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倩
智慧課堂教育環境,能夠引入讀書郎智慧課堂、大數據等一系列新興的教學輔助手段,以技術為支撐,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實現“1+X”的多文本教學,打破傳統單篇教學的模式,真正實現師生、生生和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本文以筆者執教的《讀舟識易安》一課為例,闡述在智慧課堂環境下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思考和收獲。
一、基于預學數據,科學制定目標
在課前,筆者借助讀書郎的“課前導學”功能,推送學習資源,讓學生通過查資料、結合注釋等方法讀準字音、了解作者及詩詞的創作背景等。同時,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問卷調查,讓學生對其預習情況進行自評,再結合問卷數據和文本特點進行分析,最終制定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設置為:
1.借助希沃白板的“課堂活動”和讀書郎的“互動軟件”等功能,鞏固學生對生字詞的認讀和理解,增進對作者和詩詞創作背景的理解。
2.利用讀書郎智慧課堂的“拍照上傳、投票”等功能,優化小組管理,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集合智慧,掌握群文閱讀的方法,達成共識,即相同意象,不同情感。
3.通過讀書郎智慧課堂的“屏幕廣播”等功能,推送音影像資源,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李清照的家國情懷。
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有效教學
1.交流導圖,走進生平
李清照所寫的詞,前后期感情基調發生了較大的轉變,這和其生活經歷是緊密聯系的。課前,學生搜集作者李清照的相關資料,并繪制成思維導圖,在課堂上將其拍照上傳,并進行自主交流,從而增進對李清照的了解,進而初步感知詞人前后期詞中不同的感情基調。
2.精準分析,有的放矢
文本的初讀,要求學生必須讀準字音,同時能夠借助注釋,初步理解文本。基于學生課前預習的實際情況,筆者利用讀書郎智慧課堂向學生推送相關的字詞練習題,由學生在平板上自主完成,以練代講。
借助數據反饋,可以直觀發現學生的字詞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但也存在易錯點。這時從學生暴露的具體問題出發,進行個別化指導,并在小測后發送試題答案,讓學生進行自查自糾,實現真正的有的放矢。
3.自主研讀,感悟舟意
根據該組群文文本特點,由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一首詞,并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想象詞中所描繪的畫面和所表達的情感。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借助讀書郎的“截圖”功能發布小組合作任務至學生端,同時從學習進度的即時反饋了解各小組思考的動態變化并及時進行個別化的指導,讓合作活動的開展更為順暢。
最理想的合作探究狀態便是組員之間想法的及時交流、共享,從而實現思維的碰撞。因此為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筆者還利用“倒計時”功能,培養學生時間意識的同時,也便于教師實時把控教學節奏。
4.主動參與,分組分享
小組展示時,在互動面板上利用畫筆工具圈畫關鍵信息。在“屏幕廣播”功能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在平板上同步看到圈畫的畫面,全體學生聚焦該組討論成果。在交流討論中,學生體會到《如夢令》里的“舟”是自由的、快樂的,《一剪梅》里的“舟”有相思和擔憂,《武陵春》里的“舟”是痛苦和哀愁的。這時,教師再推送相關的微視頻,并進行配樂誦讀,使得學生對于“舟”所蘊含的情感的體會更為豐滿、立體。
在此基礎上,總結群文閱讀的方法,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進一步理解其他詩人有關“舟”的詩句和李清照的其它詩詞,基于此,學生對“詩詞即人生”的感悟便水到渠成。
三、利用移動終端,全員參與評價
為了不讓小組展示流于形式,教師以讀書郎智慧課堂的投票功能為載體,由學生在平板上自主投票,全員參與評價選出優勝組。
互評環節的設置,在無形中引導著學生認真聆聽各個小組的觀點和分析,從而實現了思維的碰撞,也體現了對學生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其主動學習、自我反思的積極性,實現了“教學評”一體化。
在智慧課堂環境下開展的群文閱讀教學,通過音影像等優質學習資源的精準推送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其思維火花,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生生評價的直觀性,實現了學習數據的即時反饋和有效的師生互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完美融合,實現了“1+1>2”的教學效果,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生態課堂教學樣態。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