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新高考政策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落實新政策的最佳途徑就是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這也是新高考政策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因此,本文主要對高考新政策下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的教與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教學策略
新出臺的高考政策中重點強調了高中語文教學中關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需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具備更強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及文學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與科學文化素養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師所共同探究的基本方向。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看,本次高考改革制度的落實能夠更進一步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強調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等情況,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要在進行基礎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基礎素養,讓學生能具備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合作素養,具備更加完善、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完成此類內容的核心就在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調整與改進,教師也積極結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與態度的多方要求,在教學中創新、實踐、總結、革新。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發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是與傳統教學中被動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學生對自身所涉及的學習活動的預先計劃與安排;其次是對自身實際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習反思層面上的管理、評價與反饋;最后是對自身自主學習活動進行調節、修正與掌控。自主學習活動不僅是單方面對知識進行學習與探究的過程,更是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動性、反饋性、遷移性和有效性的掌控。
二、自主學習的現實意義分析
(一)自主學習是新高考政策下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
新高考政策改革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核心觀念。語文學科的教學是教師進行精神文明傳遞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核心過程,更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斷自主發現、自主創造的過程。在教學中想要進行新課程標準的落實與新高考政策的推進,就應該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同步發展,要實現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與共同進步[1]。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知識傳遞與能力培養之間的平衡,關注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地質疑、分析、探究與總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具備更強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個性化地展開學習與思考,從而推動學生健康、和諧地達成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這也是新高考政策下高中語文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
(二)自主學習是新高考推動下語文學習的必然發展方向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模式相對被動,但這種學習方法之所以如今仍然存在其必然是有一定優勢的。被動學習模式,首先其短期的教學效率相對較高且方向性較強,語文知識有著較強的系統性,加上教師的標準型示范往往能讓學生形成對知識的一套系統化的認知。但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在國內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逐漸轉變為了教育領域當中的毒瘤,教師并未關注到學生本身的認知結構以及學習需求[2]。之所以說教師需要去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及知識體系才能夠進行被動學習的有效應用,其主要目標就在于讓學生能夠將新知識與過去學習過的舊知識之間有一個連接性的錨點,讓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正確理解。在這種意義上的被動學習與應試教育當中的“灌輸式”教學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將知識按照自身的認知結構逐步進行填補與完善的,而不是單純地進行記憶,這也是由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的重要轉折點。
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進行知識的分化與整合,這也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外在表現。以這一理論作為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觀察學生是否能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關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積極探究的學習傾向,這也是判斷學生是否展開了有效的主動學習的關鍵所在。但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中這些內容并不能夠被教師所關注,其外在表現仍然是以死記硬背、機械化的訓練為主,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能力成長等方面也因此受到限制。而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新高考政策的落實加快了這一教學理念的發展節奏,自主學習也成為學生進行知識獲取的必然途徑。
(三)自主學習是新高考推動下語文學科進步的必然方向
新高考的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在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品味語言,感受其中思想、情感的藝術魅力,發展自身的想象力與審美素養,并努力提高對古代詩詞語言的感受與解析能力[3]。與此同時學生也需要根據自己既定的學習目標誦讀經典文學名著與其他多種門類精選讀物,通過與文本展開對話的形式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感悟其中的豐富內涵,分析人生價值與時代精神,進而一步步形成自身的獨立思想與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為民族振興而努力奮斗。想要達成新高考當中的這些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自主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嚴密性的提升,也能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深刻,學會從批判的角度去認識、理解世界。可見,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與發展對學生的進步十分重要,語文學科的基本發展方向也應該要以自主學習作為基礎逐步展開。
三、自主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落實自主學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落實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了解,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個人的學習目標往往都有著清晰的規劃,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展開學習,在教學設計上教師也要注意盡可能地明確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結合,充分落實新高考中關于自主學習部分相關要求[4]。
以《讀書:目的和前提》為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分析,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的針對性設計,讓學生能在教師的輔導下達成充分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與學習能力。《讀書:目的和前提》所描寫的主要內容就是讀書的意義、如何讀書以及作者的讀書經歷,其中運用了多種寫作手法,“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目的”也是全文的核心所在。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應該要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基本知識外,也應該將文章進行全面解析并將知識點進行分類,比如寫作手法、議論觀點、修辭手法、段落劃分、核心思想等內容。隨后,教師要根據劃分出的知識點分別進行教學目標的構建,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的目標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目標進行重疊。首先是文章的核心觀點,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通過自身經驗找到其中的關鍵點,那么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推導,嘗試找出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去表達自己觀點的?哪些筆觸存在著特別之處等。隨著教學進度的逐步推進,學生能在既定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逐漸展開自主學習,在學生完成一個既定的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則可以結合已完成的學習目標開始對下一個學習的目標進行推導。
以這種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較為全面的自主學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一步步完成對語文知識的解析,這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成長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素養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此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的同時,也應作為學生的核心引導者,避免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出現方向性的偏差,影響學生學習進度。
(二)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就能在極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突出語文學科趣味性較強的一面,讓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期待,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和較高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與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發展。
以《庖丁解牛》為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逐步導出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有效增強。《庖丁解牛》作為典型的文言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學習壓力,有些學生也會因此而逃避學習。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找到文章中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特征并將其放大,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進入對文章的探究中,進而達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庖丁解牛》本身有著較強的畫面感,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教學導入環節的針對性設計,進而讓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積極性,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庖丁解牛》的內容,信息技術的直觀展示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教材當中的內容,這樣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逐漸被喚醒。在信息技術展示之后,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并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進行適當的互動,總結其中的關鍵知識點。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所給出的目標嘗試完成任務。以這種方法作為基礎進行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產生積極的學習欲望與探究興趣,在了解了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也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此外,在學習興趣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選擇添加學生投票所選擇的內容,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與感,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意愿的進一步提升,讓學生能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賦能,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助力。
(三)構建開放課堂,提高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的應用并不僅僅針對教材中的知識,更加廣泛的天地都應該是自主學習的素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構建開放、自由的課堂,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更多的閱讀經驗與學習經驗,奠定學生的全面成長基礎。
以《黨費》為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避免僅僅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廣泛的閱讀積累學習經驗,進而形成更加完善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學生的成長基礎。《黨費》一文主要是描寫我國革命戰爭期間從事地下工作的女黨員為繳納黨費與掩護革命同志而犧牲的故事,充分表達了人們在危難時刻對黨和人民的熱愛,重點突出了為革命利益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在閱讀過程中文章豐滿的筆觸能給學生帶來情感上的震撼,細膩的文筆也能讓人受益匪淺。那么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先讓學生對故事當中的內容進行全面閱讀與總結,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加強文章情感的感知。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應帶領學生按照段落的劃分進行總結,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完成對知識的整理與歸納。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同類型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篩選內容較為接近、描寫策略接近、人物性格相同等具備共同特征的文章。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進行全面閱讀的同時發現其中的規律,并學會在閱讀中篩選重點信息。以群文閱讀作為基礎進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讓課堂教學更加開放,也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快速成長,學生所積累的閱讀經驗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能了解到更加多樣化的寫作方法與修辭手法,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也能具備更加完善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政策的影響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受到了極為廣泛的關注,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跟隨教學改革政策的變化不斷地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同時逐漸形成能夠適應如今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能。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語文學科教學的特殊性,并根據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紀宏濤.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7):42-45.
[2]羅輝,房貞望,李軍.“馬尾范式”:自主合作學習區域形態研究:區域“自主學習新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研究[J].教育評論,2021(5):128-135.
[3]楊霞.“雙減”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9):102-104.
[4]單小紅.新高考形勢下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J].教育藝術,2021(12):75.
[5]郭紹莉.“雙減”政策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自主學習策略應用探析[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2(10):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