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弢

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在長期的德育實踐中,我們融合學校百年歷史底蘊,依據“少年立志,蔚為國光”的校訓,打造了“荊南志光”德育品牌。“荊南”為學校建校初名,代表德育實施主體;“志”即校訓之“立志”,為“有志于”之意;“光”即校訓之“國光”,指國家的威望和榮譽。學校結合工作實際創新德育品牌實施途徑,不斷推進德育品牌建設。
建設四大德育陣地
一是高效推進“德育加油站”建設。學校以超高質量完成了“德育加油站”的建設——專門打造了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德育加油站”場地;精心設計了獨具特色的“德育加油站”標識和相應的標語;科學制訂了“德育加油站”活動方案、組織架構、服務內容、課程安排等相關內容。
二是多元化拓展育人項目。學生社團活動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與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能力及創造力,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是重視國旗下講話。國旗下講話作為中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對于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愛國情感有著重大作用。學校領導帶頭備課,高度重視國旗下講話,每周國旗下講話內容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德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力求發揮國旗下講話的整體育人功能。
四是開展團校學習。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力求提高學校團員和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對黨和國家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實踐認同,彰顯新時代團員先進性,讓學生逐步成長為黨的青年后備力量。
設計系列化德育課程
一是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發揮班會的價值引領作用。整個高中學段形成了主題化、系列化、規范化的德育系列課程,高一年級以“勵志教育”為主題,高二年級以“成才教育”為主題,高三年級以“感恩教育”為主題。
二是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活動。課程內容包括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從高一起就樹立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意識,明晰人生發展方向;還包括部分通識課程,比如入學適應、走近心理健康、“聯手關愛,守護天使”等,并針對不同年級、班級表現出來的共性問題,先后安排了情緒管理、學習心理輔導等課程。學校通過宣傳窗、講座、黑板報、校園廣播等陣地宣傳心理健康自助、助人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另外,學校也會有針對性地開展家長和學生心理講座,以班級為單位實行心理測評,并設有心理咨詢室,由心理老師一對一實施心理輔導等。
開展特色育人活動
學校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志存高遠、刻苦學習、積極向上,如遠足、法治教育、入團儀式、高三百日誓師、高三成人禮等。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奮進斗志,學校每年三月組織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徒步前往學校抗戰時期舊校址——宜都市枝城鎮架鍋山村,開展“遠足架鍋山,尋訪舊校址”遠足拉練活動。從現校區到舊校址往返共20公里,學生全程步行。這對學生不僅是體能上的挑戰,也是精神上的洗禮。整個拉練過程,學生斗志昂揚。穿梭于舊校址和新農村間,學生親身感受社會的發展,體悟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每次遠足活動時,學校圍繞“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等主題,開展清潔鄉村環境、關愛孤寡老人、普及基本法律知識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踐行志愿服務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除此之外,學校以“清明祭英烈”為主題,前往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活動;為提高學生法治觀念,不定期邀請法官、警察等專業人士來校進行法治教育講座;高二年級開展研學活動,感受科技魅力、樹立海防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開展高一新生入學軍訓活動,提升學生體質體能,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每年2月底高三學子開展高考百日誓師大會活動,提高學生備考意識,鼓舞學生勇往直前。
借助激勵平臺育人
每年開學、期中及教師節等重要節點,學校利用校友創立的“荊南教育促進會”和“清華張學政教育獎”等平臺,獎勵優秀學生,旨在激勵和鞭策學生奮發向上,積極有為,樹立“今日受助成長,明日成才助人”的抱負和愛心接力意識。同時,學校邀請優秀校友到校為學生進行勵志講座。校友的人生經歷、奮斗歷程不斷激勵學生生發內在動力,凝聚不忘初心、追夢奮進的力量。
為激勵學生向上向善,學校每月在學生中評選“班級之星”,每年再從“班級之星”中評選“荊南之星”,最后從“荊南之星”中選出“新時代好少年”上報市級表彰。
學校以活動促德育,用實效育真人,在長期主題教育活動實踐中,將“荊南志光”德育品牌切實落地,打造長效育人機制。
形成整體德育文化
一是精心設計頂層文化。學校是一所底蘊豐厚的百年老校,校訓為“少年立志,蔚為國光”。學校的愿景是“宜教荊南,宜學丹陽,同心鑄荊”,核心價值觀為“勤”“誠”“和”“讓”。學校的發展戰略是“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學校的校歌《開拓前進,走向明天》更是催人奮進。
二是大力建設校園文化。學校雖然面積不大,功能用房緊張,但是與德育工作配套的必要硬件一應俱全,配備有專門的團員活動室、校史陳列室、圖書室、廣播室等。校園內、班級內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學生守則》、國旗標識等育人素材。學校還建有文化長廊,加強文化氛圍營造。
三是不斷豐富書香文化。學校在校慶時組織編寫了校史、《張繼煦傳》(張繼煦為我校創始人、首任校長),創辦了校刊《丹陽風》,收錄了學校師生創作的優秀作品。學校要求學生假期在家里與父母談話,了解父母的不易,以“我想說,家長真的不容易”為話題寫感想并收錄成冊。在學生即將畢業之際,學校組織高三學生記錄那些難以忘懷的高中學習生活,編印成《我的荊南歲月》,并進行展示。
學校用心創建德育品牌,提升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讓學生增強對未來的信心。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學校將始終聚焦德育目標,致力于創新德育途徑,不斷為提升育人實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