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潔
摘 要:高中歷史教育的改革發展對于培育學生的健康人格、綜合素質、民族精神、文化素養、歷史涵養等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符合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思政育人背景下,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讓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如虎添翼。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激發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發展活力,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質量,為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歷史核心素養奠定扎實的基礎。面對高中歷史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應該深刻領悟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與價值,將互聯網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融合在一起,全面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思政育人;互聯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策略
一、“生動、創新、激趣”——在教學改革中融入互聯網技術的價值
互聯網技術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改革而言意義非凡,可以助力高中歷史教學實踐實現更生動、更創新、更有趣的狀態轉變[1]?;ヂ摼W技術的發展為高中歷史教育改革實踐注入了全新的發展活力,可以豐富高中學生的歷史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更多培育學生綜合素質與歷史核心素養、家國情懷的內容,將枯燥的歷史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人生觀,打破灌輸型歷史教育模式的桎梏與局限[2]。
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下,高中歷史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愛國之情與家國理念,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基于思政育人理念,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下將更加完善,教學模式、教育方法、學習方式都將得到進一步完善與優化。
思政育人視域下,融入互聯網技術的高中歷史課堂將變得更加自由、生動、融洽,更有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契合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拓寬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歷史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歷史核心素養。
二、高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基于思政育人理念,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難以全面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難點問題。
(一)觀念落后——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待提升
受制于應試教育的諸多影響與局限,很多教師的教育理念都不夠與時俱進,教育思維還停留在只關注學生的歷史成績方面,沒有從立體、全面、獨立的角度看待歷史教學實踐,不注重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綜合素質以及深度學習能力[3]。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局限,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沒有明確、精準的把控,對思政育人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刻透徹,難以依據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學習現狀、綜合素質水平,設計更加完善、有效、科學的教學環節,致使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學習興趣難以穩步提升。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背誦與記憶,采用灌輸型教育模式,難以打造豐富、有趣、生動的歷史教學空間,不利于全面培育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與歷史觀念。
(二)模式陳舊——課堂教學模式不夠優化
想要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需要歷史教師踐行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明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目標,然而,很多歷史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沒有深刻認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沒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充分發揮積極引導、鼓勵溝通的作用,沒有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交流、互動關系,不能實現生動激趣的課堂效果。基于此,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都不夠,甚至部分學生可能因此產生抵觸、厭惡等不良學習情緒,制約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導致高中歷史教學陷入惡性循環,也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歷史核心素養的培育。不少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沒有賦予學生充足的互動交流的空間,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不足,促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探究、思考分析的機會過少,難以形成自主學習、互動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學模式的過于生硬、無趣也將局限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健康發展,阻礙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歷史課堂教學應該是生動的、多元的、豐富的、有趣的,不應該局限于無趣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應該深入探索更加生動多元的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賦予課堂更多的新鮮元素。
(三)內容不佳——教學內容不夠完善有趣
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對學生互動學習、探究學習的引導作用不足,不利于引領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互動學習活動,局限了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的自主探索空間,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思考興趣與探究欲望,無法全面培育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難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長效發展[4]。高中歷史涉及諸多歷史事件、歷史時間、歷史人物,簡單的排列呈現往往會顯得枯燥無趣。當前的高中歷史教材集中于歷史知識的文字化呈現,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歷史案例、歷史故事融入較少,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欲望,無法實現歷史教學內容對高質量教學活動的支持與輔助作用。基于此,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搜集生動、有趣、豐富的教學資源,融入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抵消歷史教材所帶來的不足,優化歷史教學內容。
三、多措并舉——基于互聯網技術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策略
在思政育人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在強大的技術支持與資源輔助下,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充滿機遇。互聯網技術的廣泛運用可以豐富高中歷史教學資源,培育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不斷推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發展步伐。
(一)構建平臺——創設互聯網教學應用平臺
思政育人視域下,互聯網技術的合理運用可以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實踐的創新優化,豐富教學內容,全面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綜合素質與家國理念,可以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與長效發展。為了充分釋放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與價值,穩步推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創新發展,應該建立完善性、綜合性互聯網教學應用平臺[5]。一方面,這有利于為學生創設更加自由、生動、科學、有效的網絡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與自主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問題的思考探究活動,推動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培育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歷史思維。另一方面,這有利于在教學實踐中融入互聯網信息技術,輔助教師實現對廣泛化、多元化、生動化歷史教學資源的搜集與分析,拓寬教師的歷史教學素材的搜集、應用范圍,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創新化發展。為了創建科學合理的互聯網教學應用平臺,學校應高度重視互聯網教學平臺的硬件設備、軟件設備的投入,確保教學平臺所輸出的網絡資源、教學素材的豐富性、穩定性、綜合性,為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提供扎實有效的助力,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持續發展。學校可以將優質教學資源、公開課等放置到互聯網教學應用平臺上,實現對高中歷史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應用,方便高中教師的教學活動,持續培育學生的歷史觀念與核心素養,真正推動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ヂ摼W教學應用平臺應該增設師生互動、師師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模塊,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創設良好的機會與氛圍,便于教師查閱歷史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空間,便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思考探究活動,全面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
(二)完善教資——基于互聯網技術積累豐富教學資源
豐富的教學資源對于歷史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有助于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在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各類教學資源的獲取渠道更加豐富多元,優質教學資源的數量與日俱增。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科學、有效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能力,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廣泛搜集、甄別、應用歷史教學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學習興趣,引導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向著更加生動、有趣、互動的方向發展,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價值觀念、歷史思維不斷增強。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廣泛搜集生動豐富、多元有趣的歷史教學內容,例如圖片、音頻、動畫、電影等,融入更多能夠培育學生正確歷史觀念、家國情懷、人文情懷、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以此豐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彌補歷史教材內容比較乏味的不足,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空間,激發學生的高中歷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思考探究欲望。教師要正確認知優質教學資源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教學改革的重要價值,積極圍繞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廣泛化、全面化的教學資源搜集工作,以圖片展示、視頻引領、問題引導等方式,在層層遞進中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索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積極性,注重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水平的穩步增強。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搜集研究人員對于歷史事件的不同觀點、看法,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不斷培育學生對歷史觀點的辨析能力、思考能力,強化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與綜合學習水平,確保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實踐發展。
(三)創新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思政育人背景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夠將互聯網技術的重要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創設情境教學空間,將情境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中,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創設自主探究、互動交流的情境教學空間,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思考與主動探究,以情境化的模式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思考歷史事件的背后成因、發展過程、長遠影響,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調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歷史核心素養穩步提升,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持續發展,確保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教師可以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更加注重學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將互聯網技術與小組合作學習教育模式融合在一起,以課前布置思考作業、課堂互動交流、課后思考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在互動交流中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自主思考與學習探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拓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思考廣度與學習深度,以此提升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的學習質量,推動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穩步發展。教師應該緊跟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發展步伐,積極探索更加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將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融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
(四)優化教材——創新教學內容,完善歷史教材
互聯網技術有助于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增強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趣味性與生動性,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度學習效果,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來說是重要的技術支持與關鍵的資源提供者。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搜集更多歷史案例、歷史故事、不同研究人員的歷史觀點,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梳理、分析、探索不同歷史事件背后的成因與結果,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辨析歷史事件與歷史觀點,引導學生解讀歷史事件,分析歷史問題,探索歷史結論,促使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與綜合分析能力不斷提升,促使歷史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課堂教學設計更加科學有效。立足于高中歷史教材,教師應該關注歷史教材的不足之處,應用互聯網技術,補充、創新教學內容,豐富高中歷史教學資源,確保歷史教學活動更加凸顯趣味性、學生主體性、互動性,能夠更加激發學生對歷史教學課堂的參與興趣,更加帶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入探索與互動交流。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應該更加凸顯人性化、趣味化、互動化,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接受程度,融入更多的歷史案例、歷史故事、歷史觀點,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探索興趣,調動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閱讀欲望與探索念頭,賦予歷史教師更多的開發、拓展空間,重視歷史知識之間的銜接性,按照從易到難的邏輯,呈現高中歷史內容,確保歷史知識過渡自然,便于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教師應該關注歷史教材存在的不足之處,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彌補相關不足,創新歷史教學內容,以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充實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促進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持續發展,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穩步開展。
結束語
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待提升,課堂教學模式不夠優化,歷史教材不夠完善有趣,為此要創設互聯網教學應用平臺,幫助教師完成對豐富多樣教學資源的搜集、分析、呈現工作,實現對高中歷史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應用,基于互聯網技術積累豐富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多多運用情境化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同時創新教學內容,完善歷史教材,融入更多的歷史案例等,充分踐行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推動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龍勝春.“互聯網+”時代提升歷史課堂學習效能的路徑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8):64-67.
[2]許麗娜.“互聯網+”背景下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反思[J].高考,2020(25):110,112.
[3]雷風敏.“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中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32):223.
[4]王端陽.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5):157.
[5]陳昕宇.“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