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造能力。培養初中生的讀圖能力和使用地圖的習慣,是地理學科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教師應立足于地圖教學的重要性和現狀,激發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傳授科學的讀圖方法,全面加強填圖訓練,訓練學生的繪圖能力和析圖能力,讓學生能夠靈活利用地圖解決地理問題。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教學;地圖
作者簡介:李劍鋒(1979—),男,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南區第三初級中學。
地理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的選擇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地圖教學作為地理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然而,當下的初中地理地圖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本文分析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重要性,揭示當前地圖教學的現狀,提出創新地圖教學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效果。
一、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地理素養
初中地理教科書中的許多地圖會涵蓋相應地理事件或現象的特征、成因和影響因素。這些地圖不僅包含許多地理要素以及不同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而且為反映、描述和呈現地理內涵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借用地圖來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思維形成。因此,在開展地圖教學時,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核心,在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相關地圖資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地圖來分析、理解和內化所學知識,促進學生認知系統的完善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利用地圖進行地理分析,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地理知識,加強學生對關鍵地理思想和方法的內化,有利于發展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具體問題的綜合思維。
此外,地理地圖教學是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和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對地理地圖的學習,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地球的地形、地貌、氣候等自然現象,從而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地理地圖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在頭腦中建立起地理空間的概念模型,進一步提高空間思維能力。
(二)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生活經驗不夠豐富,且空間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的學生難以充分理解地理現象、地理規律、地理要素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等知識點,會覺得課堂枯燥無味,學習積極性較低。對此,教師應重視對地圖的運用。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儀”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制地球儀,并畫上經線和緯線,再將自制地球儀轉換為平面圖。而后,教師設置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通過讀圖、析圖得出經緯線的特點。再如,在“地球的運動”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解讀地球的自轉圖和公轉圖,并逐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具體而言,教師讓學生根據“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畫出太陽直射點的運動軌跡圖,并討論不同季節世界各地太陽輻射的時長,讓學生逐漸歸納出地球因自轉和公轉而產生的地理現象??梢?,教師利用地理數據圖、地理信息圖等進行地圖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養成應用地圖的習慣,還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地理地圖教學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功能。通過學習中國地圖,學生可以了解祖國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圍、行政區劃等基本國情,進一步增強國家觀念。同時,地理地圖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各國的人文地理特征和自然環境狀況,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四)促進地理教育現代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理教育正逐步實現現代化。地理地圖教學借助數字地圖、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現代科技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地理現象,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此外,現代科技還為地理地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實用的教學工具,有利于促進地理教育現代化。
二、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地理地圖教學的普及程度
當下,地圖教學的普及程度已經顯著提高。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地圖閱讀能力,凸顯地圖教學的重要性。此外,在各種教材和輔導資料中,地圖部分的內容日益豐富,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然而,在一些地區和學校,由于有的教師對地圖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中忽視地圖的作用,地圖教學的實施情況不盡如人意。
(二)地理地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在不斷改進。傳統的地圖教學主要依賴于紙質地圖,而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地圖、電子地圖等新型地圖開始被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型地圖進行地理教學,呈現出更豐富、更詳細、更生動、更直觀的地理信息,進而提升地圖教學的效果。同時,教師可以嘗試將地圖教學與情境教學法、問題解決教學法等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地理地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有的教師對地圖知識以及地圖教學策略的掌握還不夠充分,難以對學生進行深入指導;其次,地圖教學資源分布不均,一些學校由于條件限制難以提供足夠的地圖教學資源,從而難以開展地圖教學;最后,地圖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還有待加強,如何將地圖教學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學,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三、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對地圖的興趣
想要促使學生主動研究地圖,初中地理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地圖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研究地圖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引導學生用地圖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地圖的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展示“廣西交通旅游圖”,并提問:“周末老師要開車帶大家去南寧的青秀山游玩。那么,車載導航圖應該如何使用呢?它有什么優點?”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地圖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如,在“地形圖的判讀”的教學中,針對“等高線地形圖”這一學習難點,教師展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并提問:“我們要去圖中的山區景點游玩,哪條行走路線更好?哪個地點適合野炊、宿營?哪個地方可能會遭受洪水、泥石流威脅?哪里是迎風坡?哪里容易發展成為聚落?圖中村莊的引水路線和擬修公路路線怎樣規劃較合理?如何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設計一個鄉村旅游項目?”這些問題貼近生活實際、充滿生活氣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讀圖熱情[2]。
(二)傳授學生讀圖的方法
想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學生需要掌握科學的讀圖方法??茖W的讀圖方法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讀地圖名稱,了解地圖的主題內容以及位置范圍;第二步是讀圖例、注記、方向、比例尺,以便讀懂地圖的信息;第三步是讀地圖的主題內容,從經緯線、山脈、河流、海洋、地形區、交通、城市等內容中獲得具體、有用的信息。
此外,學生要養成動筆讀圖的好習慣。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應把重要的地理事物圈畫和標記出來,標上特定的符號,或涂上特定的顏色,使這些地圖信息更加醒目,更易區分[3]。如在“中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兩洋、兩灣、兩海峽、兩河、三洲、五海、國家等地理事物標記出來,并用不同的符號和顏色進行區分,以突出知識重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培養學生的析圖能力
通過閱讀地圖,學生能提取出地圖上一些基本的地理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地圖,挖掘地圖中一些隱藏著的、具有較高價值的知識和信息。如在“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的教學中,通過閱讀“亞洲地形圖”,學生能從地圖上看出亞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具有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勢特點?;诖耍處熞龑W生分析地圖,而后學生得出結論:亞洲許多大河發源于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匯入海洋。
析圖是在閱讀地圖的基礎上,對已獲得的地理信息進行拓展、延伸、加工。學生對直觀的信息進行分析、組合后,能夠歸納出相應的地理特征、地理規律、地理成因。教師可以用“一圖多思,多圖并用”的方法引導學生對地圖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培養學生的析圖能力。其中,“多圖并用”要求學生重視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同時用多幅圖來綜合說明或比較某些地理事物和現象[4]。如在“澳大利亞”的教學中,教師展示“澳大利亞地形圖”“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澳大利亞城市交通圖”等多幅地圖,并引導學生分析該國的人口分布特點。由此,學生得出結論: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具有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等優勢,是人口主要分布地區。此外,學生通過析圖獲取知識和信息,能激發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增強學習地理的信心。
(四)加強對學生的填圖訓練
填圖練習可以訓練學生對地圖信息的運用能力。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填圖指導,讓學生了解注意事項,并掌握填圖的方法和步驟。如在“地形地勢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布置填圖練習,讓學生在地理填充圖冊上填寫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等地理事物。學生在填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了解空間分布規律;還能發現自己在地理知識結構上存在的不足,方便查漏補缺[5]。
(五)重視學生的繪圖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圖文轉換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原本相對零散的地理知識綜合化、歸納化、條理化,使知識在地圖中清晰、完整地呈現出來,以便學生準確、系統地掌握地理知識。例如,在講解有關長江的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繪制長江干流略圖。在繪圖過程中,學生充分回顧所學地理知識,按照劃分上中下游的方法,將長江干流主要流經的地形區與城市等標注在長江干流略圖上,如三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陽湖、太湖,以及兩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等。而后,教師詳細講解長江上中下游的特點,引導學生將這些特點標注在適當的位置。最后,學生使用不同顏色的筆,按照從西向東的方向畫出長江的主要支流,并在繪制的過程中回顧所學知識。通過繪圖,學生將文字知識遷移到地圖上,鞏固所學知識。
(六)教師示范使用地圖
教師可以發揮示范作用,在教學中堅持多用地圖、用好地圖。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地圖呈現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并向學生講解相關的地理知識。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以地圖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展開“依圖導入”“讀圖學文”“用圖總結”“繪圖作業”“選圖測評”的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融入地圖要素,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地圖的作用。
結語
地圖是初中地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工具,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創造能力。地圖教學將地圖充分融入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和加強學生對各種地圖精準運用的綜合思維,有助于學生內化一些關鍵的地理思想、方法和概念,充分發揮了地理的教育功能。為了提高地圖教學質量,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地圖;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利用現代技術,提高地圖教學質量。以此,培養出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霖.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22(2):156-158.
[2]李書敏.提高初中地理地圖教學效率的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4):109-110.
[3]王登天.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的策略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1(33):121-122.
[4]高振.試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地圖[J].農家參謀,2020(4):260.
[5]蒲露霞.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地圖教學的意義及基本要求[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89.