堅持打卡、留下閱讀足跡。為了讓學生留下閱讀痕跡,班主任想方設法鼓勵學生每天閱讀后在智慧閱讀平臺堅持打卡、留下閱讀足跡。每周一根據學生上周的閱讀打卡情況進行小結,評選班級每周“閱讀小達人”和“閱讀進步小達人”;每月評選年級“閱讀小達人”等。
4.開展創意讀書活動。結合學校讀書節活動和智慧閱讀平臺,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創意讀書活動,如書簽制作活動、詩配畫評比活動、手抄報評比活動、讀后感評比活動、各類征文評比活動、好書推薦活動、美文誦讀展示等。除了校內評獎外,老師還及時把學生的作品上傳到閱讀平臺,讓孩子充分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四、依托課外閱讀評價,提升閱讀素養
1.評價內容全方位,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了讓智慧閱讀在我校落地生根,我校語文科開展了課前5分鐘閱讀分享活動。課外閱讀是學生的常態作業,我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不少于半小時,并做好《閱讀小達人 閱讀閱成長》手冊的登記。每周,我們會根據學生的閱讀分享和《閱讀小達人 閱讀閱成長》手冊的登記情況進行評比。
2.評價方式多樣化,堅定學生的閱讀信念。在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時,我們應當遵循“因人而異,尊重個性”的原則,注重采用激勵性的評價和過程性的評價,允許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除此外,應注意評價工具的多樣化,主要采用觀察法、訪談法和問卷法。每一位教師都應有一顆“敏感的心”,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經常單獨與學生談話,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小型討論會,對家長進行訪談,利用問卷星進行閱讀調查等,真正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和內在閱讀需求。
3.評價主體多元化,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老師指導培養學生自覺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智慧明燈之一;家長對學生的有效評價,是學校促進引導學生有效進行語文課外閱讀的最有效心理支柱之一;同學之間的評價,是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獨立完成語文課外閱讀的最重要的信心橋梁支柱之一;學生自我評價,是他終身堅持課外閱讀最好的原動力。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因此,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是我校的常態活動,師生分別從不同的視覺去交流讀書心得,并相互做出點評,使師生之間的評價,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加油站。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智慧閱讀的小學閱讀資源開發及應用研究”(編號:202012659)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