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生活中,很多孩子不愛整理、不會整理,長此以往,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今后的工作、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影響。本次班會,我從學生的抽屜整理著手,增強他們的整理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自理能力,學會收納之法。
環節一:情景再現,明問題
師:同學們,學校下周就要進行“最美教室”評比了,大家都很期待,但301班的小明同學有點慌了。猜一猜,他為什么會著急呢?(出示小明的抽屜照片)他的抽屜——怎么樣?
生:亂七八糟的。
師:是呀,他平時不愛整理,上了三年級,要學習的課程變多了,就更不會整理了。你們愿意幫助小明嗎?
【設計意圖】真實照片讓孩子們直觀感知抽屜的“臟、亂”,同時有了整理的迫切感。
環節二:行為對照,尋原因
1. 學情調查,反饋結果引思考
師:其實,生活中和小明一樣不會整理的同學還不少呢。這是上次楊老師在咱們班做的一項調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見下表)。
師: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了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給你帶來了哪些麻煩?
(學生討論、分享。)
2. 小結問題,引出班會主題
師:馬上就要進行“最美教室”評比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呢?今天的班會課,我們就一起來學一學整理。我們一起來想妙招,理一理小明的抽屜,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調查統計,讓孩子們從故事到現實、從他人到自身,思考自身存在的問題。在交流環節,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說出不會整理帶來的麻煩,為接下來學習有序整理的方法奠定了情感基礎。
環節三:眾籌妙招,知方法
師:抽屜里這么多東西、這么亂,不好整理,我們可以先把抽屜里的物品放到桌面上來。這些物品,你最擅長整理什么呢?誰來說?
生1:我最擅長整理書本。
(學生分享整理方法。)
師:誰還有不同的整理書本的方法?
師:書本可以按大小依次擺放,這樣就一目了然。另外,語文、數學課本是每天使用頻次最高的書,我們把它們放在最上面,其他學科的課本放下面。整理書本時,楊老師還有一些小建議,一起來看(播放整理書本視頻),你們學會了嗎?
師:書本整理好了,你們還會整理什么呢?
生2:我會整理文具。
(學生分享整理方法。)
師:文具回到了自己的家,就不怕弄丟了。文具也整理好了,誰還會整理剩下的物品?
生3:我會整理跳繩。
(學生演示整理方法。)
師:你的小手真靈巧。還有什么沒有整理好?
生4:紅領巾。
師:我們平時最好把紅領巾佩戴在胸前。上體育課時,我們可以把紅領巾疊整齊了再放進抽屜,這樣更節省空間。仔細觀察,桌面上還有什么沒有整理好?
生5:我發現了干黏土和紙巾包裝袋,這些應該丟進垃圾桶。
師:像這樣壞了的、臟了的、過期的、沒用的東西,還要不要把它們放進抽屜?這些要扔進垃圾桶,就是“無用扔掉”。(板書)
師:剛才,同學們將不同的物品分別整理好了,這就是“分類整理”。(板書)
師:物品整理好了,要怎么放進抽屜里呢?
(學生交流、分享方法。)
師:說得真好,我們在放置物品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常用的放在上面或者外邊,不常用的放到下面或者里面。這叫“有序放置”(板書)。
師:同學們的“金點子”可真有用,瞧,抽屜一下子就變得整整齊齊了,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6:整齊多了,看起來舒服多了。
師:看來,學會整理還能愉悅我們的心情,是不是很有成就感?為了幫同學們更好地整理,今天楊老師還要給你們介紹一些收納“神器”:這是分類文件袋,這是燕尾夾。收納工具能幫我們把抽屜變得更整齊,這就是“巧用工具”。(板書)
【設計意圖】以被需要的情感引發孩子強烈的整理興趣,讓學生在梳理方法的同時感受到整理帶來的樂趣,激發內驅力。
環節四:實戰演練,理抽屜
1. 現學現用,踐行方法
師:剛才,我們一起想到了這么多的整理方法和妙招,真了不起?,F在就請你們用這些方法將抽屜整理好吧。比一比,看哪組的同學能夠又快又好地整理好抽屜。如果你需要收納工具,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取。
(1)教師巡視,指導整理并拍照。
(2)整理好的同學,看一看誰需要幫助,教一教小組成員。
2. 評價點贊,鞏固方法生新招
師:都整理好了嗎?現在請小組成員互相欣賞,抽屜整理得好的,給他點個贊。老師想采訪一下你們,你最想給誰點贊,為什么?
(學生舉手發言。)
師:我剛才也拍了一些同學的抽屜,一起來看一看。請你們用鼓掌、點贊或者舉手提建議的方式回應好嗎?(展示學生整理后的抽屜。)
3. 共思后續懂保持
師:有了這些整理妙招,小明也學會了整理。但是,他又遇到了新麻煩,我們來聽一聽。
(播放音頻:昨天才整理好的抽屜,今天放學時又亂了,怎么辦呢?)
師: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讓小明的抽屜每天都這么整齊呢?
生:哪里拿的東西放回哪里,每節課后都整理一下。
(教師板書:物歸原位、按時整理。)
師:看來,會整理,更要能保持,如此,我們才是抽屜的好主人。
【設計意圖】將意識落實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通過多元評價、互相點贊,利用同伴經驗,提升學生的整理能力。
環節五:拓展延伸,評選“整理之星”
1. 拓展范圍,整理在身邊
師:除了整理抽屜,我們還能用這些方法整理什么呢?
(學生交流、發言。)
師:是的,下課后,我們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整理方法整理教室?;丶液?,我們還可以整理自己的書桌和房間。
師(小結):其實,整理是一門大學問。干凈整潔的環境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還能讓人心情愉悅,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2. 學會“斷舍離”,資源再利用
師:小明在大家的幫助下,也變得愛收拾了。你們看,他正在家里收拾房間。在整理的過程中,他找出了一些已經穿不了的衣服,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你們有什么好主意?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小明媽媽也來出主意了,你們聽。
(播放錄音:小明,這些衣服你穿不了了,我們要做一個“斷舍離”,把衣服送到小區下面的舊衣回收箱吧!工作人員會把這些衣服回收后經過處理,再捐給有需要的人。這樣循環利用,節約了資源,也能保護環境呢!)
師:小明受到媽媽的啟發,也學會了循環利用。他將整理出的衛生紙筒做成了一個漂亮的筆筒。你們瞧,還不錯吧!看來,整理后的“斷舍離”、變廢為寶,也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
3. 課外導行,學做整理小達人
師:這節班會課就要結束了,為了幫大家學會整理、堅持整理,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一張好習慣卡,抽屜、書包整齊的,將得到1個笑臉;書架、玩具整齊的,將得到2個笑臉;如果衣柜整齊、床鋪整齊,將得到3個笑臉。每個月,我會根據你們得到的笑臉數量評選出班級“整理之星”。
師(總結):教室是我們的第二個家,通過整理,我們的家變美了,“最美教室”一定會屬于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